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如何才能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呢?太極拳十字聽勁訓練法!

如何才能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呢?太極拳十字聽勁訓練法!

本文節選自毛明春的《太極拳搏擊教學法》(完整圖文版) ,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號Taichitang ,進入公眾號回復「毛明春」或「搏擊」均可免費獲得本書電子版。

太極拳搏擊是以聽勁、懂勁為基礎的。懂勁由聽勁訓練開始,聽勁的訓練非常精密、細緻,若不經過科學、系統、全面和較長期的訓練,很難獲褥。聽勁訓練的方法有多種,較為簡單且易於入門的是十字聽勁訓練,待基本掌握了十字聽勁的技巧後可以循序練習其他方法,如抹牆聽勁訓練、揉球聽勁訓練、虛實聽勁訓練、起落聽勁訓練、呼吸聽勁訓練、摸腰聽勁訓練等等,聽勁訓練是為了知己知彼,是為了「我順人背」地控制對方。

太極拳十字聽勁訓練也稱為十字勁訓練,在形意拳中可以生成十字翻板勁。可以說十字勁是一種符合人體結構的極為自然的勁力,只是未經過訓練的人意識不到或用得不精而已,經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可以成為一種有意識的技巧,再進而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自然反應。

十字聽勁是以人體正中縱向(矢狀面)的任脈與膻中穴(心口部)處的一條水平橫線文叉成十字為準,可以將人體軀千部分為四個「區」:1左胸部,2右腳部,3左腰腹部,4右腰腹部。(見圖)

這樣以心口膻中穴為中心就形成了一個可以左右上下翻轉的翻板結構,也可以將它看作一個可以準確捕捉目標的「雷達」,即用這個十字結構來接聽敵方勁力之所在。

十字聽勁的原則

1、以任脈為中線,將身體分為左右兩部分,聽對方之勁力是在我之左側還是右側。

2.以位中穴水平線為準,聽對方之勁是在我膻中穴水平線以上還是以下。 按太極拳聽勁尺、寸、分、毫的循序浙硬聽勁訓練,應該先訓練一尺見方範圍內的聽勁,這也是最初步的。以膻中穴為中心左右上下一尺之內就是首先訓練的部位。

十字聽勁訓練的方法

1、腳部左右聽勁訓練:

預備式:甲乙兩人練習,雙方均為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略屈,甲方兩手輕按於乙方胸上(膻中水平線以上),右手按左胸,左手按右胸;乙方略含胸,身體中正、放鬆。

動作:甲方左手略松,但不離開乙方右胸,右手輕輕向前按乙方左胸;乙方用意聽甲方兩手下之勁力的變化,當感覺左腳略重而右胸部輕時,即刻放鬆左腳部同時略後讓,右腳隨甲方左手的松而粘進。

要領:甲方右手按要輕柔,左手鬆的同時有向回吸引之意;乙方身體耍松沉,彼按吾松,自然退化,不可頂甲方的按勁,腳部接觸點要有吸引之意,左胸吸化而右胸粘進。

這個練習方法左右相同,兩人互換,應重複多次練習,要達到胸不離手,手不離胸,沽粘連隨,不頂不丟。

2.腰腹部左右聽勁訓練:

預備式:甲乙兩人練習,雙方均為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腳寬,兩膝略屈,甲方兩手輕按於乙方腰腹部(膻中水平線以下),右手按左腰腹部,左手按右腰腹部;乙方略含胸,身體中正、放鬆。

動作:甲方左手略松,但不離開乙方右腰腹部,右手輕輕向前按乙方左腰腹部;乙方用意聽甲方兩手下之勁力的變化,當感覺左腰腹部略重而右腰腹部變輕時,即刻放鬆左腰腹部同時略後讓,右腰腹部隨甲方左手的.松而粘進。

要領:甲方右手技要輕柔,左手鬆的同時有向回吸引之意;乙方身體共松沉,彼按吾松,自然退化,不可頂甲方的按勁,腰腹部接觸點要有吸引之意,左腰腹部吸化而右腰腹部粘進。這個練習方法左右相同,兩人立換.應重複多次練習,要達到相互沾粘不脫,不頂不丟。

3、十字上下(胸腹)聽勁訓練:

預備式:甲乙兩人練習,雙方均為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屈,甲方右手輕按於乙方左胸部,左手按於乙方右腰腹部(或甲方左手輕按於乙方右胸部,右手按於乙方左腰腹部),乙方略含胸,身體中正、放鬆。

動作: (1)甲方左手略松,但不離開乙方右腰腹都,右手輕輕向前按乙方左胸部;乙方用意聽甲方兩手下之勁力的變化,當感覺左胸部略重而右腰腹部變輕時,即刻放鬆左胸部同時略後讓,右腰腹部隨甲方左手的松而粘進。

