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用愛心點亮孩子的希望之路

用愛心點亮孩子的希望之路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趙海軍、張康

在高標準完成聯合國賦予各項任務的同時,一批批中國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官兵接力幫扶當地學校,陪伴一代代學子茁壯成長——

用愛心點亮孩子的希望之路

上圖:中國維和官兵向中蘇友誼小學的學生贈送學慣用品。沈博文攝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9月3日至4日舉行。屆時,中非領導人將齊聚北京,圍繞「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未來。

60多年來,中非人民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在中非友好交往的漫長歲月里,為了非洲的和平與發展,數以萬計中國軍人來到這片土地,他們在戰火中守望和平、修橋築路,在埃博拉肆虐期間抗擊病魔、拯救生命,在當地人民遭受苦難之時播撒愛心、點亮希望。在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眼中,這些中國軍人既是「好朋友」,又是「好兄弟」。

即日起,本報開設「為了和平與發展·中國軍人的非洲故事」專欄,與廣大讀者共同分享中國軍人在非洲大地上留下的動人佳話。

——編 者

達爾富爾,蘇丹西部一片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富爾人的家園」。自2007年部署以來,一批批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在履行藍盔使命的同時,積極為這片戰亂之地的美好明天貢獻力量。

「友誼橋」「鐵軍大壩」「和平廣場」……一座座建築飽含著中國工兵的辛勤汗水,也見證著中國藍盔對蘇丹人民的深厚情誼。尤其是他們援助「中蘇友誼小學」的故事,更被當地民眾傳為佳話。

關於這所學校的故事,還得從11年前說起。2007年,中國首批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部署到任務區後,發現營區附近的尼亞拉市連一所像樣的小學都沒有,於是他們積極與多方合作,開始為建設學校選址規劃。

2009年5月,學校破土動工,承擔施工任務的是中國第2批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當時,蘇丹局勢動蕩,尼亞拉市內的遊行示威、綁架、槍擊等事件頻繁發生,針對聯合國維和人員的襲擊也接連不斷。

面對不斷惡化的安全形勢,聯合國當時甚至已經做好了隨時撤離維和人員的準備,但中國工兵毅然出動。平整土地1.3萬平方米、搭建校舍32間、安裝桌椅600套、修建足球場1座……經過3個月的奮戰,一座學校拔地而起。竣工儀式上,尼亞拉市政府將這座當時達爾富爾地區設施最齊全、功能最完備的學校命名為「中蘇友誼小學」。

時至今日,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已經輪換到了第14批,但他們對這所小學的援助從未中斷,每一批維和官兵都會定期來到學校,幫助修繕校舍、補充文具,與老師和學生一同聯歡、交流互動。去年,維和官兵還邀請師生代表參觀了中國工兵營地。

最近,中國第14批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又一次來到中蘇友誼小學,看望慰問在校師生,並送去了他們急需的生活物資和文體用品。校長尼瑪伍德·阿卜杜拉罕激動地說:「中國工兵是我們的老朋友,雖然每年來的面孔都不一樣,但始終都是那麼熱情、真誠和善良,始終給予我們無私援助,感謝中國工兵,感謝中國朋友!」

多年來,一批批中國維和工兵與這所學校結成共建對子,陪伴一代代學子茁壯成長。同時,他們還多次幫助學校進行擴建改建,向學校捐助了大量教學物資。得益於中國軍人的幫助,中蘇友誼小學目前仍然是當地辦學規模最大、教學條件最好的小學,每年都有300多名學生從該校畢業。

如今,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早已把捐資助學當作一種傳統來賡續,當作一份責任來擔當。第14批維和工兵不僅定期前往中蘇友誼小學,而且每到一地執行施工任務都會看望慰問當地學校的師生。今年,他們先後走訪慰問了中達爾富爾州格洛鎮小學、東達爾富爾州歐穆女子中學和杜艾因小學,受到師生們的高度讚揚。

讓希望之光照亮「富爾人的家園」的每一角落,這是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的共同心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這些傷疤是他的勳章,是年輕人的警鐘
中國軍隊獲4個團體第一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