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國際競爭力分析——基於WEF全球競爭力評價體系

中國國際競爭力分析——基於WEF全球競爭力評價體系

隨著中國崛起,中國實力和影響力逐漸增強,中國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但同時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態勢。

一、中國國際競爭力的現狀

近十年來,在全球經濟體的激烈競爭中,中國國際競爭力緩緩提升,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第一,中國國際競爭力呈曲線上升的發展態勢。從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排名和指數來看,總體上處於上升的態勢。

第二,中國國際競爭力在世界經濟體中處於高端水平。在全球經濟國際競爭力水平金字塔中,中國國際競爭力基本上處於高端水平。而且在全球經濟國際競爭力水平金字塔的高端部分,中國國際競爭力排在較靠前的部分。

第三,中國在分組指標的國際競爭力發展態勢不同。從2011年至2013年,中國在WEF全球評價指標體系綜合指標的「效率增長動力」方面領先於「基本要求」和「創新與成熟因素」兩個指標,自2014年以來,中國在「基本要求」指標方面的國際競爭力領先於其他兩個指標。

第四,中國在具體的支柱性指標方面國際競爭力水平不同。中國國際競爭力總體上處於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基本處於高端水平,特別是在市場規模、宏觀經濟領域處於國際前列。但是,中國國際競爭力的總體水平,相距於國際領先水平,仍有很大的距離。而且,中國在具體的指標方面,國際競爭力水平處於不同的層次。

二、中國國際競爭力的特徵

中國在國際競爭力方面,既有身為新崛起的經濟大國所擁有的優勢,也有身為發展中國家所存在的一些短板。

(一)中國國際競爭力領先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但在地區和全球均不處於優勢地位。

(二)中國國際競爭力發展不平衡,優勢劣勢鮮明。中國國際競爭力優勢主要體現在總量、規模和增長率上,特別是在市場規模和宏觀經濟環境方面位居世界前端。中國國際競爭力的劣勢主要體現在人均擁有量、質量和效率等方面,如教育質量、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開放度、技術成熟度等。

三、中國國際競爭力面臨的挑戰

中國國際競爭力雖然處於上升的階段,但是要突破現狀,再進一步發展仍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一)中國國際競爭力面臨著內部挑戰。

第一,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一些問題。雖然中國已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仍面臨著高端人才、先進技術缺乏, 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不成熟,相關制度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影響和制約著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第二,中國面臨著經濟增長減緩,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這對於中國國際競爭力的長遠發展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挑戰。

(二)中國國際競爭力面臨的外部挑戰

第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甚至達到白熱化的程度,中國既面臨著趕超他國的困難性,也面臨著被他國趕超的緊迫性。

第二,中國面對著發達國家的擠壓與遏制。以歐美日為主的發達經濟體,對中國的崛起懷有非常複雜和矛盾的心態,國際環境挑戰嚴峻。

第三,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對中國形成影響。當前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徵是低增長、低投資、低貿易、低資本流動、低通貨膨脹、低油價、低利率;世界經濟活動處於一個普遍的低水平狀況;世界經濟需要總需求拉動,但世界缺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空間。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對中國形成了一系列影響:中國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將加大,中美經濟摩擦將不斷升級。中國經濟拉動了世界經濟的增長,但世界經濟的不穩定與不確定也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

四、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的路徑

中國應結合本國實際,取長補短,進行積極有效的應對,同時靈巧運用外部因素,變不利為有利,創造推動中國持續崛起的良好外部環境。

(一)中國從國內現實出發,發揮本國優勢,改進不足,彌補劣勢,不斷挖掘本國發展潛力。

第一,中國加強人才、技術建設,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打造充滿活力與潛力的核心動力。中國應加強教育投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國民素質,構築反映市場需求的人才資源。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引進技術,增強技術吸收能力,增強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

第二,中國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增長,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穩固的支柱。一是調整需求結構,降低對出口的依存度,提升國民消費率。二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第一產業的產值;改善第二產業「扶持重工業、忽視輕工業」的不平衡發展結構;加快第三產業的現代化程度。三是調整城鄉結構,推動城鄉協調、統籌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四是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構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減少貧富分化的差距,推進國民收入的均衡發展。同時,中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步伐,不斷推進經濟從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從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過度消耗方式轉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式,從投資拉動增長方式向消費拉動增長方式轉變,加強服務業、旅遊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發展,從而不斷拉動經濟增長。

第三,中國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必要的條件。一是完善市場准入規則、市場監管、社會信用規則,建立開放、透明、公平的市場規則。二是完善金融體系,擴展金融市場的主體,加大金融業的開放力度,增加融資渠道,升級金融市場結構,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加強人民幣匯率機制建設,完善金融市場機制。三是完善勞動力市場,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推進農業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建立統一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為自身完成工業化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四是完善商品市場,不斷創新經營方式,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綜合服務,加強網路交易平台的監管力度,加強商品理念傳播與品牌建設,推動商品市場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發展趨勢。

第四,中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變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平衡發展結構,加強對西部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傾斜力度,為提高國際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是改善基礎設施「重生產性設施建設、輕生活類設施建設」的不平衡產業布局,在維護和加強交通、能源、通信等第一、第二產業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加強環保、服務等第三產業領域基礎設施的建設。二是改善基礎設施「東部發達、中部欠發達、西部最不發達」的不平衡地區布局,在維護和提升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對中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三是改善基礎設施「城市發達、農村落後」的不平衡城鄉布局,協調城鄉基礎設施發展,避免城市基礎設施閑置、農村基礎設施短缺的現象,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水利工程、生活設施的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四是加強對基礎設施的維護、升級、優化與服務。

第五,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減小貧富分化,特別是加強對困難群體和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該領域的中國國際競爭力。

(二)中國充分運用外部因素,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積極、主動推進和構建多邊合作框架,推動區域合作,應對外部挑戰與威脅,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一,中國積極推進周邊外交和大國外交,為推進中國持續崛起、中國國際競爭力提升創造良好的周邊環境與國際環境。

第二,中國積極推進區域多邊合作,主動構建區域多邊合作框架,打破發達國家圍堵、遏制中國的意圖,培植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外部土壤。一方面,中國應積極推進亞太多邊合作框架,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避免亞太格局的分裂。另一方面,中國可以主動構建區域多邊合作框架,積極推進「一路一帶」倡議,推進歐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第三,中國充分運用小多邊合作框架,發揮其積極效應,構築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的平台。中國充分運用「金磚國家」這一平台,加強與金磚國家的合作,取長補短,包容發展,在彼此的競爭與合作中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積極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推進商品、資金、人員的自由流動,促進產業調整和經濟增長。

第四,中國加強與國際競爭力處於世界前沿的國家合作,加強學習與借鑒,進一步提升本國國際競爭力。

提升國際競爭力關乎中國的現在與未來。如何充分運用內外有利因素,取長補短,躋身國際競爭力的前列,對於中國而言仍任重而道遠。

作者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中國周邊與全球戰略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網陳茜/摘編

來源:《前沿》2018年第3期

責任編輯:劉淼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四屆公共外交論壇暨公共外交能力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法國的《人權宣言》為何要在北美大陸找靈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