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花架子?民間這一拳打出去能看懂的真不多!
傳統太極拳有很多的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五大流派分別為陳、楊、武、吳、孫,從這五大流派來看,主體的來源還是在河南溫縣陳家溝和趙堡鎮,坊間流傳了兩種說法,一種是陳王廷創拳說,還有一種是張三丰創拳說。
當代太極拳的習練者並沒有過多的去研究太極的源流,只要是對身體有益,作為一種喜好能夠把它繼承下去就好。
陳氏太極發展到近代以後,由陳發科傳入京城,陳發科號稱「太極一人」,著名的弟子有田秀臣、洪均生、馮志強還有次子陳照奎,每個弟子的風格特點各不相同,中國有句話叫「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師傅傳拳,每個弟子的秉性不同,所得到的東西也各不相同,比如田秀臣精通走化,陳照奎精通拿法,馮志強功力深厚,洪均生善用巧力化打等等。
在當代幾十年的時間裡,陳氏太極隨著這幾位前輩的精心研究,演化出了各自的特點,並創立了獨特的領域,以馮志強為代表的陳氏心意混元太極拳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備受推崇。
馮志強老先生結合了陳式太極纏絲內功和心意六合內功的精髓,完成了一套完備的心意混元太極內功,強調以意催氣、以氣催力,習練過程中要求全身肢體鬆弛,從而更加真實地表達太極拳的本意。
注重於混元功的練習,修鍊內丹,凡道家修鍊都和內丹有莫大的關係,可見混元功為正本清源的上乘功法。
但是無論練習哪種太極,它的階段性都是很漫長的,太極古話叫:「太極十年不出門」,練了只有幾年的可能連門都摸不上,就更不要去談論技擊了,況且技擊格鬥也不是傳統武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凡是練散發格鬥的很多人練個半年就可以上擂台打比賽,多練個幾年就能打出很好的成績。
傳統武術也分武練和文練,武練為速成之法,但是當代似乎沒有了這種傳承,大多都是以修身養性為根本,至於它有多高深,恐怕只有練的人心裡明白罷了。
(圖片來源網路)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