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敬中國藍盔!在槍聲中入睡、被炮聲驚醒,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

致敬中國藍盔!在槍聲中入睡、被炮聲驚醒,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9月3日至4日舉行。屆時,中非領導人將齊聚北京,圍繞「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未來。

60多年來,中非人民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在中非友好交往的漫長歲月里,為了非洲的和平與發展,數以萬計中國軍人來到這片土地,他們在戰火中守望和平、修橋築路,在埃博拉肆虐期間抗擊病魔、拯救生命,在當地人民遭受苦難之時播撒愛心、點亮希望。在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眼中,這些中國軍人既是「好朋友」,又是「好兄弟」。

8月24日起,解放軍報開設「為了和平與發展·中國軍人的非洲故事」專欄,與廣大讀者共同分享中國軍人在非洲大地上留下的動人佳話。

在高標準完成聯合國賦予各項任務的同時,一批批中國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官兵接力幫扶當地學校,陪伴一代代學子茁壯成長——

用愛心點亮孩子的希望之路

中國維和官兵向中蘇友誼小學的學生贈送學慣用品。沈博文攝

達爾富爾,蘇丹西部一片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富爾人的家園」。自2007年部署以來,一批批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在履行藍盔使命的同時,積極為這片戰亂之地的美好明天貢獻力量。

「友誼橋」「鐵軍大壩」「和平廣場」……一座座建築飽含著中國工兵的辛勤汗水,也見證著中國藍盔對蘇丹人民的深厚情誼。尤其是他們援助「中蘇友誼小學」的故事,更被當地民眾傳為佳話。

關於這所學校的故事,還得從11年前說起。2007年,中國首批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部署到任務區後,發現營區附近的尼亞拉市連一所像樣的小學都沒有,於是他們積極與多方合作,開始為建設學校選址規劃。

2009年5月,學校破土動工,承擔施工任務的是中國第2批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當時,蘇丹局勢動蕩,尼亞拉市內的遊行示威、綁架、槍擊等事件頻繁發生,針對聯合國維和人員的襲擊也接連不斷。

面對不斷惡化的安全形勢,聯合國當時甚至已經做好了隨時撤離維和人員的準備,但中國工兵毅然出動。平整土地1.3萬平方米、搭建校舍32間、安裝桌椅600套、修建足球場1座……經過3個月的奮戰,一座學校拔地而起。竣工儀式上,尼亞拉市政府將這座當時達爾富爾地區設施最齊全、功能最完備的學校命名為「中蘇友誼小學」。

第14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舉行升國旗儀式。

時至今日,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已經輪換到了第14批,但他們對這所小學的援助從未中斷,每一批維和官兵都會定期來到學校,幫助修繕校舍、補充文具,與老師和學生一同聯歡、交流互動。去年,維和官兵還邀請師生代表參觀了中國工兵營地。

最近,中國第14批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又一次來到中蘇友誼小學,看望慰問在校師生,並送去了他們急需的生活物資和文體用品。校長尼瑪伍德·阿卜杜拉罕激動地說:「中國工兵是我們的老朋友,雖然每年來的面孔都不一樣,但始終都是那麼熱情、真誠和善良,始終給予我們無私援助,感謝中國工兵,感謝中國朋友!」

多年來,一批批中國維和工兵與這所學校結成共建對子,陪伴一代代學子茁壯成長。同時,他們還多次幫助學校進行擴建改建,向學校捐助了大量教學物資。得益於中國軍人的幫助,中蘇友誼小學目前仍然是當地辦學規模最大、教學條件最好的小學,每年都有300多名學生從該校畢業。

如今,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早已把捐資助學當作一種傳統來賡續,當作一份責任來擔當。第14批維和工兵不僅定期前往中蘇友誼小學,而且每到一地執行施工任務都會看望慰問當地學校的師生。今年,他們先後走訪慰問了中達爾富爾州格洛鎮小學、東達爾富爾州歐穆女子中學和杜艾因小學,受到師生們的高度讚揚。

讓希望之光照亮「富爾人的家園」的每一角落,這是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的共同心愿。

(趙海軍 張康)

愛心接力 彰顯擔當

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對達爾富爾這片百廢待興的土地而言,孩子更是決定它日後命運的關鍵。

中國維和工兵的不凡之處在於,他們不僅在達爾富爾維和任務中打造出「中國速度」「中國標準」和「中國質量」等一塊塊金字招牌,還長年幫扶當地學校。而中蘇友誼小學的學子,就如同一粒粒希望的種子。1年300,10年3000,雖然這些種子不會馬上長成參天大樹,但內在生命力終將使之生根發芽,為這片土地帶來美好的希望。

