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表歉意,她本來不用死的
快點關注啦!
聽說是個美女
距離上次的空姐事件不過三個月,又有溫州樂清 20 歲女生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了。我仔細查看了關於這個案件的許多細節,不禁毛骨悚然。女孩從頭到尾都有努力自救,她的死,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事件經過如下。
2018年8月24號下午13:30,受害者在自己微信群里表示已經上車。
下午14:09,受害者在群里說,車進入無人山區,有些害怕。注意,她在感到不對勁時,第一時間聯繫了同學,讓他幫忙聯繫滴滴公司。
下午14:14,受害者發信息求助朋友,打出「救命、搶救」的字眼後失聯。隨即她的朋友就回電過去,但是受害者手機已經處於關機狀態。
下午15:42,受害者朋友向滴滴平台反應情況,期間持續電話溝通未果。
下午16:00,受害者朋友報警,警方在接到報案後第一時間聯繫滴滴客服,表明身份,要求滴滴客服提供司機身份信息,但是滴滴以不能確認警察身份為由拒絕:同時期受害者朋友也多次聯繫滴滴平台,客服以未能立案不便透露信息為由拒絕。
下午17:42,滴滴平台告知受害人朋友,說已經聯繫上司機,但是司機稱受害者並未上車,仍然拒絕透露司機個人信息。
晚上20:00左右,滴滴平台將司機信息給警方,正式立案。
2018年8月25日,凌晨四點,犯罪嫌疑人被抓獲,確認女孩已經遇害。
當女孩屍體被找到時,她雙手都是血,雙腿也被綁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參與救援的搜救隊員看到這一幕時,陷入深深地悲痛之中。
可以說,從受害人發出警惕信號到她遇害,期間有無數的機會挽救性命,但正是這最關鍵的幾個小時,滴滴的失職直接造成了慘劇。
當時被害人朋友已經報警,但是警方要求提供車牌號才行,而滴滴方面則要求先立案再提供車牌。這就陷入了一個被動死循環。我們大部分人的認知是,滴滴有車輛追蹤,出了事找滴滴是最快的路數,然而滴滴為了規避風險,直接選擇無視。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司機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就有預謀地挑選獵物。就在前幾天,另一名女性乘客就曾舉報,該司機曾經試圖性侵她,她僥倖逃脫後就立刻向滴滴投訴,可是該司機還能堂而皇之地繼續接單,這才是發生這個悲劇的根本原因。
是滴滴,把羊送入了虎口。
我們看受害人朋友跟客服整個溝通過程,全是打太極,不重視,敷衍,拖延等各種不作為。起先客服答應一個小時左右會安排「上級人員」「安全專家」聯繫家屬,然而一個又一個小時過去了,滴滴客服依然在打官腔,甚至在警方介入後仍然拒絕提供司機信息。
四五個小時過後,滴滴才正式介入事件中,它給人的回復是:已經跟司機聯繫過,受害者並沒有上車。是的,它選擇了相信一個有過性騷擾投訴記錄的司機。正是在這拖延的時間裡,等待救援的女孩死了。
但是在警察破案後不到一小時,它卻反應迅速地發出一篇將近千字的公關文。原來,這些人並不是一味的做事拖沓啊。
這封致歉信字裡行間透露的都是「一切都不是我的錯,就算沒有我什麼錯,我也會加倍賠償」,你看,它的態度多好。在它看來,這只是一次工作失誤而已。
致歉信中甚至大言不慚地說「得知此事的第一時間,成立專項組」,大有覺著自己協助警方快速破案非常了不起的意味 。然而我們要的,並不是破案,而是一條人命。
如今更有一大堆洗地的人跳出來,說「殺人的是司機,關滴滴什麼事」、「滴滴又沒有抽成,還負責當保鏢啊」。滴滴真的沒有責任嗎?快車會審查犯罪記錄,而順風車只要有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會開車就能接客。正是滴滴對順風車的疏於監管,才讓順風車司機如此張狂,他們根本不怕舉報。
空姐事件過去後,滴滴說會整改,也曾一度關閉順風車功能,然而這次這個20歲女孩遇害的案件,再一次用生命的代價幫他們「測試」了,貴司這個產品升級,根本就是一個諷刺。
甚至,滴滴還堂而皇之地刪掉了之前關於空姐事件的道歉申明。細心的人或許已經發現,就在兩天前,滴滴又悄悄顯示了乘客的頭像和性別。
上次的空姐遇害,一些黑子說女生就不該晚上坐順風車活該被害,然而這次溫州的女生是下午一點打車的,結果一樣。我們回看整個案發過程,可以說女孩的死,從她上車那一刻開始,就逃不掉了。
1、司機明明被舉報過性騷擾女乘客,平台方卻沒有任何作為,這讓有預謀犯罪的司機有了再次作案的機會。
2、平台方再次接到對同一個司機的舉報電話,還是採取無視態度,甚至刻意維護司機的個人信息,導致救人的黃金時機錯過。
3、在警方跟受害者家人多次要求下,平台方依然沒有採取應急預案,而是一味推脫責任。
可以說,是滴滴跟司機,合謀殺害了這個年輕的生命。
