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農婦一上聯:「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下聯一出,千古絕對!

農婦一上聯:「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下聯一出,千古絕對!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起源於五代十國,至今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獨特的藝術瑰寶,自古受到了歷朝歷代才子們的追捧和喜愛,因其言簡意深,形式多變,可長可短等特殊性,讓人們在碎片時間內,可快速創造出心中的佳作,而歷史上的那些才子,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從前,福州一地有個戲台,每年村裡都會組織戲班子來這裡唱戲,給老百姓們熱鬧熱鬧,後來,由於村裡人口不斷的增加,小小的戲台已然無法滿足全村的男女老少,於是在村領頭人的建議之下,便在不遠處的一個空地重新再建了一個大的戲台。

這年春節,新戲台終於落成了,為了表示慶賀,村長提議在戲台兩側懸掛一副有寓意的對聯,後來便提議由村裡的老秀才陳先生來執筆揮毫,這陳先生是個老秀才了,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一聽到了鄉親們的請求後,滿口應承了下聯,便在戲台前,搭起了桌子,準備了筆墨紙硯,大筆一揮

上聯:搭東台,唱西遊,南腔北調

陳先生上聯一寫完,便放下了毛筆,頭也不回的就走了,在場的人一臉的納悶,什麼情況?主事人急忙追了過去詢問,只見老先生一臉的笑意,說道:「難得喜慶的日子,就讓村裡的讀書人,都來熱鬧熱鬧,對一對下聯,不是更有意思嗎?」,主事人一聽,有道理,於是當場就宣布,懸賞征對。

一時間村裡的那些個讀書人紛紛躍躍欲試,並不是為了獎勵,而是都圖個熱鬧,但當他們看到上聯時,卻愣是沒人能對出下聯來,紛紛搖頭,搞的村裡的主事人一臉的著急,過了幾天,不知從哪裡來了個說評書的流浪盲藝人,他聽說了此事後,特地來到了村裡,對出了一下聯

下聯:作春田,栽夏禾,秋收冬藏

盲藝人這下聯一出,在場的人紛紛稱妙,上下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相符,堪稱一副上佳對子,主事人連忙將賞金給了盲藝人,以示感謝,而命人將下聯也懸掛了上去,組成了一副絕妙的對聯,傳之後世。

清朝乾隆年間,山西晉城有一戶三口之家,丈夫帶著兒子在外做藥材生意,而妻子阿嬌則在家中種田,一家子各有職業,生活也過的滋潤,這年夏天,到了小麥收成了季節,看著鄰居們都下田割麥子了,可自己家的男人都在外邊,妻子急忙給丈夫捎了書信。

丈夫收到書信後,只見信中除了落款和抬頭外,就只寫了一句對聯

上聯: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

妻子這上聯出的非常的巧妙,聯中運用了3個中草藥名,「父子及早」是「附子」「雞爪」,「當歸」則是一語雙關,既是一味中藥材名,又指希望丈夫早日回家,丈夫明白妻子的意思,但不巧的是,當時正有一筆大生意在談,無法離身,便給妻子也回了一下聯

下聯:大財未進,阿嬌權歇半夏

丈夫這下聯更是經典,也運用了相同的手法,其中「阿嬌權歇」是指「阿嬌」和「全蠍」,「半夏」則是一語雙關,既指中藥名,也是希望妻子能多歇息。

妻子接到了丈夫的回信後,心中頓時很高興,聯中之意,丈夫告訴她,我眼下不能回去,因為有一筆大宗買賣,你在家能幹多少算多少,別累壞了自己。妻子知道這是丈夫在關心自己,但這麥子都成熟了,不可能放著不管吧?於是,只好每天一個人起早貪黑的將麥子給收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貴妃偷梁換柱,讓宮女冒充自己,沒想到這舉動,為朝廷延續153年
杜月笙的荒唐歲月,一箭三雕收下母女3人,被戲稱老少通吃

TAG:煮酒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