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醫生的三大價值,你是醫界能人嗎?
醫生的勞動價值沒有通過薪資體現出來,這是醫界同行們的一個共識。
醫生抱怨知識價值被低估,收入不合理;學醫多年,掌握了大量的專業醫學知識後治病行醫,薪酬價值也達不到理想狀態。
對此,小編今天想和大家探討的是,醫生真正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怎樣才能讓醫生的薪酬達到理想狀態呢?
以下是小編的一些觀點看法:
一、醫生最終價值體現在患者身上:
或許有很多醫生已經習慣了吃涼飯,習慣了披星戴月,早上起來到晚上看不見太陽,習慣了半夜隨時被叫醒的生活。
當生命遇到危難威脅的時候,他們不會去問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不會說你有錢沒有錢或者說你有權沒有權,甚至不會去管他是一個好人或者壞人。
因為在醫生的眼裡,看到的只有生命。
醫生的價值在什麼地方?
小編想說,這與他們的職業定位息息相關。
說救死扶傷也好,說尊重生命也好,醫生的第一個價值觀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對生命的敬畏,把生命看得高於一切,醫生的最終價值體現在患者身上,所以請讓我們尊重這群可愛的人。
二、醫生的價值體現在患者對醫生專業的信任上
醫生放手一搏的背後,是患者的信任。
醫生是人,不是神,古今中外,沒有一個醫生可以做到百分之百治癒所有患者。
雖然如此,絕大多數醫生都在追求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期治癒更多患者。
但醫學天然就是一門有遺憾的科學,當遇到極其複雜疑難病症之時,往前走的每一步,都與風險相伴,在這種時刻,醫生最需要的就是患者的信任。
每一位醫生,除了自己的職業身份外,還可能也是患者。
媒體曾多次報道的王守仁醫生,是一位經驗、技術都非常成熟外科醫師,年約45歲,職稱是副主任醫師,正是一個外科醫生具有最高產能的時候——可獨立帶組,獨立主刀手術,正是比手術量、手術難度及比名聲的時候。
可就是這個時候,身體突然亮起紅燈,這位醫生得了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
每次為患者主刀手術後,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全身關節疼痛已使這位醫生的關節部位趨於變形狀態,但這位醫生咬牙堅持了3年之久。
當醫生成了患者,他還是醫生。
還得給他人看病醫生的職業使然,使他們成為連接所有紐帶的承受者,他們被寄予治癒病痛的期望。
正是由於患者的這種期望與信任,使醫生們覺得專業價值上得到了肯定與認可。
三、醫生的價值應體現在薪酬上
昨天下班刷朋友圈看到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發布的 《魏瓔珞500萬片酬算良心價?中國醫生身價卻不敵小龍蝦?》一文震驚了。
文章說到從一般普通門診醫生,挂號費用約為14元,而平均每個患者看病需要 15 分鐘,平均每分鐘還不到 1 元錢。
一份小龍蝦的價格約在150元左右,每盤約20隻,如果算15分鐘吃完小龍蝦。
同樣的體現的小龍蝦身價居然有7.5元,遠超醫生身價。
說到醫生薪酬這塊,很多醫生都有話說,中國醫生目前的收入結構,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也頗具中國特色。
它的基本結構是:基本工資、職務(職稱)工資和獎勵工資。
通常是一個科室或者一個醫院的總收入減去總支出,然後提出一定比例作為獎勵工資。
這種分配製度不僅僅在不同的醫院有不同的水平,具體到同一個醫院的不同科室也有差異,這樣的差異收入結構並沒有反映出醫生應有的價值。
醫生價值與付出相匹配,是醫生共同所盼,也是使得良醫精進精藝的動力,改善醫療秩序回歸醫患信任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彰顯生命寶貴价值的所在。
新醫改背景下,就有這樣一家醫院求賢若渴——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醫院採取「人才興院」的人才戰略,希望所有有夢想、有價值的醫護工作者們能夠獲得體現其勞動價值並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陽光收入。
酒店式拎包入住的專家公寓、定製化營養豐富和品種眾多的醫護餐廳、24小時餐飲服務、24小時專車服務、獨具特色的期權保障體系為每位員工提供終身保障。
讓專家與醫院共享學術科研成果,全員與醫院共享發展紅利。
在這裡醫生年薪百萬,不再是夢。
來源:湖南婦女兒童醫院
(圖片來源網路)


※吹吹風扇、歇一歇就能解決?高致死率的「中暑」可沒那麼簡單
※今天你那下雨沒?雨季來臨,這些疾病要當心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