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糖尿病10年,按時吃藥卻出現飯後低血糖,怎麼回事?
按照我們通俗的理解來講,吃過飯,血糖只要不高就很開心了,怎麼還會有人出現餐後低血糖?
這不,老王就是一個例子。這天,老王憂心忡忡地來看病,拿著一張自己記錄的血糖監測表:「醫生,你快幫我看看,我這血糖值怎麼回事嘛,我一直都有按照你的醫囑,按時吃藥,定期測血糖,結果連著幾天了,其他時候都還可以,就餐後血糖偏低,這是怎麼回事啊?」
老王是一個「老糖友」,糖尿病10年了。發病之初並不是很在意,降糖葯也不好好吃,血糖也不定期監測,直到後來開始出現看東西模糊,兩條腿連帶著腳發麻、發涼、發癢,有時候還會跟火燒一樣,才趕緊到醫院檢查,發現有眼底病變和周圍神經損傷。醫生告訴老王,這糖尿病要是再控制不好,可就不只是眼睛和腿出問題了,心臟、腎臟都可能慢慢病變,並且不可逆轉。老王這才著急了,開始積極地配合治療。醫生根據他的血糖監測情況,制定了治療方案,並囑咐他用藥開始的幾天一定要好好監測血糖,一天7次,空腹、餐前、餐後、臨睡前,不可馬虎。
老王這次很聽話了,一天7次,次次不落,有意識地控制飲食,還一改往日吃完就躺的不良習慣,飯後出門運動。沒成想,這血糖倒是真的降下來了,但卻出現了低血糖。其實,這個餐後低血糖的發生跟老王刻意控制飲食攝入量、運動量增加、長期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的胃輕癱以及藥物的個體化差異都有關係。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1. 「管住嘴、邁開腿」是對所有代謝類疾病的最基礎注意事項,然而,對於老王這種攝入量過少而餐後運動強度過大的患者而言,只能用一個詞語形容------過猶不及。醫生給予的降糖方案是根據老王之前高水準的血糖制定的,所以攝入不足,消耗過大,按時按量服用降糖葯的老王,出現餐後低血糖並不奇怪。
2. 除了飲食、運動因素外,餐後出現低血糖還可能跟降糖葯有關。例如降糖葯藥量過大、用藥時間不正確、與飲食量或時間不匹配等,都可能導致餐後低血糖的發生。例如,有些人可能因為胃口不好等原因導致進食量減少,卻常規應用降糖葯,這時相對而言降糖葯的用量就偏大了,很可能出現餐後血糖偏低。又比如一些本應在飯前服用的磺脲類降糖葯,一些患者飯後服用,也可出現餐後血糖偏低。
3. 病例中老王出現的餐後低血糖還可能與胃輕癱有關。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包括自主神經病變,其臨床表現就包括胃輕癱,主要表現為胃排空延遲,也就是說食物經胃向小腸的傳輸速度減慢,也就導致了在小腸中吸收葡萄糖時間延遲,而老王卻常規應用降糖葯,血糖升高時間與降糖葯藥效發揮時間不匹配,引起了餐後低血糖的發生。
4. 除此之外,還可能跟反應性低血糖有關。反應性低血糖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患者的胰島素分泌過多和高峰延遲。正常人進餐後血糖會在半小時後升高,但胰島素同樣隨之升高,使得血糖可以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而糖尿病患者,主要指2型糖尿病患者,可因為胰島素抵抗而出現胰島素分泌量增多,分泌高峰延遲,兩者出現不同步,也就是說在體內葡萄糖已經消耗差不多時,胰島素開始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於是便產生了反應性低血糖,也就是在餐後出現低血糖。
(文中配圖均為資料圖,僅供參考)
(作者:張克慧,執業醫師)


※懷孕期間為什麼要做那麼多檢查?
※中年女性服用激素來推遲絕經,絕經越晚越好嗎?
TAG:杏花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