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愛走神是自制力差?也許是孩子沒動力

愛走神是自制力差?也許是孩子沒動力

編譯 / 鮮於文雯

編輯 /果醬

你能抵抗注意力的分散嗎?你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嗎?你能抑制你的衝動嗎?你能延遲滿足感,並提前做好計劃嗎?

雖然自制力有很多種解釋——例如意志力、自律以及責任心。但是無論作何定義,自制力的核心在於調節自我

自制力在學業方面起重要作用。一項研究支持了這一觀點。梅根·麥克蘭德和她的同事們追蹤了三百多名學齡前兒童在上學期間的表現。他們發現,在上學初期,自制力較強的兒童學習能力會隨著時間提高。後續表明,自制力較強的孩子,在數學和早期語言能力方面擁有更多辭彙量和更優異的成績。

有人認為,我們無法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方面的問題似乎大多數都是遺傳性的,行為遺傳學家也發現了某些基因與衝動行為之間的聯繫。或許自制力是由家庭決定的,你要麼有,要麼沒有。

不過,即使基因決定了性格,也並不意味著不能改變它。實驗性研究表明,家長和老師可以對孩子自制力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圖片來源:GetKidsCooking.com

01

創造持續激勵自制力的環境

你或許聽說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學齡前兒童們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現在吃一顆糖,二是待會吃兩顆糖。那些表現出最強耐心的孩子們在往後得到了更好的結果——他們的學習更為出色,完成大學學業的幾率更高,誤入歧途的可能性更低。

塞萊斯特·基德重新審視了這項研究,她考慮到孩子的期待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如果在實驗中告訴大人們不遵守承諾,或者實驗機構並不保證獎勵分配的公平,那麼他們還會耐心等待一個假想的獎勵嗎?

基德在這項里程碑般的實驗中測試了自己的想法,結果得到了證實。一兩次失望的結果就削弱了孩子們延遲滿足感的意願。所以,如果要讓孩子產生持續的自制力,我們需要持續激勵,需要言而守信。

圖片來源:Oxford Learning

02

定期提醒你的孩子

孩子很容易分心,很難時刻謹遵教導。因此,不斷向孩子們提醒規則是很有幫助的

有一項很有趣的研究,要求三歲孩子完成簡單一項簡單的任務:如果看見藍色方塊,可以打開盒子,如果看見紅色的三角形,則不可以打開;只有按照指令打開盒子,做對了才能拿到獎品。

研究者們對兩種方法進行了實驗,他們發現,當大人在每次實驗前提醒孩子規則的話,孩子更有可能會控制住衝動。如果不加以提醒,或者只是停下了讓孩子自己想,孩子的行為沒有改善。

03

讓孩子好好休息

如果布置兩項需要高度自制,且要連續完成的任務,往往第二項任務的完成度更差,這是為什麼呢?

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有限時間內,人們能夠使用的自制力有限。事實上,我們真正缺乏的是持續進行下去的動力。

麥克·因茲利奇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另外一種觀點——我們的大腦致力於在苦差與找甜頭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一個周而復始工作、卻從不休息的人,很難注意到環境中發生的重大變化。因此,花一些時間娛樂和探索生活,能提高我們發現有益的新機遇的機會。

無論哪種觀點正確,結果都是一樣。如果你讓孩子從一個不愉快的任務,徑直轉向另外一個,那麼他們的自制力很可能受到影響。讓孩子好好休息能夠幫助他們重新充電,同時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研究表明,如果設置更短的課程時間,並且間隔休息時間,孩子學習得更快。

圖片來源:pixabay

04

把「必須完成」變成「想要完成」

對於那些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我們通常會認為TA自律性差。但是,如果給他一套喜歡的樂高積木或者電子遊戲,他一定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幹勁十足。

他並不是缺乏自制力,他只是缺乏動力。在任務中找到樂趣,正是我們需要幫助TA的地方。

聰明的成年人完成一個任務的時候,知道如何讓自己產生興趣,或者把工作和樂趣結合起來。因為有時候,你無論怎麼煩,都得把這瑣碎的工作做完。然而孩子們是沒法明白這些的,所以,他們常常會選擇中斷任務。

把瑣事變成遊戲,找到正確的「魚鉤」來吸引孩子,這需要許多耐心、觀察力和靈活性。這是有回報的投資,那些聰明的老師和家長都懷揣這一秘訣。而且,這或許是打敗「自律疲勞」的關鍵點。當孩子學會在作業中找到一絲樂趣,那麼刻苦鑽研就容易得多了。

圖片來源:GetKidsCooking.com

05

當一名「情感教練」

孩子哭了,你會有什麼反應?有的是輕蔑的(「傷心是沒有理由的。」),有的是失望的(「別再哭了!」)。這些反饋都是不對的,因為並沒有教會孩子們如何調節自我。

與之相反,如果家長們和孩子們進行情感交流,表示出理解,並且討論應對的方法,那麼,孩子會從中收益。

專家把這叫做「情感教育」,在孩子身上會得到更好的結果。例如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得到過情感教育的人,行為上的問題會隨著時間而減少。

06

鼓勵孩子提前計劃

計劃是自制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醒人們提前計劃,能幫助他們優化在某些複雜任務上的表現。

對孩子和大人的調查發現,人們處理問題時並不總是提前計劃。但如果在明確指導下,提醒他們採取行動前要三思而後行,他們會改變方法,並且通常會更加成功。

在一些遊戲中,提前計劃的玩家更容易獲勝,這些遊戲或許能運用到其他方面。在某項研究中,研究者們要求人們完成棋類遊戲。有些人是有經驗的棋手,這些棋手們並不比其他同伴聰明,但是他們顯示出更好的計劃能力,並且在下棋布局時花費更多時間。國際象棋也許能教孩子們提前計劃。

「自言自語」能夠使孩子受益。研究表明,我們的計劃能力,在部分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語言能力。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們要求孩子完成一項遊戲任務,但不能「用嘴巴思考」。這種強加的沉默影響了他們的表現,很可能因此干預了他們創造和遵循計劃的能力。

圖片來源:Verywell Family

07

家長法則

很多研究者認為教育風格能夠影響自制力發展。

美國學者彼得羅夫斯基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家長經常說「我無視孩子的壞行為」,以及「要是孩子為了某個東西吵個不停的話我就給他」,他們的孩子更有可能表現出較差的自我調節能力。

其他研究表明,童年時期的放任式教育會讓孩子置於社會攻擊性的危險。這是有道理的——如果從來沒人教你練習自我控制的話,你如何培養呢?

然而似乎家長們在這方面有些過於偏激。在學齡前調查中,採用「完全服從我的權威」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並不比那些放任自流的家長教育的孩子表現得要好。這些孩子同樣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其他研究表明,體罰——如果當作對孩子進行控制的例行方法的話——會影響自我調節的發展。

當孩子缺乏自制力時,你會怎麼做?

文章來自果殼同學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童學館 的精彩文章:

十部關於父愛的電影,讓孩子讀懂父愛的偉大
夏日清涼小實驗——可樂瓶里養「雪花」

TAG:果殼童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