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入門:關於磨石頭和磨刀的一些注意事項

篆刻入門:關於磨石頭和磨刀的一些注意事項

這是這一套課程的第12課,我們來說說磨印與磨刀。本節課程的總體的線索來楚生的《然犀室印學心印》,課程的主要內容仍然是楚公,但他的言論或者略受時代限制,因此略有補充。磨印與磨刀是篆刻人的基本功,不磨好印,最後的鈐印效果就會大受影響。

一、磨印

磨印一般用沙皮,取其迅速輕便,沙皮有粗有細,刻放縱一路的印,沙皮可以粗些,印面即有沙粒紋路,也無妨礙,有時在行旅中,一時找不到沙皮,即就水門汀上磨平,也常可用,工整一路的,就大不同,沙皮細的較宜,最好具備多種沙皮,有的較粗,有的較細,作工整印,印面最後打磨,愈細愈好,能磨成同鏡面一樣光滑細膩則更好,風格不同,取材因之也互異。

先解釋其中的術語,這裡說的「沙皮」,在那個年代是就是砂布,現在有些地方還稱作砂布,砂紙,布和紙的區別就是材料的不同,但主要作用都是起打磨作用。就是這個物品:

(砂布砂紙)

隨著時代的發展,製作砂布、砂紙的工藝越來越先進,也有部分進口砂紙進入中國市場,如德國勇士砂紙,甚至還可加水研磨,不起塵不揚灰。這裡的「水門汀」是上海地區的方言,其實就是英文水泥的中文譯音,當楚公出差在外,找不到砂紙砂布,用水泥地替代罷了。現在材料易得,砂紙可以隨身攜帶,金剛石磨盤耐用便攜。

現在的砂紙分號很細,從幾十目到上萬目不等,標號越小,砂粒越粗,磨印時,第一步是先行粗磨,此時取用60-100目砂紙即可,第二步是細磨,即刻印前的最後印面取平,此時取用砂紙標號要大一些,粗放寫意風格的印,以400-600號即可;如果是工穩一類細線條元朱文印一類風格,一般取2000-5000號砂紙即可。(網上均可採購到)

(勇士砂紙)

磨印面的檯子要平,最好把沙皮放在玻璃板上磨,因為玻璃比較平正,磨時,手的下按力量要均勻,不平均,就容易歪斜,最好像磨墨的樣子兜圈子磨,則下按力量,比較均勻,一方印有四面,磨時要時常換面(調換方向),而且兜圈子的次數要平均,例如一面兜十圈,其它三面,也須平均兜十圈,如此不斷均勻換面兜圈磨,至印面磨平,就不會歪斜。

最重要的是磨印的檯子要平,下面最好墊上玻璃板,現在有種亞格力材料,也可以起琉璃的作用,而且不用擔心碎掉之後傷手。磨的時候,手的下按力量要完全均勻,如果不平均,就容易歪斜,最好是像磨墨的樣子一樣兜圈子磨,則下按的力量就比較均勻,每一方印均有四面,磨的時候要時常掉換方向,每次90度轉圈,每面兜圈子的次數要平均,例如一面兜十圈,其他三面也各平均兜十圈。關於新手磨石,以前寫過一篇《篆刻新人:如何磨平印面》的文章,下面將重點幾條摘過來:

1、這其實是最重要的一點:靜心。這是磨石的心理準備,是磨平印面的第一要訣。開磨印面時,心裏面啥也不要想了,靜下心來聽石頭與砂紙或磨盤之間摩擦的聲音(沉水磨也可以聽到的),一邊磨,一邊剔除心頭的所有雜念,全心全意地想著手裡的石頭與磨盤或砂紙之間的接觸,感知最終可能出來的印面效果。心靜了,恐怕連奏刀都會從容淡定,出來的線條也更佳妙。任何藝術形式的創作,都有一個全心致志、全神貫注的要求,這正是這種藝術形式修身養性的地方,既然學篆刻了,用篆刻磨練心性,修身養性,淬鍊氣質,這不正是我們心裡想的事情和追求的目標嗎?

