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西在中國歷史上處於什麼地位?

山西在中國歷史上處於什麼地位?

原標題:山西在中國歷史上處於什麼地位?


坐觀君分享過那麼多有關中國和各地的歷史,一直還未涉足過山西。相對而言,在我的讀者中,來自山西的朋友也的確不多。但在中國歷史上,山西還是一個值得聊聊的地區。


那麼,今天就開始吧。要和大家分享譚其驤先生談山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的文章。譚其驤先生是誰,想必朋友們都很熟悉吧。簡單介紹一下:譚其驤(1911-1992),中國歷史地理學科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



作者:譚其驤(1911——1992)

原載:《晉陽學刊》1981年第5期


據作者在山西大學所作報告記錄


圖片源於網路


編輯:坐觀君


1


現在的山西,在全國,在華北,都不過是一個一般的省份,並不突出。但是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幾次,山西在全國,至少在黃河流域,佔有突出的地位,其重要性有過於今天的山西。


首先應該從遠古時期說起。近幾十年的考古發掘,可以證明山西在遠古時代是一個很重要的地區。在國內已發現的七八十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山西佔了二十幾個。從南邊芮城縣的合河遺址,襄汾縣的丁村遺址,一直到北邊朔縣的峙峪遺址,陽高縣的許家窯遺址,都是舊石器時代有名的文化遺址。到了新石器時代,山西境內的文化遺址就更多了。仰韶文化遺址遍布全省。雁北地區又有一部分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說明山西在石器時代是全國的一個文化中心。


再從傳說中的古史來看,唐堯、虞舜、夏禹時代的首都都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堯都平陽就是現在的臨汾,舜都蒲坂就是現在的永濟縣蒲州,禹都安邑在今天的運城縣境內。關於堯舜禹的都城雖然還有各種不同傳說,有的說在山東,有的說在河北,但在山西的傳說卻比較可信。因為有關他們的活動範圍的傳說主要在山西。比如傳說夏禹出於西羌,那個時候的西羌應該就是指今天山西境內的羌族。整個夏朝的主要活動範圍,就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所以,從堯舜一直到夏朝,山西,主要是晉南,是當時華北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


商朝起於東方,它推翻了夏朝後,山西就失去了重要性。到了西周初年,周成王將其弟唐叔虞封在山西,旋改國號為晉。不過西周時的晉國並不很重要。到了春秋,晉國就發展成為黃河流域的一個最強大的國家。


春秋初年,黃河流域的強國是鄭國、齊國,到了中期和晚期,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晉國則是黃河流域第一流的強國,率領華夏諸中小國和長江流域的霸主楚國相抗衡,這就是歷史上著稱的「晉楚爭霸」時期。而晉國的中心就在山西,前期的首都在絳,亦稱翼,在今翼城縣東南,後期遷於新田,亦曰絳,故址在現在的侯馬。


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是謂三晉。三晉都是當時的大國,初期的魏和中期的趙還是數一數二的強國。三晉的首都初期都在山西,趙在晉陽(今太原市晉源),韓在平陽(今臨汾),魏在安邑(今夏縣北)。只是到了中期以後,才先後離開山西移向河北、河南的平原地區。魏國由安邑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趙國由晉陽一遷中牟(河南湯陰),再遷邯鄲(河北邯鄲市)。韓國由平陽一遷宜陽(河南宜陽),再遷陽翟(河南禹縣),再遷鄭(河南新鄭)。可以看出,春秋時期和戰國初期,山西在華北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戰國中葉才稍形衰落。


2


到了秦漢時,山西在政治上就不太突出了。但是晉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還是比較發達的。司馬遷作《史記·貨殖列傳》,講到當時各地的民風習俗,認為三河是「天下之中」,「土地小狹,民人眾」。三河即河東、河南、河內三郡。河東郡就是今天山西的晉西南一帶。這一地區地狹人稠,可見經濟文化是比較發達的。太史公還特別講到楊和平陽兩縣的人特別會做買賣。楊就是今天的洪洞縣,平陽即今天的臨汾。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山西境內有許多少數民族在活動,山西又顯得重要起來。這種變化,淵源於東漢時代。


