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篇壓倒全唐的詩歌,讓我們領會孤獨的美

一篇壓倒全唐的詩歌,讓我們領會孤獨的美

說起中國詩歌中的意象,最典型的是頭頂的那一輪明月。

李太白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他在唐朝停下的這隻酒杯,被蘇東坡在宋朝遙遙接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停一接之間,何止兩次追問。

我們的古人,對頭頂那輪明月有著無窮追問,寄託無限情懷。特別是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讓我第一次覺得孤獨原來是可以如此美麗的。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近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評價《春江花月夜》說:「這是詩中的詩,頂峰的頂峰,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如果劉希夷是盧駱的狂風暴雨後寧靜爽朗的黃昏,張若虛便是風雨後更寧靜更爽朗的月夜……」張若虛為詩歌走向盛唐開闢了道路。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那意境清明澄徹,幽靜恬美,哀而不傷。對美景的陶醉和對人生的品味。使得我們得以暫時忘卻了人生的孤獨與寂寞。

月光洗滌著我們疲憊的心靈,在夢幻般的銀色世界裡,我們和這個給以我們太多孤獨與疑問的自然,都和諧的消融在一片月色之中。但翻開卷帙浩繁的中國文學,自屈原在《天問》中叩問之後,中國的文人們便更多的是在無邊放逐中的流浪,在極度憂鬱中的掙扎。所幸的是他們孤獨與苦悶給人類的精神荒原留下了一片片綠蔭,造就另一種更為深刻的美麗。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你讓我在寂寞的時候想起你,想起你怎麼會寫出如此美輪美奐、名垂千古的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十句話,給你也給自己:成長就是你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李白在驛館裡隨手寫的一首詞,竟成為宋詞之祖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