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境之心語 詩意的人生

境之心語 詩意的人生

北 方 作 家 之 聲

GIF

主播:青禾

人這一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關鍵是你能否把握住每一段命運所賦予你的人生之路,

並為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種不為凡俗的養分,盡享人生樂趣。

就如我的一位發小,軍隊大院出生,幹部子弟。

從少年到青年的成長曆程中,先是夢想要成為歌唱家或者演員,在鮮花簇擁、美女環繞的舞台上抒寫瑰麗人生;

繼而又想成為飛行員乃至將軍,才可以懷抱天地萬物、傲視藍天大地,最好能指揮千軍萬馬攻城掠地、揮斥方遒,方顯英雄本色、我輩風采。

最後,又以為只有哲學家或者詩人,才是歷史的思考者、時代的引路人、民族精神的捍衛者。

再後來,可能還有教授或者法官、醫生什麼的,都讓現實給慘殺了。

最終卻娶了一個鄉下姑娘,生了一個兒子,又不得不回到父親脫下軍裝後度過下半生的一個國營林場。

在那裡,學會了使用農具開荒、育苗、種樹、護林、灌水,繼而偷閑給自家種幾畝麥子,養幾隻羊,還學會了跟移民一起蓋房、喝酒、吃肉、談女人,還有罵娘、耍橫、當老大什麼的。

就是這樣一種狀況,一直到兒子離家讀大學了,他還是喜歡思考和寫詩、聯對,時不時就把新作發過來請求斧正。

記得幾年前的中秋,月食了大半個太陽,頓時天地失色、寒氣逼人,忽而發小簡訊造訪,說是太孤單,正在林場的一個山頭上孕育詩情,懇請老哥前來對詩。

他每次回家,必先到熟肉店,包兩個豬蹄及雞爪、鴨脖之類的,興沖沖回到家裡,跟老婆一起邊吃邊朗誦自己的詩作。

及至夜半,兩人就躺在床上,鼻子對著鼻子,像放電影一般,聊一些小時候的逸聞趣事、發小哥們的家長里短。

有次聚會,回到家已過了零點,看見老婆睡在客廳兒子的小床上,面朝牆一聲不吭,忽而覺得兩手空空,只好湊上前來,學著戲文里的口腔說道,娘子,小生回來了,給你朗誦一首新詩,如何?

豈料老婆怒氣正盛,一腳把他踹到地上,罵道,去你娘的臭腳吧,還詩歌呢?

發小的老婆雖在農村長大,但也喜歡畫畫、裁剪、繡花、養花,標準的秀女。

閑來無事,就養些喜愛的花花草草,擺在陽台、窗跟、過道,客人來了,好似進了花房。

剩下整塊的時間,就臨摹一些古典或現代工筆仕女圖,掛在牆上。

臨了還沒事可做,就買來花布、絲線,給自己剪裁、縫製幾件類似於直領、對襟、溜邊,胸前、袖口、褲腳繡花的衣衫。

每逢家庭聚會,就穿在身上,款款地依偎在老公身邊,笑盈盈地聽男爺們喝酒、吹牛,或者是坐在湖畔的綠蔭下,靜靜地看別人釣魚,好像畫里的貴婦一般。

那神情,根本看不到生計清貧、運勢不濟的痕迹。

每每聽發小談起跟老婆的私房話、枕邊事,再看看他老婆裝扮的風姿綽約,就覺得在這物慾橫流、人心不古的當下,

似這般靠勞作度日的平淡夫妻,還能兩情相悅、詩畫唱和,及時偶爾鬧點矛盾或遇到難心事,也是性心性不改,此生夫復何求呢?

發小就這麼平淡著、快樂著、滋潤著,居然越玩越新鮮。去年元旦,夫妻倆聚了一幫同學,沐浴更衣、梳妝打扮齊整後方才見客。

男的西裝革履、女的繡花旗袍,從頭到腳、從裡到外一片簇新,舞文弄墨、鶯歌燕舞,喜氣洋洋,還自稱是新婚再現。

今年新春,他們帶著讀博的兒子、從天水回來過年的八十高壽老媽和已經帶著孫子的妹子,遊覽過博物館、奇石博覽園、嘉峪關城樓後,又到了林場的一片荒草地,伴著音樂翩翩起舞。

祖孫三代、老少五人,雖然舞姿亂七八糟,卻是各得其樂、妙趣橫生。視頻發到微信,招來一片喝彩。

人生苦短,其實也很簡單。年少時,海闊天空,無憂無慮,多一份夢想,就多一份激情,多一份難忘的記憶;

成年後,工作、家庭,父母、妻兒,責任在肩,由不得你天馬行空、肆意妄為,多一份平實,就多一份安心和快樂。

如果再能保持一點童年的純真,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情,讓本來平淡或者灰暗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一抹光亮,那就是詩意的人生。

無所謂高低貴賤、也無所謂富裕貧窮,更不要計較別人說什麼?從事什麼樣的職業?

不能左右別人,總可以改變自己;不能改變命運,還可以左右心情。

在這點一下滑鼠就能眨眼間連通世界,打開手機就可以聊天、看電影、遨遊無限空間的時代,越來越快的節奏,讓人們無所適從,心浮氣躁。

因此,喜歡安靜,就遠離鬧市,多親近一下自然;喜歡花香,就開一間花房,剪枝、插花,優雅自在;喜歡陶藝,就開一間作坊,寂寞為伴,隨性而為。

不喜歡胖,就減肥;希望健康,就鍛煉。即使身處底層,每日為生計奔波勞累,也會抽空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具備了優雅、高貴的品質。

杜牧詩詠,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活在此刻、活在當下,有夢想但不自慚形穢,有追求但不好高騖遠。

儘管生活中有哀有悲有痛苦,但也有樂;幸福、美滿的人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財富、地位能夠造就的。

只要你明白,你就是你,就做你該做想做又能做的事,就會不負每一天,快樂到永遠!

圖: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

張正彬,男,酒泉人,現為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酒泉市書協理事,肅州區文聯專職副主席。出版散文集《路的盡頭是村莊》,專著《酒泉百俗》《肅州民俗文化專輯》《超群出眾——企業家成功之道》,小戲劇《老娘家中寶》曾獲甘肅省第四屆敦煌文藝獎喜劇類二等獎、酒泉市「五個一」工程獎,首屆「魅力甘肅」最佳原創獎,酒泉文藝獎。個人獲得過甘肅省文化藝術優秀人才飛天獎。

本文發表於《北方作家》2018年第4期雜誌。陽關微信公眾號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北方作家》雜誌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以 | 父 | 之| 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關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世間鏡象 張三進城

TAG:陽關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