在上古時代,山西境內就有過許多少數民族。甲骨文里有許多「羌」,可能就在山西境內。西周時,山西也有很多少數民族在活動。見於商周記載的燕京之戎在今晉中太原附近一帶,條戎在中條山一帶,余無戎在晉東南一帶,西落鬼戎在晉西北。春秋時,晉中、晉南到處分布著赤狄惑咎如、東山皋落氏、潞氏、留吁、鐸辰等部落,此外太行山中還有驪戎和長狄瞞,三門峽的北岸還有茅戎。西周時的晉國並不太強大,到了春秋時逐漸把山西南部、中部的戎狄并吞,才成為中原最大的強國。但雁北一帶還有代、林胡、樓煩等戎狄,到戰國時又為趙國所吞併。經過長期的接觸兼并,戎狄羌胡逐漸同華夏融為一體,因此到了秦和西漢時,山西境內基本上都是漢族了。


東漢初年(光武帝時),又有新的兄弟民族進入山西。這時北邊的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兩部分,南匈奴投降漢朝,東漢政府就讓他們入居漢朝境內。從此西河、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沿邊八郡都分布著匈奴部落。八郡中雁門、定襄兩郡在今山西雁北、忻縣地區,代郡一部分在今山西忻縣地區,一部分在今河北張家口地區。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一部分匈奴南向抄掠,隨即定居在河東,即今晉西南一帶。獻帝建安中,曹操分其眾為五部,使散居於「晉陽汾澗之濱」,共有三萬餘落。



西晉初,又有大批匈奴人從塞外搬進山西。這時山西全境共分為七、八個郡,差不多每一郡都有匈奴雜居,北部諸郡,甚至「胡多於民」。


在封建時代,當漢族所建立的王朝比較穩固時,對境內的少數民族總是剝削、壓迫得很厲害,因此一到漢族王朝的統治勢力衰落下來,少數民族當然就要起來造反。西晉末年就是這種狀況。西晉末年,就是公元四世紀初,山西境內的匈奴酋長劉淵首先起兵發難,造西晉統治者的反。304年劉淵起兵離石(今離石),建號漢,不久即遷都平陽(今臨汾)。劉淵死後,其子劉聰在311年攻克了西晉首都洛陽,俘了懷帝,西晉被迫把都城遷到長安。316年劉聰又打下了長安,俘虜了藩帝,滅亡了西晉。這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從此開始了一百幾十年所謂「五胡亂華」、五胡十六國各據一方的局面。

結束這一黃河流域戰亂局面的,也是以山西為根據地的少數民族一一鮮卑拓跋部


3


鮮卑族原來居住在蒙古高原,分成好幾支,其中拓拔鮮卑這一支逐漸向南遷移,到了曹魏時代,已把重心遷到了盛樂,即今內蒙的和林格爾。西晉末年,乘中原大亂,又繼續向南擴張,佔領了雁北地區,338年建國號為代,376年為前秦所滅。383年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386年拓跋部復建代國。復國後當年就改國號魏,398年,把首都從盛樂遷到平城(今山西大同)。這就是歷史上所謂北朝的第一個朝代——北魏


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戰爭,439年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到了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才把首都從平城搬到河南洛陽。這是由於孝文帝熱心漢化,想消滅南朝,統一全國,而雁北地區長期為少數民族所居住,北魏時,已經基本上沒有漢人了,都城建在此地,不利於他的漢化政策,所以才決心排除保守勢力的抵制,毅然把首都遷到了黃河流域的漢文化中心洛陽。但在此前半個多世紀,在今山西的平城一直是整個北朝的統治中心。


遷都洛陽後不久,只隔三十多年,北魏的實際統治中心又回到了山西,這是由於山西境內,又有一種少數民族——契胡興起。契胡到底是一種什麼民族,現在還搞不很清楚。北秀容(今朔縣一帶)契胡爾朱氏為領民酋長,至六世紀二十年代魏明帝時,爾朱榮以功都督並、肆、汾、唐、恆、雲六州,駐晉陽,這六州差不多就等於今山西全省。