(2)甲方右手略松,但不離開乙方左胸部,左手輕輕向前按乙方右腰腹部;乙方用意聽甲方兩手下之勁力的變化,當感覺右腰腹部略重而左胸部變輕時,即刻放鬆右腰腹部同時略後讓,左胸部隨甲方右手的松而粘進。

要領:甲方按要輕柔,松的同時有向回吸引之意;乙方身體要松沉,彼按吾松,自然退化,不可頂甲方的按勁。粘勁與松化要以膻中水平線為軸,上松則下進,下松則上進,動作不可左右歪斜,前俯後仰。

這個練習方法左右相同,兩人互換,應重複多次練習,要達到相互沽粘不脫,不頂不丟。

上述三種方法是較為簡單易於操練的,待有一定的基礎後,可以在中極搭手上式,無極搭手式和太極搭手式、中進行十字聽勁的訓練,即不論對方在何處與我相接觸,都能即刻清楚地知道其勁力在哪一個區域之中。

十字四區在搏擊中的運用:

十字四區不僅是一個「秤」,可以用來「秤彼之來勁」,進行聽勁、懂勁的訓練,而且在搏擊中也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一般法則是:上掤,下按,中間滾化。

1.當對方之拳或掌擊來在膻中水平線以上,則一般用掤的方法,這其中又可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即左胸以上,一般用左手掤,或掤中有進,或掤中帶退;中路則左手右手皆可;右路既右胸以上,一般用右手掤,或掤中有進,或掤中帶退。

2.當對方之拳或掌擊來在膻中水平線時,則一般用滾帶法,如搬攔捶之搬攔法,也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用左手,中路左右手皆可用,右路用右手。

3.當對方之拳或掌擊來在膻中水平線以下,則一般用捋的方法,也可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即左腰腹部胸,一般用左手向外向下捋按;中路則左手右手皆可;右路即右腰腹部,一般用右手向外向下捋按。

當然以上方法只是一般的原則,在搏擊中往往是隨機應變,瞬息萬變的,所以要活學活用,不可僵化。多實踐是最重要的,也只有實踐才能掌握一般的原則和達到創造性的活用原則。

抹牆式聽勁訓練是一種實用的聽勁訓練方法。雖然聽勁的訓練方法有很多,但是抹牆式聽勁訓練是專門訓練聽對方頂勁與丟勁的訓練方法。太極拳搏擊推崇"四兩撥千斤",高度嫻熟的運用技巧,其中"不頂"與"不丟"是進行沾粘連隨、捨己從人、"四兩撥千斤",運用技巧的基礎。

在訓練中,牆是一個參照物,是一個"尺子",它是訓練者為訓練"不頂不丟"而制定的一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訓練者以牆為尺度,手不離牆,在牆面上做各種動作,主要是做劃圓和四正手的單操練習。經過訓練後,再與人搭手時,出手就不會伸的太遠,如同輕輕貼在牆上,也不會太彎屈而無膨力。抹牆訓練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手臂伸出後,既有向外的膨力,又有適度的彎曲而利於變化。

下面是幾種抹牆聽勁練習的方法:

1、單手臂橫抹牆:

預備式:面向一面光滑潔凈的牆壁,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略屈,右腳尖輕觸於牆。右手屈臂,手心向里,手指高與眼平,以前臂外側輕輕貼於牆壁,左手輕按於左胯旁。目視右手臂。

動作:腰向右輕柔地轉,同時帶動右前臂內旋,水平向右側平抹,手臂與牆面似挨非挨,輕輕抹動,當轉至手心對牆時,變成腰向左轉,同時帶動右前臂外旋,邊旋轉邊水平向左平抹。目視右手。

要領:身體要保持中正、放鬆,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右前臂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手臂左右抹動的範圍在一尺左右。

說明:左右手練習方法相同,可以互換練習。

2.單手臂圓抹牆:

預備式:同單手臂橫抹牆的預備式。

動作:手背與手臂外側與牆面似挨非挨,輕輕地順時針圓形抹動,腰協調自然地與手臂左右轉動,目視右手。

要領:身體中正、放鬆,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右前臂外側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手臂圓形抹動的直徑在一尺左右。

說明:也可以逆時針抹動,左右手練習方法相同,可以互換練習。還可以邊圓形抹動邊旋轉手臂。

3.雙手臂橫抹牆:

預備式:面向牆壁,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略屈,右腳尖輕觸於牆。兩手臂屈臂,左手心向外,右手心向里,手指高與眼平,以兩手和兩前臂輕輕貼於牆壁,目視兩手臂中間。