磨石頭是篆刻的一部分,從磨石頭開始,就平心靜氣 ,這一點最重要,別看輕。

(各種各樣的印石)

2、捏石頭的下端。在技巧方面,這一點最重要。石料一般是有一定高度的,磨平印面的時候,一定要捏住石料的下端,也就是要磨的印面那頭,如果是小一點的石頭,可以捏著石料的對角線,一般的常規方形石頭就捏著兩面,其他形狀的石料以能握緊石料為標準。捏石料的下端,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力矩小,可以減小手腕晃動對印底面的壓力,達到的效果就是容易磨平。

3、手腕不要晃動。捏緊石頭後,手腕不要動,沉下肩膀,然後推動大臂帶動小臂緩緩轉動,手腕保持繃緊不動,物理學上的原理是保證印面部分每個受力點受力均勻,想像中,把手當成一個抓緊印面的機械手,固定不動,手臂則當成平面轉圈和劃8字的機械臂,運動方式,就是平面運動。

印面磨時大都要求平,也有取四角下垂,中央突起的印面,則磨時在沙皮下面,襯以適當厚的襯紙,仍如前法換面兜圈子磨即得,這類印面,是適應一般人在用印時往往喜歡用書籍或厚紙作襯填,襯填厚了,下按時,紙的四角,必然翹起,恰與印面的四角下垂相吻合,則印面平均著紙,印泥就不致外鋪,有其一定的作用。上面講了大量的將印面磨平的方法,其實在篆刻實踐中,也有故意將印面磨成四角下垂(極少這樣做的印家),楚公說的這種方法是磨石頭的升級版,需要磨出什麼樣的石頭,就採用什麼磨石方案。

他如雞血石(名貴石材,但其實它的形成,是因為有雜質的原因)一類,石中常常會含有鐵釘(雜質,並不一定是鐵)、沙粒等雜質,磨時需先將鐵釘、沙石設法取出而後磨,否則,含有雜質部分,會突起不平。還有一些石頭,印面含有砂釘,磨石時需要先將砂釘挖出來,挖石時不要用刻印用的刀,以免崩去刀刃。

二、磨刀

磨刀與磨印面相仿,主要是磨時下按力量要均勻,則刀鋒不致歪斜,刀有兩面,鋒在兩面之中,則刻時力量集中,而且磨時上下推移,來回次數,也須平均,例如一面來回磨十次,其另一面也須十次,則刀鋒才不致欹側,如此不斷反覆推移,至刀鋒鋒利為止。關於磨刀選刀,以前也寫過文章,標題是《篆刻入門:選刀與磨刀》,楚公這裡說的推拉磨刀法,我們磨刀的方法是磨的方法是,把刀刃平放在磨盤上,保持刀鋒平正,一邊按緊,一邊向一個方向拖動,不要回推,也不要左右修磨,因為那樣會使刀鋒產生一邊厚一邊薄的情況。如圖:

(向一個方向拉)

把刀刃放在砂紙或者金剛石磨盤上單方向拉刀。

(兩個斜面要對等按磨)

刀的兩邊要對等拉磨,例如一面磨了三次,另一面也要磨三次。當然,磨刀還要考慮刀具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磨刀的方法也略有不同。另外還有用磨刀石加水磨刀的,可以磨得更精細,更鋒利。

(磨刀石磨刀)

工整一路的印,刀需常磨,刀鋒越利越好,放縱的可不常磨,有時鋒鈍也可用,就是鈍刀勒石一路,刀鈍不易深入,輕行取勢,流走自然,別具風格。不同風格的印,磨刀的需求也不一樣,工整一路的印,如元朱文,如吳讓之風格的,如黃牧甫風格的,則需要常磨,將刀鋒磨到越鋒利越好。寫意一路的印,如吳昌碩風格的,如齊白石風格的,則不見得必須常磨刀,有時鈍刀反倒能刻出需要的印風。

(【篆刻課程】之12,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篆刻課程之五:關於呼應與變化
印人傳:「西泠八家」之蔣仁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