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腎虛、脾虛、陰虛、陽虛、氣虛、怎麼補?幾招教你調理好問題!

腎虛、脾虛、陰虛、陽虛、氣虛、怎麼補?幾招教你調理好問題!

生活中常見的就是氣虛、血虛、腎虛、脾虛、陰虛、陽虛、陰陽兩虛,接下來可以叫你們如何調理的小妙方


氣虛

氣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氣虛是一種多發證,多因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後及疲勞過度。在臨床上,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


花生仁30克,大棗10枚,蜂蜜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20天為一療程。

血虛

指血液虧虛,臟腑、經絡、形體失養,以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脈細等為常見證候。


羊骨250克,黑豆30克,枸杞20克,大棗20枚。一同加水煮沸20分鐘後去骨,加入少許食鹽調味,飲湯食棗與豆。


腎虛

腎虛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虛的癥狀:腎陽虛的癥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癥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陰虛的癥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現代科學證明,當人發生腎虛時,無論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腎虛發生時,腎臟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腎臟的微循環系統亦會發生阻塞,腎絡呈現不通。所以對於腎虛的治療應防治結合。


人蔘3克,白朮15克,黃芪10克,大棗10克,遠志10克,柴胡6克,砂仁6克,雞內金10克,蓮子肉30克,菟絲子15克,牡蠣30克。

脾虛

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党參8克、白朮8克、茯苓8克、甘草8克、陳皮3克。陳皮歸脾經,有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功效。


陰虛

陰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於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制陽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臨床可見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干、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治以滋陰為主。若陰虛火旺者,宜養陰清熱。陰虛可見於多個臟器系統組織的病變,常見者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以並見各臟器的病狀為診斷依據。

陰虛嚴重者可導致亡陰證,癥狀為:汗熱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熱、手足溫、躁妄不安、渴喜冷飲,或面色潮紅、舌紅而干、脈細數無力。此屬體液大量消耗而表現出的陰津枯涸的病變,為危重證候,應及時予以滋陰補津。


制首烏、熟地黃、五味子、黃精、墨旱蓮、女貞子、龜甲膠、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參(用量需情況而定)

陽虛

陽虛(yang deficiency),中醫名詞。指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果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常見的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證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當歸、蓮須、仙靈脾、沙苑子、菟絲子、杜仲、巴戟、桑葚、海肭粉、雲苓、枸杞、牛膝、陽古粉、白魚膘(用量需情況而定)


陰陽兩虛

陰陽兩虛屬於中醫辨證的名詞,意思是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

陰陽兩虛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杜仲,熟地黃,獨活,鹽巴戟天,淫羊藿,菟絲子,黃柏,山藥,茯苓,陳皮,生薑,甘草(用量需情況而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陰虛 的精彩文章:

陽虛自汗,陰虛盜汗,血虛會有什麼樣的汗?
陰虛咳嗽怎麼治療?

TAG:陰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