動作:腰向右輕柔地轉動,同時帶動左手臂外旋,右手臂內旋,兩臂邊旋轉邊水平向右側平抹,兩手臂與牆面似挨非挨,輕輕抹動,當轉至左手心對心口時,變成腰向左轉,同時帶動左手臂內旋,右手臂外旋,邊旋轉邊水平向左平抹。目視兩手臂中間。

要領:身體要保持中正、放鬆,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兩手臂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兩手臂左右抹動的範圍在一尺左右,手臂動作要松沉,保持弧型。

說明:這個動作要反覆多次地練習,左右腳前後站立可以互換。

4.雙手圓形抹牆

預備式:面向牆壁,兩腳前後開立,右腳在前,約與肩寬,兩膝略屈,右腳尖輕觸於牆。兩手臂屈臂,兩手心均向外輕輕扶於牆上,手指高與眼平,目視兩手臂中間。

動作:腰向右輕柔地轉動,同時帶動兩手輕輕地順時針圓形抹動,腰協調自然地與手臂左右轉動,目視兩手臂中間。

要領:身體要保持中正、放鬆,動作要柔緩,用意體會兩手掌與牆面似挨非挨、不即不離的感覺。兩手掌左右抹動的範圍在一尺左右,兩手抹動的軌跡為兩環相套,手臂動作要松沉,保持弧型。

說明:這個動作可以反覆多次地練習,左右腳前後站立可以互換。

以上練習方法是最初步的、基礎的,練習純熟後動作有多種變化。重要的練習還有四正手單操抹牆訓練和一些太極拳基本拳勢的抹牆訓練。

抹牆聽勁法在推手和搏擊中的運用:

1.在推手中的運用:在推手中,以抹牆聽勁法練就的不即不離,不頂不丟的中正手法,可以即刻聽出對方之勁是"越牆頂",還是"離牆丟"。如果是"越牆頂"的狀態,我則即刻引化或後捋或一化即發;如果是"離牆丟"的狀態,我則借勢進發,或粘逼使其被動。當然,在推手中兩人之間是沒有實在的牆的,但是在訓練有素者的意識中面前有一個"秤彼之來勁"的牆,以牆為中,來判斷對方的丟頂虛實,太極拳要"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所以這個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根據情況任意設定的,牆在意中,對方當然不知,而用牆這個尺子去秤量對方的虛實,就可以知對方。

2.在搏擊中的運用:在搏擊中,我們經常見到這種情況:雙方你攻我打,互不相讓,往往是對方打來拳掌或踢擊時,也不退化,而是"頂著上"。太極拳搏擊是不提倡這種打法的,太極拳講究的是順人之勢,借人之力,最好是以最小的力獲得最大最好的效果,這就是"四兩撥千斤"的技法。

如何才能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呢?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對方的勢,在什麼時候才能借對方的勢。"牆"就是判斷對方勢的尺度之一,一般對方的前進、後退、左右轉移之勢是好判斷的,但是什麼情況下的勢可以借,借的恰到好處是比較難的。通過抹牆聽勁訓練和推手訓練,我們在意識中有了"牆"的形象和意念,就可以用它來確定對方的勢在什麼時候可以借。

一般來說,對方的拳腳一旦過了"牆"我就可以順其來勢而引化,在引化的同時施用踢打摔拿諸法;而當對方離"牆"而去的時候我則隨其去勢而進、而發。其實這種方法是化複雜為簡單的方法,在搏擊中越是簡捷的方法越是有效的方法。

這種方法將意識用於關注進退虛實的變化上,而不是特別注意使人眼花繚亂的拳法招數上,這樣獲得的是拳腳和身法的解放與自由,可以充分發揮人體的本能動作和經過訓練所形成的有效的搏擊技術,真正地實現捨己從人,隨機應變,我順人背,獲得搏擊致勝的目的。

新書推薦:


太極養生堂正式對外開課啦!

太極養生堂即日起面向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推出系列太極培訓課程,第一階段將由太極養生堂、九五太極養生、「太極者」品牌創始人兼總教練、太極武術研修者、太極文化傳播踐行者黃山先生親授太極功法。

如果您想學習太極拳,但不只是學習套路;

如果您已習練多年但拳架還僅限於套路訓練;

如果您還沒有體會到太極拳的核心—「松」;

如果您有套路基礎但並未理解掌握太極拳的內功勁法;

如果您還有在為如何練好太極拳而困惑;

如果您因為練拳造成膝蓋傷害等等正想放棄太極拳;

如果您練習太極拳一直存在種種問題……

那麼快來加入太極養生堂的培訓課程吧,系列太極培訓課程將助您一臂之力,讓您受益終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怎樣才能練出「太極勁」呢?能看明白相信你內勁就提升很快了!
太極操形與意脫節缺少內涵——明拳理修鍊真正太極!教你如何遠離「太極操」!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