528年,北魏發生宮庭政變,胡太后殺了明帝,另立幼主。爾朱榮乘機舉兵自晉陽南下,立孝庄帝,沉太后及幼主於黃河,殺朝士二千餘人,進入洛陽,控制了朝政。他一度想遷都晉陽,後來又放棄了這個主意,留下幾個心腹把持朝政,自歸晉陽。於是北魏的實際政治中心從河南的洛陽轉移到了山西的晉陽。不久孝庄帝誘爾朱榮入朝殺之,榮的從子爾朱兆又從晉陽起兵入洛,執殺孝庄帝。榮部將高歡又起兵討滅爾朱氏,立孝武帝於洛陽,自為大丞相,居晉陽,仍然是爾朱氏掌握政權時的格局。534年孝武西奔長安依宇文泰,高歡改立孝靜帝,遷都於鄴,史稱東魏,高歡仍以丞相居晉陽,留親信於鄴執朝政。歡死子澄繼,澄死弟洋繼,所以東魏一代十六年,魏帝雖都鄴,實際政治中心一直在晉陽。550年高洋篡魏,史稱北齊。


北齊一代二十七年,以鄴為上都,晉陽為北都,皇帝經常來往於兩都間,晉陽在軍事上的重要性有過於鄴。故周武帝伐齊,以重兵直指晉陽,晉陽既克,太行山以東也就一舉而定,北齊就此滅亡。由於晉陽在北朝後期地位極為重要,所以北周滅齊之初,還在晉陽設置了并州宮和六府。并州宮是皇帝的行宮,六府是仿照中央政府的規制設置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作為中央政府的分設機構。到形勢穩定後,才予以撤銷。


可見,從四世紀初劉淵起兵一直到六世紀後期577年北周滅北齊,山西在北中國的地位一直很重要,平陽、平城、晉陽,先後更迭成為很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中間間斷的時間極少。


4

隋唐大一統時期,山西的地位雖沒有南北朝時重要,但仍有相當的重要性。


隋代的并州(治晉陽),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洛陽的第三政治軍事中心。隋文帝初582年,置河北道行台於此,以次子晉王廣即後來的隋煬帝為尚書令。「河北道」指整個大河以北地區,包括今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二省二市和河南、山東的一部分。589年罷行台,改置并州總管府,晉王廣、三子秦王俊、五子漢王諒相繼為總管。史稱諒為總管,「自山以東,至於滄海,南距黃河,五十二州皆隸焉。」改行台為總管,只是一種體制上的改變,轄境當仍舊。其時并州不僅是大河以北的政治中心,並且是「天下精兵處」(《隋書·漢王諒傳》),所以文帝一死,煬帝即位,漢王諒遂發兵反。楊諒雖然失敗了,十三年之後,太原(607年改并州為太原郡)留守李淵乘隋末大亂起兵,很快就進兵攻克長安,並終於完成了統一,唐朝取代了隋朝。


唐朝一代都很重視這個王朝的發祥地并州(618年改太原郡為并州)。初年置大都督府於此,690年武則天(她是并州文水縣人)於西都長安東都洛陽之外又建并州為北都。795年中宗即位,罷北都。723年玄宗又升并州為太原府,復置北都。此後二百年太原一直是全國僅次於長安、洛陽的第三政治中心。


山西繼兩晉南北朝之後再次對全國歷史發生很大的影響,是在唐末五代時期。其所以到這時又重要起來,還是由於此時山西境內又興起了一個少數民族。


究竟是哪個少數民族呢?或許有朋友已經猜到了吧?


想看更多中國及世界歷史,點擊公眾號底部「看往期」菜單中的「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也可在公眾號回復「中國」或「世界」,自行查閱吧。


想給坐觀君打賞?

想了解或關注坐觀君?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井觀天 的精彩文章:

18 個《清明上河圖》里隱藏的小細節。
當愛情遇上時間

TAG:坐井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