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官場陋習侵蝕部分學生組織

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官場陋習侵蝕部分學生組織

學生會幹事「鞍前馬後」、主席部長派頭十足;

學生骨幹培訓,白天學思政談感受,晚上翻牆買酒通宵打牌;

聚餐是為了拉攏關係,敬酒要攀交情講規矩;

辦校園活動拿回扣,吃喝公款報銷??

半月談記者最近採訪發現,部分高校學生組織就像「小官場」,「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風盛行。

有學生坦言,大部分高校學生組織都能以服務學生為宗旨,引領了積極向上的校園風尚,營造了健康活潑的校園氛圍,但少數學生組織模仿官場陋習,貽害無窮,亟待重視。

「那套話術和玩法,

跟官場陋習沒啥區別」

「我是靠學長『打招呼』進的社團,所以一進去就有靠山。」

剛剛研究生畢業的許謙總結自己加入社團的感受,

「我在那裡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怎麼圓滑地搞關係。」

「酒過三巡,大家稱兄道弟,動不動就說『好兄弟多照顧啊』,會有一種暗暗攀比的心態,比如你給主席敬了酒,我和你是下一任換屆選舉的競爭對手,那我也要敬酒。」

許謙形容多次參與聚餐的感受,「那套話術和玩法,跟官場陋習沒啥區別。比如喝酒『你走一圈、我走一圈』,比如『好好乾啊,下一屆是你的』這種暗示。」

在一些學生組織,溜須拍馬盛行。

某高校學生會副主席劉川告訴半月談記者,他擔任校學生會「領導」期間,有部長要求部員記住學生會主席團所有「領導」的長相,在校園裡碰上了,不能喊師兄師姐,要大聲喊「主席好」。

「有些部長就會去揣摩主席的心思,覺得主動打招呼多了,主席有面子。還有人覺得,想在300多人的學生會出頭,就得讓主席認識我。」

奢靡浪費也存在於某些學生組織。劉川透露,一些學生會幹部熱衷於聚餐喝酒,更有甚者,吃喝的錢直接拿發票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費」里報銷,「跟公款吃喝一樣」。

最讓許謙印象深刻的是辦了一場校園活動之後,學生會主席請大家聚餐,在一個烤肉店,五六張桌子拼成一個長條,烤肉串從頭擺到尾。到店之後,大家迅速開始互相敬酒,推杯換盞間幾乎沒有人吃烤肉。

「我記得走的時候,桌上大概還有幾百個肉串沒人動。但就算沒人吃,學生會主席請吃飯,也要有排場。」

華北某市學聯去年舉辦大學生骨幹封閉式培訓,在某個培訓基地,學生骨幹們食宿在一起。

「白天學思想政治課,晚上男生就翻牆出去買酒,然後一些男生女生徹夜不睡覺,打牌喝酒玩遊戲。」

這位學生會副主席向半月談記者展示了一張朋友圈截圖,圖片顯示,兩位學生「骨幹」在培訓期間玩大尺度遊戲並拍照發朋友圈。他坦言,還有一些人會聚餐後在朋友圈曬出酒瓶數量,稱「今天又喝掉多少多少箱」。

招新塞「條子」,上位靠「裙帶」

一些大學生和高校教師告訴半月談記者,部分學生加入學生會、社團組織,是懷著「刷簡歷」「拿保研加分」等目的,背離了為學生服務、因興趣而聯合的初衷。

「幹部頭銜爭得比較嚴重,校研會拉票的事比較多。快接近換屆時,新生就比較積極,沒選上重要職位的,基本就不出現了。」

北京一所知名大學2018屆博士畢業生張旭說。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當不上部長、副主席的幹事,基本上大二、大三就走了,因為不能給簡歷增添亮色,也拿不到保研、評優加分。」

受訪的大部分學生幹部坦言,能否走上「領導崗位」,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是「和團委老師、學生會主席走得近不近」。

每年招新也有人塞條子。「曾經有位老師在招新期間給我塞了個紙條,說『這個學生是面試時被刷下來的,希望你們部門留著他。他是某某老師的孩子,需要照顧一下』。」一位學生會部長透露,「還有個男生,父親是某地官員,換屆選舉時,主席就直接安排他跨部門做了另一個部門的部長。」

除了「拼爹」,還有一種升遷靠「裙帶」。

「跟主席談戀愛,保你升部長,長得好看也能升部長。」

剛剛畢業的本科生林琳說,她所在學校的人文與法學院,一位院學生會主席追求學妹,他跟學妹說『你好好乾,我帶你多見見老師,當部長沒問題的』,後來學妹還真的當上了部長。

湖南一所理工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彭春華告訴半月談記者,每年學生會快要換屆時,學校周邊的餐館、KTV和各種娛樂場所就爆滿,很多都是學生幹部聚會,想「上位」的學生都要活動活動,聯絡聯絡感情,主要目的就是拉票。

「沒點經濟實力,還真不一定上得去。」

別讓「預備隊」剛上路就走歪

一些大學生和高校教師認為,學生會、研究生會組織中,「學生官僚」「小官場」等畸形文化已經萌芽,而大學是一個人步入社會的預備階段,「預備隊」更不能走上歪路。

半月談記者採訪了多位高校學生幹部,他們認為,學生組織不僅要制定嚴格全面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骨幹的一言一行作出明確規定,還要真正將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倪洪濤認為,給高校學生組織立規矩很有必要,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從上到下推行「反四風」,黨風政風逐漸好轉。他建議,教育主管部門要在高校學生組織中抓好「反四風」落實工作,牽頭給學生組織「約法三章」,建立「負面清單」,規範引導高校學風。

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斌建議,在高校學生組織中進一步貫徹落實「去四化」工作,避免學生團體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

還有受訪教師建議,避免在保研、評優等各類競爭評比中,過高突出學生幹部的加分比重,避免依據學生幹部層級拉開較大差距;減少競選環節中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尤其要避免實質上的「老師指定」「學生會主席指定」。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翁揚建議,學校要給學生組織「減負」,讓它們少承擔些行政工作,盡量回歸學生自治、服務學生的職能;

弱化行政系統對學生的評價權力,讓學生自治組織變得更純粹,讓學生幹部在自治中真正發揮才幹、得到鍛煉。

(應採訪對象要求,高校學生均為化名)

在文末留言區留言參與互動,留言內容獲點贊數高者即可獲得本期送書《你的生活環境 決定你的性格》,祝好運!

來源:《半月談》2018年第16期

半月談記者:袁汝婷 劉良恆 | 編輯:原碧霞

主編:孫愛東

編輯:張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源女性 的精彩文章:

TAG:遼源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