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千人冊(211-220)

歷史千人冊(211-220)

211、漢武帝:(前156-前87)劉徹,西漢皇帝。漢景帝子,初封膠東王,後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武帝承文景之治而即位,為鞏固統一的封建國家和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行了多方面的活動。元朔二年(前127),武帝下推恩令。武帝即位不久,就著手準備對匈奴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元朔二年,衛青擊敗匈奴,收復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置朔方郡、五原郡,並從內地移民10萬到那裡定居。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獲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攻至祁連山。漢政府在河西地區,先後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匈奴經過漢軍幾次打擊,被迫遠徙漠北,此後再無力進行嚴重騷擾。為了對匈奴發動攻勢,漢武帝還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了漢與西域各族之間的經常聯繫。對閩越、東甌和南越的少數族政權,武帝利用其內部矛盾,分別加以征服,置於漢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與此同時,又在西南夷地區設置郡縣。漢武帝還派兵從海陸兩道攻入朝鮮,設置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由於對邊境各族用兵,使得國家長期積累的財富趨於枯竭,許多富商大賈囤積居奇,牟取暴利。為了解決國家財政困難,武帝除了賣武功爵和募民入粟入奴婢拜官以增加收入外,又實行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經濟統制措施,並法定貨幣官鑄,府庫歲入因而大大充實。他頒布算緡、告緡令,以打擊積貨逐利的商賈。武帝又著力治理黃河,使其幾十年不再為患。在思想文化領域,武帝獨尊儒術而罷黜百家。武帝晚年,各地頻繁發生農民起義,征和二年(前91)巫蠱事件引起戾太子的武裝叛亂,與政府軍在長安城內混戰多日,死者數萬人。次年,遠征匈奴的軍隊又幾乎全軍覆沒。這一系列打擊,使年老的武帝深悔自己過去勞民傷財。當桑弘羊建議募民屯田輪台時,他下詔拒絕,表示不再擾勞天下。後元二年(前87)武帝病死。漢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在他統治期間,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得到了鞏固,中國開始以一個高度文明和富強的國家聞名於世。中國皇帝有年號,始於武帝。

歷史千人冊(211-220)

漢武帝

212、東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為人詼諧滑稽,言詞敏捷,故武帝始終將他視為俳優。雖屢次直言切諫,議論政治得失,但均得不到重視。辭賦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七諫》等。其中《答客難》以主客問答和自我解嘲的形式,含蓄地抒發了自己有志不得施展的鬱憤情緒,巧妙地為自己鳴不平。西漢著名辨士、辭賦家。

213、馮嫽,生卒年不詳,太初四年(前101年),隨公主劉解憂遠嫁和親到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劉解憂的得力助手。後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劉解憂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方面,作出很大貢獻。西漢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深得西域各國人民的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

214、桑弘羊(前152-前80)洛陽人(今河南洛陽東北),出身商人家庭,自幼善心算,十三歲即入侍宮中。為了擺脫財政困境,桑弘羊擬改革經濟政策,主要措施有增加賦稅,改革幣制,鹽、酒、鐵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等,而桑弘羊是這些改革政策參預製定和執行、實施的重要人物之一。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桑弘羊歷遷大司農丞、大司農、搜粟都尉等主管財政的要職,賜爵左庶長。武帝末為御史中丞,位列三公,受遺詔與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等輔立弗陵,是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昭帝召集各地賢良文學至京會議鹽鐵官營等國家大政。賢良文學反對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政策,桑弘羊堅持這些政策對國家的重要作用,雙方展開辯論,結果除廢止酒的官營改為徵稅外,其餘的沿襲不變。次年,桑弘羊因捲入燕王旦、上官桀父子謀反事件,被族誅。西漢著名經濟學家、經濟改革家。

215、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 人,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漢元帝十分喜好儒術文辭,尤喜愛《詩經》,曾多次親自聽匡衡講《詩》,對匡衡的才學十分讚賞,因此任匡衡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又代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西漢丞相,經學家,匡衡可算是因明經而位極人臣的典型。以"鑿壁偷光"的苦讀事迹名世。

歷史千人冊(211-220)

匡衡"鑿壁偷光"

216、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人。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中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從大將軍衛青出塞,受命迂迴匈奴單于側翼,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李廣前後與匈奴70餘戰,以驍勇善騎射著稱。西漢名將,「飛將軍」。

217、衛子夫(?-前91年),衛氏,名不詳,字子夫,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劉徹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謚號思。衛子夫一生恭謹克己,盡心儘力執掌宮掖數十載,令其夫漢武帝得無擾於省中瑣事,為開創漢武盛世減輕了負擔。古代著名賢后,其弟衛青及外甥霍去病則在漢匈戰爭中做出了偉大貢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謚號的皇后。

218、衛青:(?-前106)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少時為平陽侯曹壽家奴,善騎射,有勇力。因其姐衛子夫受漢武帝寵愛,被召入朝,受封長平侯。五年春,率軍奔襲匈奴右賢王部,乘夜突然襲擊,殲1.5萬人,升任大將軍。接著,兩次率軍出擊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單于本部,殲近2萬人,迫使單于遠徙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元狩四年(前119)夏,與霍去病各率5萬騎越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他以正面鉗制,兩翼包圍的戰法,殲匈奴近2萬人,追至寘顏山趙信城(在今蒙古國杭愛山南)而還。後升任大司馬。元封五年病卒。西漢著名將領、軍事家。

219、霍去病:(前140-前117)。衛青外甥。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善騎射。元朔六年(前 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票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殲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西漢著名將領、古代戰神。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傳世名句。

220、司馬遷: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官太史令,職掌天時星曆,管理皇家圖籍。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同制定《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天漢二年(前99),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獲赦出獄,為中書令,發憤著書,最後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和潤飾。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傳記文學巨著,對後世史學和文學影響深遠。被譽為「史聖」。

歷史千人冊(211-220)

司馬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