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接連出現慘案,卸載是最好的方式嗎?

滴滴接連出現慘案,卸載是最好的方式嗎?

「滴滴一下,馬上出發」一句耳熟能詳的slogan,成為滴滴在計程車領域最鮮明的標籤。一場覆蓋全國的大數據,一個被不斷深耕的用戶習慣,滴滴所帶來的是一場全新的價值革命。但是從空姐被害,再到20歲少女被姦殺,這個曾經被眾人熱捧的APP,終於迎來了屬於它的全民審判。

而人對於新事物的態度,從來都是仰望,遵循,進而打破的過程。對於互聯網大數據而言,也是如此,當每個人都席捲其中的時候,總會有一個個隨之而來的反面案例,鞭打著當下看似閃耀的成就,信任危機到來。人們追逐流量,渴望鏈接一切看似平行的世界,拒絕摺疊,將世界扁平化呈現出來。當然,卻忽略了進入門檻,所有的碰撞背後,是一場洶湧的撕扯,不僅是價值觀,還有可能是延伸至現實生活的骨感。正如在婚戀網站引發的蘇享茂案件,正如在電信網路詐騙的徐玉玉慘案,還有近來的滴滴女性被害案,堆砌在這場互聯網狂歡之上的悲劇越來越多,而我們除了將那些激烈的情緒釋放出來之餘,可以做什麼?

那些被互聯網推動的經濟發展,讓我們為之驕傲,一部手機就能解決的生活便捷,讓追求高效的社會獲得了最自洽的方式,也許與機場成功學不同的是,互聯網用前所未有的迭代速度,更新人們的認知,為每一個困境提供了正式的解決方案。快一點、再快一點……這好像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不得不忽視的節奏。

當某些企業用流水線的形式造房子,追求高效率;當長租公寓,裹進資本的漩渦,尋求自身成長邏輯的時候;當所有的勵志雞湯,都在教授我們獲得高效的秘訣的時候,或許那些留存在人際交往中的bug卻也都在一一滋長。

有的成長是需要試錯的,或許對互聯網而言,也是這樣。但是如果一個行業的成長,是需要以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作為代價的話,那這種試錯本身就是一種悖論。任何一個產品的成型,都需要一個漫長嚴謹的論證過程,如果一味追求快,甚至枉顧生命,註定會被大眾所拋棄。每一個產品打造過程中,總會被危機感撞出局限,但是產品打造的每一個階段本就都需要小心翼翼,如若不然,總會漏出破綻。

凱文·凱利在《必然》中寫道:「它會慢慢長成你所不認識的樣子」,但是希望那個樣子,真心是我們每個人都嚮往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心錦時 的精彩文章:

大s剝蝦論?對自己越狠,幸福越穩

TAG:暖心錦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