中國軍人在達爾富爾進行的這場愛心接力,不僅是中國軍人對非洲人民飽含深情的生動體現,也是中國軍隊勇於挑起大國擔當的最佳例證。

(羅錚)

刊於2018年8月24日

《解放軍報》04版

在獅子山的一年間,中國第二批援塞軍事醫學專家組傾情提供醫療服務,與當地人民結下深厚情誼。一名殘疾孤兒動情地說——

中國軍醫是最親的人

2017年8月17日,第二批援塞軍事醫學專家組來到獅子山弗里敦市的一個災民安置點,為遭受泥石流災害的民眾進行義診。圖為護士長吳丹正在為一名受傷的兒童清創。黃磊攝

地處西非的獅子山與中國萬里相隔,但中塞友誼卻翻山越洋、源遠流長。

近日,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軍事公共衛生合作任務後,中國第二批援塞軍事醫學專家組一行14人回國。在獅子山的一年,他們傾情提供醫療服務,與當地人民結下深厚情誼。

獅子山傳染病高發,瘧疾、霍亂、傷寒等疾病十分常見,但多年來這個國家一直沒有專門的傳染病門診,造成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時專業的診治。

抵達獅子山後,第二批援塞軍事醫學專家組積極與塞方協商,準備在塞軍第34醫院開設傳染病門診。說干就干,醫療專家黃磊、護理專家吳丹積極幫助培訓醫務人員,臨床檢驗專家楊光、感控專家賈紅軍等人用最短時間完成了血細胞分析儀、尿分析儀、生化分析儀等設備的安裝……經過專家組全體人員的努力,開設傳染病門診所需的抽血室、輸液室、輔助檢查室和臨床檢驗室等相繼建成。

去年11月9日,中國軍醫在塞軍第34醫院開設的傳染病門診正式投入運行,當天就接診病患百餘人。塞軍第34醫院院長薩郝爾准將高興地說:「我們太需要傳染病門診了,感謝中國軍醫。」

截至2018年7月,傳染病門診共接診塞方患者1400餘人次,成功搶救當地危重患者7人,為塞方培訓醫務人員22名,受到獅子山各界的好評。

2017年9月22日,在獅子山首都弗里敦的泥石流災民安置點,和平方舟醫療專家為災民診療。江山攝

去年9月,執行「和諧使命-2017」任務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抵達獅子山。為配合醫院船順利完成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任務,專家組提前做了大量工作。從8月開始,他們就按照傳染病醫院「三區兩線」的標準規劃篩查點布局,並著手準備篩查點所需的各類物資。

醫院船停靠後,專家組作為「第一道關口」,負責疾病篩查和病患分診,讓非傳染病患者上船就診,傳染病患者在陸上治療,從而確保醫院船的診療服務有序進行。

那段時間,為了讓更多的獅子山民眾得到救治,專家組軍醫平均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最忙的時候,吳丹一天要篩查上百名患者,吃飯喝水都顧不上。儘管辛苦,但她說:「作為中塞友誼的使者,能為當地人民帶來健康,我感到十分欣慰。」

和平方舟醫院船停靠獅子山期間,在專家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65歲的白內障患者哈桑重見光明;7歲的普琳塞絲接受了全麻臍疝修補手術,治癒了嚴重困擾她的腹痛、便秘;41歲的穆罕默德徹底擺脫了膀胱結石的折磨……

在獅子山,專家組軍醫還是一群殘疾孤兒的親人。

獅子山首都弗里敦市郊有一所柴郡殘疾之家,裡面生活著約40名殘疾孤兒。2018年新年前夕,中國軍醫再次來到這裡慰問,他們不但精心挑選了食品、圖書等禮物,還為孩子們檢查身體,講解疾病預防知識。

聽說殘疾之家的小女孩巴斯馬薩就要過生日了,中國軍醫特意為她準備了一個生日蛋糕。當蠟燭點亮,大家一起唱起生日歌時,坐在輪椅上的小巴斯馬薩流下了幸福的淚水。她激動地說:「陪我過生日的中國軍醫就像是我的爸爸媽媽,你們是我最親最親的人。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醫生。」

(張芸 洪建國 記者 孫興維)

播撒大愛 厚植友誼

執行任務一年,中國第二批援塞軍事醫學專家組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在異國他鄉為當地民眾送去愛的溫暖、點燃生的希望。一句「最親最親的人」,是小巴斯馬薩的真情流露,也是獅子山人民對中國軍醫的最高褒獎。

援塞軍事醫學專家組是中國援非醫護人員群體的縮影。自1963年以來,中國援非醫療隊的足跡已遍布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救治了數以億計非洲患者,培訓了數以萬計當地醫務人員,不斷拉近著中非人民之間的距離,為中非友誼的枝繁葉茂注入了充沛甘甜的「源頭活水」。

