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陶瓷研究:弘治朝御窯瓷器的主要品種

陶瓷研究:弘治朝御窯瓷器的主要品種

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弘治時期景德鎮御器廠燒造的瓷器無論數量還是品種,與成化朝御窯瓷器相比,均急劇減少,但藝術風格卻延續成化朝御窯瓷器,仍以造型俊秀、胎體精細、釉質溫潤、裝飾文雅而著稱於世。特別是所繪紋飾之纖柔與成化朝御窯瓷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成化 青花麒麟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明弘治 青花雲龍紋盤 婺源縣博物館藏

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弘治朝景德鎮御器廠所燒造瓷器見有白地青花、澆黃地青花、青花加礬紅彩、白地醬彩、白地綠彩、白地刻雲龍紋露胎、白地礬紅彩、白地黃彩、孔雀綠地灑藍、琉璃三彩、五彩、白釉、祭藍釉、澆黃釉、外瓜皮綠釉里澆黃釉、茄皮紫釉瓷等大約十六個品種。其中尤以澆黃地青花瓷、白地綠彩瓷和澆黃釉瓷等取得的成就最高,最受世人稱道。

明弘治 青花雲龍紋碗及款識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澆黃地青花瓷

屬於青花瓷器的衍生品種。需要兩次燒成,即先高溫燒成白地青花瓷,然後採用「澆釉」方法施以低溫黃釉,再根據透過黃釉映出的青花紋飾,用刀具將有紋飾處的黃釉刮掉,最後入窯經低溫焙燒而成。

明成化 黃地青花折枝花卉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黃地襯托藍花,給人以溫馨素雅之感。澆黃地青花瓷首見於宣德朝景德鎮御器廠,後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御器廠均有燒造。

明弘治 黃地青花折枝花卉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弘治澆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盤撇口、淺弧壁、圈足。內外黃地青花裝飾。內底繪折枝石榴花,內壁繪折枝蓮、葡萄、海棠、石榴等,外壁繪纏枝茶花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弘治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圈。此盤造型規整,青花和澆黃釉均發色純正,代表了弘治朝澆黃地青花瓷的燒造水平。

白地綠彩瓷

屬於雜釉彩瓷器品種。系指以高溫白釉地襯托低溫綠彩紋飾的瓷器。創燒於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器廠,後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亦有燒造。

網路配圖

其中白釉綠彩錐拱雲龍紋碗、盤這一品種創燒於成化朝,其做法是:器物成型並施以白釉後,在釉上打好雲龍紋草圖,將圖案輪廓線內的白釉剔掉,用鐵錐划出龍的五官、發、角、鱗、脊等細部,入窯經高溫焙燒。出窯後再在無釉露胎處填以綠彩,復入低溫彩爐焙燒而成。

明弘治 白地綠彩錐拱海水雲龍紋碗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有時人們感覺其半成品露胎雲龍紋處泛「火石紅」色亦頗顯雅緻,遂故意不施綠彩,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品種保留下來,稱之為「白釉露胎錐拱雲龍紋碗」或「白釉露胎錐拱雲龍紋盤」。明代白地綠彩瓷器以弘治朝產品質量最好,受到的評價亦最高。

網路配圖

網路配圖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弘治白地綠彩海水雲龍紋碗,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外壁和內底均以錐拱海水綠彩雲龍紋裝飾。內底、內外近口沿處和圈足外牆均畫綠彩單弦線。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弘治年制」 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圈。此碗造型秀美,龍紋錐拱精細,綠彩發色純正,反映出弘治御窯白釉綠彩瓷的燒造水平。

網路配圖

澆黃釉瓷

澆黃釉系指以氧化鐵為著色劑、以氧化鉛為助熔劑的低溫色釉。最早見於西漢時期的陶器上,後來直到清代都有燒造,但這種施於陶胎上的低溫黃釉,色調多為黃褐色或深黃色,不夠亮麗。

明弘治 澆黃釉描金犧耳尊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景德鎮陶廠或御器廠燒造的低溫黃釉瓷,系在經高溫素燒過的澀胎上施釉,復入炭爐經低溫焙燒而成。因使用「澆釉法」施釉,故稱「澆黃釉」。自洪武至崇禎朝,澆黃釉瓷器的燒造幾乎未曾間斷。雖然各朝燒造的澆黃釉瓷器釉色深淺略有不同,但基本趨於明黃色。

清道光 黃釉犧耳尊

其中以弘治時期產品質量最好,受到的評價亦最高。因其釉色均勻、恬淡嬌嫩,故素有「嬌黃」之美稱。又因其釉質溫潤如雞油,故亦可被稱作「雞油黃」。

網路配圖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弘治澆黃釉描金犧耳尊,廣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部兩側對稱置犧耳。罐內施白釉,外施澆黃釉。外壁自上而下飾金彩弦紋九道。底素胎無釉,無款。此尊雖然未署年款,但其如雞油般嬌嫩的黃釉與署有弘治年款的黃釉盤、碗上的黃釉一致,惟弘治朝莫屬。

清乾隆 黃釉金彩犧耳尊 南京博物院藏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澆黃釉瓷器可被用作祭祀地壇之祭器。尤其這種造型的尊,系弘治朝首創,其肩部有置犧耳者、有置條帶形耳者,亦有不置耳者。除澆黃釉品種外,尚見有祭藍釉、茄皮紫釉品種。

原文作者:呂成龍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年7月刊《明代弘治、正德朝景德鎮御窯瓷器鉤沉》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端莊秀美、坐賞兩用:明清瓷綉墩
寶貝跟我學詩詞—《小池》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