我本不想說這個事,但滴滴太讓人寒心了。早在空姐遇害時,有個在滴滴平台工作的朋友就曾聯繫我,說他很早就指出了軟體安全方面的漏洞,但是公司為了最大限度的佔有市場率,駁回了他的提案。沒多久出了這件事,他非常痛苦,有些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朋友當時的信息:
2017年底的時候,(我)在滴滴掛職策劃,遞了一個策劃。大體內容是在通過司機端的APP,為用戶提供出行服務的行程中全程錄音,類似於飛機上的FDR黑匣子,錄音數據儲存到司機的終端上,在近期行程保留一定時間,如有用戶投訴或突發事件後台調取,起到約束監管司機以及追責還原取證。
還有相關的風險判定機制,原定路線偏離等一系列風險事件觸發後FDR即時上傳。當時程維的原話是數據處理量大成本高,對司機的約束太大會提升司機的服務門檻,對司機簽約數量和市場佔有率有影響。這個策劃基本就被斃掉了。
滴滴線上產品的設計一直都有問題缺陷,包括線下地方的審核監管,單方面與司機的問題矛盾,以及和用戶的問題矛盾隨著用戶基數的增長、市場佔有率的提升,一直在被放大,5.5事件發生隨著公安媒體介入公眾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爆發了。
個人得知具體情況後,真的很氣憤很無奈。後續公關部門的跟進處理在媒體沒有曝光前,都是拿錢砸受害者的家屬,想平息這件事,到媒體衛視報道和陸續的公眾號微博報道,總部公關介入知道紙包不住火,想轉移公眾注意力從而倒戈陣營,裝正義博理解,才有5月10號所謂的100重金追兇的消息。
今天事件發酵到熱點頭條,公布了整頓下線了順風車業務一周,並報出了兇手是用其父親通過驗證信息,來洗白審核不到位的情況。
在這真的特別想說一句:5月10號晚上滴滴公關裝作大義凜然的樣子,公布了兇手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及有明顯PS痕迹的兇手本人的大頭貼照片!第二天又陸續公布是兇手用其父親的信息註冊提供服務的,其中車輛信息不符等情況都一律不提,你當全國上下的用戶都是傻子?
用戶的人生安全都保障不了,拿什麼去給用戶提供出行服務?「滴滴一下,美好出行。」就只是說說而已?
說好聽點騙騙吃瓜群眾整頓下線服務捨車保帥勇於承擔責任,其實就是逃避問題的根本點轉移公眾注意力。
拋開個人因素不說,滴滴公司本身有條件有能力可以去避免發生的慘劇,因為滴滴自身的過失原因讓用戶去承擔?
她才21歲人生才剛剛開始,可是生命就這樣凋零了,受害者和我差不多的年齡,我真的不敢想像以及出於對死者的尊重和對最後一點點人性的希望,她生命的最後到底遭受了什麼,強烈譴責那些曝光死者臨終照片的個人以及媒體。
在這裡我已經把辭職信寫好了,每個公司都有陰暗的另一面,但絕對不能超出作為人類的基本底線,滴滴的人設在我眼裡已經崩塌的碎成了渣,在這裡我個人真的很自責,如果當初策劃方案我能再堅持堅持通過立項,就有可能避免這件事情以及類似的事件的發生,就可以挽回21歲正處在人生美好開始階段的生命。真的感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黑暗的讓人絕望,而自己又是那麼的無能為力的失望著所有的一切。
以上是他的原話。
而滴滴當時發出百萬追兇的聲明,提出要嚴肅整改,事件過去後也採納了這位朋友的提案。我跟他都認為,經過這樣的事情後,它也許會吸取教訓,作出一個大企業該有的擔當吧!
但實際上呢?它做的,只是避過風頭就好了。因為它深知,任何一件事的熱度都是有限的,那些口口聲聲罵它的人,依舊會用它,正是它吃定了「你們沒我不行」,才讓它如此猖狂地繼續存在。
2018年4月,有用戶反映滴滴在玩大數據殺熟,不同手機不同級別的用戶在同一個行程下的價格不一樣,對此滴滴CTO和總裁親自下場「闢謠」,沒過多久輿論風平浪靜;
同樣是4月,網友孟婆在修行在其公眾號和微博發布《滴滴,我想和你聊一聊》,詳細講述了3.30晚上十點發生的「打車事件」。其表示在打了一輛滴滴優享車後,車內有不明氣味,並感到頭暈。在行車過程中,司機對其語言和態度都極不尊重。且司機未按正常路線行車,並中途讓其下車又上車,行為十分可疑;為此滴滴官方發文解釋,不久後輿論風平浪靜;
2018年4月29人,滴滴投資人張桓爆出遭遇「滴滴打人」,稱將賤賣滴滴所有投資,為此滴滴雷霆手段與張桓達成和解,之後又是輿論風平浪靜;
2018年5月6日,21歲空姐深夜打滴滴被殺,一時間輿論沸騰,為此滴滴閃電發文表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家再次原諒了它;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今我們不必要再等待它的道歉和整改,這些姿態背後,都只不過是資本精打細算的惺惺作態。
拒絕使用滴滴,從我做起。
今天的文很長,謝謝你讀到這


TAG:她的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