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備受後世藏家喜愛:「乾隆通寶」

備受後世藏家喜愛:「乾隆通寶」

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製,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官方說是為杜絕私錢,實則無異於減重。乾隆四十年時,私鑄情況日盛,各省官員出現盜鑄,政府對此無計可施,加上雲南銅產量逐年遞減,導致銅價飛漲,鑄錢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而後清政府又採取了通貨緊縮政策,先後停鑄了寶直、大理、廣西、臨安等局,同時鼓勵商人從海外進口銅材。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私鑄雖有所減少,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交易缺錢,就出現了使用古錢的現象。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繼續執行通貨緊縮的政策。錢局較雍正時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三局,於乾隆五年時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

近日,眾凱國際有幸徵得乾隆通寶一枚,該枚錢幣直徑2.3厘米。錢幣內方外圓,錢幣正面鐫文字「乾隆通寶」,其背面鐫滿文,整幣以精銅鑄造,品相高古,包漿渾厚溫潤,字體清晰端莊,筆畫圓潤工整,蘊含深刻的歷史文化價值,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於清高宗乾隆皇帝於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裡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該藏品正收藏於眾凱藏品庫

歡迎業內人士前來參觀

關注公眾號後留下您的聯繫方式進行預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凱視界 的精彩文章:

博物館裡惟妙惟肖的「熊」文物
「十大名譽品之一」:「大清銅幣戶部當十文」

TAG:眾凱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