(羅錚)

刊於2018年8月24日

《解放軍報》04版

與爆炸相伴、與襲擊相鄰,在槍聲中入睡、被炮聲驚醒……這是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官兵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戰火中托舉和平希望

中國第4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官兵舉行應急演練。王岸鴻攝

2011年7月建國的南蘇丹至今仍充滿危險和動蕩。2015年初,中國首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出征。3年多來,4批維和步兵營官兵接力前行,為推進南蘇丹和平進程貢獻「中國力量」。

在南蘇丹任務區,中國維和步兵營主要擔負武裝護衛、武器禁區巡邏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等任務,時常面臨生死考驗。與爆炸相伴、與襲擊相鄰,在槍聲中入睡、被炮聲驚醒……這是維和官兵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

2015年5月,位於南蘇丹首都朱巴的1號、3號難民營發生大規模械鬥事件,中國首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連長崔安軍帶領應急防暴隊迅速出動。當時,數百名難民纏鬥在一起,手持棍棒、砍刀亂砸亂砍,很多人身上血肉模糊。來不及多想,崔安軍便沖戰士們高喊一聲:「加強防護,成楔形隊形,跟我上!」隊員們手舉盾牌頂了上去,成功將正在打鬥的人群分開。經過1個多小時的奮戰,械鬥人群被成功驅散,維和官兵有效控制住了局面。

一位名叫阿爾弗萊德的南蘇丹難民這樣評價中國維和官兵:「危險中,你只會看到中國藍盔前進的背影,絕不會看到他們後退的腳步。」

2016年7月10日,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在首都朱巴爆發武裝衝突,雙方激烈交火。中國第2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105號步戰車在執行任務時被火箭彈擊中,車上的李磊、楊樹朋壯烈犧牲。兩名烈士的事迹不僅深深感動了無數國人,也得到了聯合國的高度評價。

2016年7月10日,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在首都朱巴爆發武裝衝突,李磊、楊樹朋壯烈犧牲。

戰士李東曾是第2批維和步兵營的一員,也是遇襲的105號步戰車車長。去年11月,懷著對戰友的思念和崇敬,他再次前往南蘇丹執行藍盔使命。李東深情回憶說,李磊、楊樹朋是兩位優秀的戰士,他們用生命擦亮了中國維和軍人的榮譽。

2017年3月,南蘇丹邊境城鎮耶伊爆發武裝衝突,7名聯合國民事人員居住的旅館處於交火中心。危急關頭,中國第3批維和步兵營官兵受命前往營救。救援車隊剛駛出臨時行動基地,就遇到多輛載有重機槍的皮卡車,四周還有多股班組規模的武裝分子邊向交火中心地帶運動邊開槍射擊。救援期間,維和官兵不懼危險,沉著應對,多次化解被武裝分子攔截、包圍等險情,最終成功將7名聯合國民事人員轉移至安全區域。對於這次救援行動,聯合國秘書長特別代表大衛·希勒評價說:「中國維和部隊採取的措施及時有力,值得稱讚。」

3年多來,4批維和步兵營官兵在南蘇丹充分展現了中國軍人過硬的素質和頑強的作風,得到了聯合國以及南蘇丹政府和民眾的一致好評。

前不久,在中國第4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招待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副特別代表穆斯塔法·薩姆雷表示:「中國軍人在南蘇丹的優異表現,是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積極貢獻力量的有力體現。在南蘇丹,我們為擁有中國維和步兵營這樣有力、專業的部隊感到驕傲。」

(王岸鴻)

捍衛和平 義無反顧

「走出國門,踏上萬里之遙的非洲大地……假如有一天我走了,你們不要想起我,這些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我無怨無悔。」這是李磊烈士生前在日記中寫下的一段話。

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8年來,李磊、楊樹朋分別是中國軍隊在維和前線犧牲的第12名、第13名維和軍人。這13名烈士,或是在執行任務中不幸犧牲,或是在空襲中遇難,或是在任務區染病去世……他們用生命兌現了「忠誠履行使命、維護世界和平」的鏗鏘誓言。

和13名烈士一樣,28年來,數以萬計的中國軍人不畏艱險、犧牲奉獻,在南蘇丹、馬里、剛果(金)等維和任務區,以一腔熱血為飽受戰火蹂躪的人們撐起一片和平的藍天。評價中國藍盔,網友們的一句話很貼切:「你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拚命把它擋在了你看不見的地方!」

(羅錚)

刊於2018年8月28日

《解放軍報》0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一品 的精彩文章:

這些笑容,只有軍人才會有,別人難以複製
上校軍官月收入不過100 美元,普京:那是俄羅斯數百年來最困難的時候

TAG:軍武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