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潮汕人的「吃茶」

潮汕人的「吃茶」

又往保溫瓶中撒了一把茶葉。這終究有些無奈—註定又是個被迫廢寢之夜。候了一會兒,呷一口熱,水仙茶葉的味道固然沒錯,我卻覺得還是少了些味道。身為潮汕兒女,對茶總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所以對那失卻的幾分味道,多少是計較的。

潮汕人的「吃茶」

你可知道,為了這幾分味道,需花上多少工夫?潮汕工夫茶,獨到之處全在「工夫」二字。潮汕人不說「喝茶」,而說「吃茶」,雖然或許是在我們的方言中「吃」這個詞已涵蓋了「飲」「吸」等意思,但我卻認為,「吃」這動作終究是比「喝」要更花工夫,「吃」才能吃出更多味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泡製工夫茶自然也需有特定的茶葉。潮汕多喜烏龍,我們家便是經常吃烏龍茶中的兩種—鐵觀音和水仙。潮汕人不說「茶葉」,而說「茶米」。小時我便臆斷,是因為其茶葉形如米粒。後來又聽說,是因為潮汕人嗜茶,「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我們將其換了個順序,茶最重要,居七樣之首,故稱「茶米」。雖然這一說法似乎也勉強,但其將潮汕人「嗜茶」習性點得巧妙,亦頗有理有趣。

潮汕人的「吃茶」

首先煮水,耐心候幾分鐘,待水開後,就可以開始洗茶具。將剛開之水淋於茶杯茶壺上,一來消毒,二來熱杯熱壺。倒凈杯中壺中之水,便可下茶米,謂之「納茶」。接著便是引水斟茶,而首沖茶是不喝的。一來是講求衛生,相當於洗茶葉,這時要用壺蓋撥弄掉浮起的泡沫;二來是首沖茶往往有雜質且氣味過濃,不值一品。但是也別以為就浪費了。所棄茶水往往是淋於茶杯中,用來溫潤茶杯,大約是「培養感情」吧。

最喜歡的一道工序是斟茶。這也是有講究的,歌謠中有兩句詩可作口訣—「關羽巡城流,韓信點兵滴」。斟茶時忌逐杯逐杯斟滿,而應如「關公巡城」般順著杯子巡迴地斟,這樣才可保證各個杯中茶色一致。至於最後壺中所留殘汁,也應均勻地滴入杯中,這就是因為「濃縮是精華」了,謂之「韓信點兵」,同時也不致使壺中殘留太多汁液浸泡茶葉,令下一衝的茶苦澀。如此,方可達到色香味俱佳之境。

潮汕人的「吃茶」

可惜的是,如今我竟連沖茶的工夫都省去了。實屬無奈。但還是不願喝咖啡。吃茶的習慣,怎可能一朝一夕改變?正如秦牧老先生在《鄙鄉茶事甲天下》一文中所言:「我覺得絕大多數飲料,常飲都使人有『膩了』之感,惟獨好茶,卻是天天喝,都不感厭煩的。」

吃茶的工夫,也本不是求來的,是自己下的。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高級評茶員-茶藝師-思佳」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如果您有更多關於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需要諮詢,歡迎私信交流學習。】

有任何關於茶的問題歡迎留言或私信我交流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