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輕輕掏一下」,很有可能損傷孩子的聽力

「輕輕掏一下」,很有可能損傷孩子的聽力

崔玉濤的育學園

「我們家孩子的耳朵里都是耳屎,要不要給她掏掏?」

「我拿棉棒輕輕給他掏了兩下,應該沒問題吧? 」

「耳朵里堵滿了耳屎會影響聽力的!」

很多家長認為「耳屎的堆積會影響聲音的傳導,耳屎多了自然就會影響聽力」,看上去好像是沒有問題,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聲音是藉由空氣壓力形成看不見的聲波,聲波通過耳廓進入耳道,振動鼓膜,從而讓人類可以聽到聲音。也就是說耳道中少量的耳屎是不會影響聽力的。

那麼,耳屎又是什麼呢?少量的耳屎不影響聽力,那大量會不會呢?接下來我們慢慢講。

01

耳屎

耳屎的大名叫耵聹,也叫耳垢(下文統稱為耳垢),它覆蓋在外耳道的表面,適量的耳垢可以保護耳道保護膜

這層保護是如何形成的呢?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耳朵里一團一塊的耳垢特別臟,特別不幹凈,害怕耳垢長時間在孩子耳道里會誘發感染,其實,耳垢是由耳道內腺體分泌物、脫落的皮膚組織、耳內正常細菌和脫落的耳毛等物質構成,在外耳道保護膜完好的情況下,這些物質都不會誘發感染!

反而是家長自行給孩子掏耳朵,一來孩子會出現不可控的亂動,二來是家長的力道也不好掌握,很容易損傷外耳道保護膜,誘發感染!

圖片來自網路

02

要不要給孩子掏耳朵?

不要!

前文也說了,耳垢的作用是保護耳道不進水、降低感染幾率、避免創傷和異物侵襲,它其實是在保護孩子的耳朵。

耳道有自排自潔功能

耳垢一般出現在外耳道的1/3處,也就是我們家長肉眼可以看到的位置,在這個位置出現的耳垢並不會讓孩子產生任何不適感,甚至毫無感覺。

而且大部分耳垢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它會裹著各種代謝廢物從耳洞中自行脫落。孩子咀嚼、張口、打哈欠和蹦跳等活動也可以促進耳垢的排出

自行掏耳朵的危險

家長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理,想著「輕輕掏一下,應該沒問題」,然後自行且自發地幫孩子掏耳朵。

不建議家長給孩子掏耳朵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肢體。當有「異物」進入耳道中,可能會因為驚嚇,突然不老實、擺動頭部,造成誤傷。

家裡平常使用相對比較堅硬的挖耳勺,孩子稍有移動頭部,就有可能劃傷孩子的耳道!嚴重的很有可能會劃傷鼓膜。輕則引發中耳炎,重則會影響孩子的聽力。

使用棉棒給孩子掏耳朵可能反而會把耳垢向深部推,通過狹窄部位,在鼓膜處聚集,導致孩子出現耳部不適等癥狀。狹窄處見下圖。

圖片來自網路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們,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彆強,他們可能會模仿大人掏耳朵的動作,弄傷自己。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自己也不要掏耳朵。

03

耳朵進水怎麼辦?

平時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儘管知道不要讓孩子的耳朵進水,但還是防不勝防,如果不慎進水,會不會引發炎症呀?

不慎進水怎麼處理

不用過於擔心,其實耳道是個盲端(類似一條死胡同,內側有鼓膜這面牆擋著,外側與空氣連通),一般情況下,即使耳廓沾了水也很難進到耳道內側,特別是耳道深部,所以通常不會引起發炎。

當家長發現孩子耳道進水時,可以用鬆軟的棉球放置在外耳道,過幾分鐘水分就會被充分吸收到棉球上了。

千萬不要使用棉簽為孩子清理耳道,以免一部分尚未被棉簽吸收的水分被推擠到耳道的深部

洗澡之後要第一時間擦乾外耳廓和耳朵周圍的水。

怎樣預防耳朵進水

洗澡/洗頭時,怎樣做才能防止耳朵進水呢?

給孩子洗澡時,可以用手把孩子的耳朵由後往前貼住臉部也是方便又簡單的防水方法。很多家長覺得不敢捏孩子的耳朵,怕孩子受傷,其實完全沒必要擔心,因為孩子的耳廓其實是很軟的,不用擔心弄疼他們。

04

什麼時候掏耳朵?

建議家長每隔6個月-1年,帶孩子去耳鼻喉科(或耳科)檢查一次,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清理耳垢。

必須去醫院的情況

當孩子出現以下這3種情況的時候,建議家長儘快帶孩子去醫院,讓專業的醫生檢查一下,是否出現耳部疾病。

懷疑孩子聽力下降:比如與孩子說話的時候沒有反應、經常出現「啊?「」啊?」的聽力下降表現;

出現耳部癥狀:耳朵突然疼痛或者突然「流水」等,需要醫生檢查耳道或者鼓膜是否出現發炎等表現;

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如果出現頻繁經常抓、揪耳朵(耳部瘙癢、疼痛或其他異樣感覺),同時伴有煩躁、哭鬧不止和發熱等表現時,要儘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另外,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耳道基本被耳垢堵嚴實了,僅剩一條小縫隙的時候,建議家長儘快帶孩子去醫院,請醫生處理,而不是自行給孩子掏耳朵!

太長不愛看版的總結

1不要自行給孩子掏耳朵!也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2 耳垢是為了保護內耳道不進水、降低感染幾率、避免創傷和異物侵襲等。

3 孩子咀嚼、張口、打哈欠和蹦跳等活動可以促進耳垢的排出。

4 家長不要自行給孩子掏耳朵!會損傷耳道保護膜,增加耳道內細菌感染的幾率,進而引發炎症。

5 如果孩子耳道不慎進水,可以用鬆軟的棉球放置在外耳道,吸收水分。

6 每隔6個月-1年,帶孩子去耳鼻喉科檢查一次。

7 當孩子出現聽力下降、耳部疼痛、異常「流水」等癥狀時,建議儘快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以上,就是今天的科普。有幫助到你嗎?

如果有幫助到你的話,哪怕是一點點,動手轉發到寶媽群里,去幫助更多的家長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訊嘗鮮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大橋坍塌暴露鋼筋混凝土弱點 多國橋樑存隱患
這些非常容易被誤用的成語 你掉進過它們的陷阱嗎?

TAG:資訊嘗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