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信心銘◇║至道無難:道在一念無心而照、照而無心處相應

信心銘◇║至道無難:道在一念無心而照、照而無心處相應

1

大道本自具足

2

道在作用

(回顧:◇信心銘◇║至道無難:道在作用)

3

道之妙用在第一念無心處現行

(回顧:◇信心銘◇║至道無難:道之妙用在第一念無心處現行)

4

道在當下

(回顧:◇信心銘◇║至道無難:道在當下)

5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回顧:◇信心銘◇║至道無難: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6

道在一念無心而照照而無心處相應

(回顧:◇信心銘◇║至道無難:道在一念無心而照、照而無心處相應(1/2))

(接上篇)

下面,我把「無心」的意義簡單地總結為七個方面:

(1)

無二邊取捨和對治之心

當煩惱生起時,有的人通常會採用對治的方法,這樣用功夫是最累人的。很多人一座下來疲憊不堪,就是因為採用二邊對治的方法,跟念頭作鬥爭,把內心變成了兩軍對壘的戰場。所以無心的第一個含義就是「無二邊取捨和對治之心」。

(2)

無向外馳求之心

道永遠在當處、當念、當機,不要向外馳求。比如你在齋堂里洗碗的時候,就不要幻想在佛堂裡面找道;在公共汽車上的時候,就不要幻想回家去找道……安住當下,不想過去,不想未來,不想其他的事情,把自己孤立在當下,這個時候你心裡清楚明白、自足自在,當下就跟道相應了。

(3)

無思維知見之心

不要在文字思維上找大道。文字思維是我們理解、體會大道的工具,本身具有二邊的性質,因此我們不能執著於文字思維,不要玩文字遊戲,不要在思維知見中打滾、妄想在其中去尋找大道。

圖片來源:網路

(4)

於見聞覺知不起心動念

真正的無心不是像木頭石塊一樣沒有見聞覺知,而是面對見聞覺知而不起心動念。凈慧老和尚曾在開示什麼是禪定時講道:「不動情緒叫做禪定,情緒穩定叫做禪定。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各種各樣的煩惱現前,如果你能夠做到情緒穩定,這就是禪定。」這個解釋非常好,所有人都能聽懂。所以,面對見聞覺知而情緒穩定,是無心的第四個含義。

(5)

不住一切境界或路途風光

有的人打坐的時候,如果有一座坐得很舒服,下一座就希望能達到同樣的境界,如果達不到,就開始焦慮、煩惱,這一座往往就報廢了。所以,不住一切境界或路途風光是無心的第五個含義。

(6)

無將心待悟、有求有得之心

如果你在打坐的時候,惦記著「我這一座要是開悟就好了」,「要是能夠見光見佛就好了」,或者「要是能達到剛一上座就開靜了的那種感覺就好了」,如果你有這些想法,你就沒有做到無心,在用功的過程當中,肯定會遇到種種障礙。所以,「無將心待悟、有求有得之心」是無心的第六個含義。

(7)

休去歇去

什麼都不用求,以一種閉目養神的心態去做功夫。大家不要小看閉目養神,如果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又沒有昏沉睡著,那是最好的狀態。在擁堵的公共汽車上你不要煩惱,不要東想西想,別只知道刷微信,學會閉目養神,把身體的覺受拉入「圓覺」當中,清楚明白,這跟你在禪堂打坐沒有兩樣。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我們就介紹到這裡。這四句話是整個宗門的總綱。

圖:無為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這句話承上啟下。如果你做不到「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差別,結果就是天壤之別,你的修行以及得到的結果跟大道完全是相反的。接下來所提到的十二種禪病,正是「毫釐有差,天地懸隔」的具體表現。

(未完待續)

明堯老師 2018年 講於北京

錄入 | 生活禪讀書會02班

校對 | 耀若 常潔 智音 耀悅

明傑 耀全等

編輯 | 生活禪讀書會法音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禪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生活禪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