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伏天結束!迎來最危險的28天?

三伏天結束!迎來最危險的28天?

天津科普說

帶你開啟精彩科普旅程!



為什麼是「最兇險的28天」?




從8月26日(出伏)開始到9月23日(秋分),這28天是一年中氣溫波動很大、很頻繁的時候。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




專家指出,

「秋老虎」這種天氣白天悶熱、高溫,但早晚涼爽,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時候。




1、空氣濕度高含氧低,容易出現胸悶




雖然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但是在氣溫高、氣壓低的天氣,特別是高溫悶熱的「秋老虎」時節,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的時候,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常常會感覺不適,出現胸悶、氣促、頭暈等癥狀。



2、中午高溫排汗多,容易形成血栓




夏秋之交,高溫天氣仍會不時出現,人體大量排汗,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導致機體血容量不足產生血液濃縮,造成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出現缺血性損害,引發心絞痛等急性心血管疾病。




3、「秋燥」影響情緒,誘發冠心病




從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波動,使人心情煩躁、心火旺盛,這也是誘發冠心病突發的危險因素,這段時間因工作勞累缺乏休息的年輕人尤其要警惕心肌梗死突然來襲。




4、晝夜溫差大,誘發心血管疾病



夏秋交替時期,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忽冷忽熱」一折騰,易誘發冠心病,出現中風、心梗甚至猝死。




因為當天氣漸趨涼爽,忽涼忽熱使人體血管時常處於從擴張到相對收縮,又從收縮到擴張的狀態,這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是一種健康威脅。而且,在天氣涼爽時,一些心血管病患者會放鬆警惕性,日常起居和服藥失去規律,遇燥熱天氣再度來臨,容易導致疾病急性發作。



出伏後,6件事不能做!




1

醒後立即起身



天氣逐漸轉冷,經過一晚上的人體處於靜止狀態,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發生幾率大,也有可能會加劇供血不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2

一大早去晨練



夏秋交替季節,溫差逐漸加大。有些人四五點鐘就外出晨練,此時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讓早晨本已較高的血壓上升更快,從而增加了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3

渴極了猛灌水




高溫天出汗多時,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4

剛吃飽就午睡




季節交替之際,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時午睡半個小時左右很有好處。但忌餐後即睡。因為中午溫度高導致皮下毛細血管擴張,加上飽餐後血液湧向消化器官和大腦爭血,此時入睡便有誘發腦梗死的危險。





5

短褲背心繼續穿




出伏後,早晚比較涼快。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如果繼續穿短褲、背心之類太清涼的衣服,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6

夜晚還開空調




出伏後,盡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以免半夜時空調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臟、經絡和骨關節,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癥狀。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科普說 的精彩文章:

世界地圖真的是嚴重失真么?
跌宕起伏,12支隊伍「火力全開」爭奪決賽名額!

TAG:天津科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