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駕崩,13個城門同時出殯,遷走大師的陵墓,保佑自家千秋萬代

皇帝駕崩,13個城門同時出殯,遷走大師的陵墓,保佑自家千秋萬代

原標題:皇帝駕崩,13個城門同時出殯,遷走大師的陵墓,保佑自家千秋萬代


皇帝駕崩,13個城門同時出殯,遷走大師的陵墓,保佑自家千秋萬代


作者/長河


現在的人常講一句話「先秦看西安,兩漢看徐州,明清看北京」,如果想要感受當年明清時期的氛圍,首先推薦的地方就是北京。不過,明朝的景觀並非只有北京獨有。


我們知道,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建都於南京城,後來因為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才定都於北京。話說回來,其實北京城的明朝韻味並不如南京城的厚重,北京在明朝之後還有清朝300年的熏染。


當年,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為自己修了一座超大的陵墓,這座陵墓的大小可以比過任何時期的帝王陵墓。在南京城邊上,恢宏壯觀的明孝陵屹立於此,具有非常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如今留存給我們的遺迹還有,下馬坊、碑庭中壁、石像路等等,這些設計也直接影響了後來帝陵的修建形式。這麼多年來,明孝陵經歷了600年的風雨,雖然有的地方已經破敗不堪,但有一點讓人欣慰,那就是朱元璋的墓一直沒有被盜。



說起來也十分神奇,600年間明孝陵屢屢遭到兵火的侵擾,但是朱元璋的墓葬卻一直沒人找到。一方面是明孝陵太大,盜墓團伙不知從何找起,另一方面是朱元璋生前害怕自己的墓被盜,所以生出了一計。


朱元璋去世之後,出殯的隊伍一共有13支,十幾支隊伍從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分頭出行,這樣的障眼法讓外人不知道朱元璋究竟埋在了哪裡,所以有人曾經猜測,可能明孝陵里也沒有埋葬朱元璋。

1998年,國家的考古工作者們來到南京明孝陵,此後一直在此進行勘測,這一測就是整整6年。最終,專家們得出結論,明孝陵並未被盜挖,並且地下保存完整,朱元璋這百年來一直在明孝陵的地宮裡沉睡。


根據專家們的勘測數據,在明孝陵的地下有許多隧道,可能就是墓地里的甬道。這裡面的隧道長度達到120米,寬度也有5米,裡面有許多的入口,通道十分彎曲。


讓後人說道的是,此地本不是朱元璋一人之墓,因為這裡曾經是寶志禪師的墓地,因為朱元璋信奉「獨龍阜山只能旺一人」的說法,他竟然讓人把寶志禪師的墓的遷走,然後自己躺在了這裡。


在獨龍阜山的山體上,填補了大量的巨型鵝卵石,專家推測,這些石頭很可能是為了避免盜墓者的,這些石頭無比巨大,一人根本不能搬動,如果盜墓賊貿然挖洞,可能會造成坍塌,被壓在裡面。也有人認為,這些石頭是為了避免土地流失,防止下雨時將泥土沖走,減少對陵墓的沖刷。


明孝陵也算是千百年來帝陵中的一奇景,裡面有太多的秘密被隱藏,每年有大量的遊客前去拜訪,總體來說,南京城外的明孝陵絕對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

【本文由「文史長河」原創,未經許可嚴禁抄襲,歡迎分享。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暢談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長河 的精彩文章:

他以一己之力挽救民族命運,卻得罪了1000萬人,遭人誣陷革職流放
宋慶齡為他主持葬禮,北大校長為他扶棺,美國作家的評價振奮人心

TAG:文史長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