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到底還要不要體檢?

我們到底還要不要體檢?

溫馨提示

本文閱讀完需要8分鐘,建議一生閱讀一次!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然成為當下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體檢」作為健康檢查的一種手段,也一直備受爭議。有的人認為要注重體檢,覺得體檢可以早發現、早預防和早治療,可以降低患病率,提高生命質量。有的人卻認為,人要順其自然,尊重自然規律,只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境,就沒必要體檢。信息化的時代讓我們每天都能接收到類似不同的聲音。我相信這對於很多人來說,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沒有辦法給自己下個定論:

「我到底還要不要體檢?

我感覺討論「要不要體檢」就跟討論「要不要吃轉基因大米」以及「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有點類似,人不在同一個歷史時期,不在同一個空間和角度下去討論同樣的話題,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就像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再到薛定諤的「量子理論」,結論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移而轉變,往往不會有一個確切不變的結論,所以在這裡我也不會給大家推斷結論,而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考慮問題的思路。只要有一個合理的思路,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去考慮,或許就能給自己一個確切想要的答案。

中國特色體檢

我們先來聊聊具有中國特色的「體檢」把。體檢這個概念在中國慢慢演化開來,已經帶有很多感情色彩,處境也是越來越尷尬。很多人對於體檢的認識就是,兒時體檢不合格就不能上學(筆者小時候,就有很多同學因為黃疸肝炎不能正常上學),中學時代體檢不合格就不能參軍,大學畢業體檢不合格就不能入職……體檢就好像一直以面目猙獰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眼前,嚇阻著我們前行。這種有著固定模式和人人相似的體檢形式,我們粗略定義為職業體檢,也是傳統意義上的常規體檢。然而,隨著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人們對服務體驗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個時候,常規體檢的處境也就越來越尷尬。

當下體檢的尷尬

我們知道,體檢畢竟是一種醫療行為,而所有的醫療行為都是建立在臨床醫學基礎之上,換句話來說,體檢本應該是針對那些具有明顯臨床癥狀的患病人群,其結果是要給出醫學診斷的,而當下的體檢需要面對很大一部分健康人群或亞健康人群,那麼它的處境就開始尷尬了。因為對於這部分人群來說,他們並不會有明顯的臨床癥狀,針對可能存在的部分異常數據,體檢報告又沒有辦法給出診斷結果,所以體檢報告最終的結果往往變成「結論」和「建議」,沒有實際的解決方案,不痛不癢的描述讓人手足無措,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幹什麼和不要幹什麼,最終容易造成的後果就是:可能存在真正的病人,體檢卻沒有發現問題,即使體檢發現問題,而體檢本身又解決不了,需要另外就診、挂號、檢查和確診。另外,針對亞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身體上存在的健康隱患,又沒有實際的疾病預防措施,整個體檢過程成了人與儀器的對話,尷尬至極。

體檢過後的搞笑心理

對於體檢過的人來說,要麼是皆大歡喜、相安無事,要麼就是會給自己帶來一堆問號和煩惱,總之事後都是「小酒走起來」的節奏,貌似都是為了解脫。(體檢結果一切正常的人會想,身體這麼好,該吃吃該喝喝。體檢結果存在異常的人會想,反正醫生也沒有特殊強調,小毛病,該吃吃該喝喝。還有些朋友壓根從來就不會打開體檢報告去看,認為有大問題,醫生一定會友情提醒的,沒提醒就代表沒問題。如此等等)

如此看來,體檢貌似真的沒有太大的作用。

我是不是做了一個假體檢?

體檢有沒有用,重點是要看體檢有沒有一套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問診、常規檢查、有針對性檢查、結果解讀、心理疏導、生活指導、針對潛在問題或隱患的干預,以及後期實際干預效果的監控等等。很顯然,當下的常規體檢方式,只解決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作用有限。而這一套整體解決方案實際上已經逾越體檢,達到「健康管理」的範疇了。

但是中國當下大部分的醫院和體檢中心,都是千篇一律以套餐的形式來開展體檢的(筆者對於這種不全面或者毫無針對性的體檢,稱之為「LOW B體檢」)。因為它忽略了大部分重要的服務環節,導致客戶的體驗感以及疾病隱患的早期發現率都非常差。為什麼都這麼做,其原因不言而喻: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忙不過來!),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樣做效率最高(賺錢快唄!)。更主要的是,研究一系列關於健康管理的解決方案和服務體系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其成本往往要遠遠高於檢測儀器和設備本身,且費用要遠高於常規體檢的費用,不符合普通大眾的消費水平。因此,中國當下的體檢形式,也可以算作國民經濟早期發展的產物。

為了「什麼」要體檢?

當我們對體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我們再來聊聊「我們到底為了什麼去體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最好還是回到「以人為本」的角度去考慮。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人生病是一定要去正規醫院看醫生的,這不是任何體檢能幫我們解決的問題。那麼,除了生病之外,我們還會為了什麼去體檢。有人會說,「體檢是為了檢查有沒有病?」如果你只是這麼想,那麼你就要事先做好檢查出疾病之後的準備,這個準備包括心理準備和醫藥費的準備。因為從當下醫療儀器的檢測精度來看,雖然體檢能早期發現並確診一些疾病,但是依然不會是小問題。所以,體檢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檢查自己有沒有病,而是為了檢查自己身體里有沒有潛在的健康隱患,預防、規避或延緩真正疾病的發生。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上來說,體檢是為了認知更好的自己。縱觀人類歷史數千年,人都是在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和認知已知的世界,卻唯獨缺少認知自己。每個人作為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個體,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了解自己。

如果說,人要活得明明白白,那麼,當下太多人都是活得糊裡糊塗。如果你不信,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幾個問題:

1

每個人的基因都是由父母的DNA結合遺傳過來的,DNA在遺傳過程中或在自身分裂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產生基因缺陷,那麼你知道自己的基因可能會存在哪些缺陷嗎?

你要知道,當這些基因缺陷長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很有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2

人體細胞和由細胞構成的人體器官各有各的功能,它們都是由基因的指令逐漸發育而來的,那麼存在缺陷的基因最終會導致人體相應功能的缺失,你知道自己哪些人體功能可能正在逐漸缺失嗎?

你要知道,這些逐漸缺失的功能,可能正是導致諸如:糖尿病、痛風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慢性疾病發生的原因。

3

每個人的身體對不同的食物以及不同的營養元素都會有不同的反應,你知道你的身體會對哪些食物產生應激反應嗎?你知道你會對哪些營養元素吸收不良嗎?

你要知道,長期不良的身體應激反應或營養吸收不良,可能正是導致一個人經常過敏、腹瀉、焦慮和肥胖症產生的原因。

對於這些問題,你能回答幾個?你還敢說你了解自己嗎?陪伴你數十年的身體,或許你真的不夠了解,想想是不是很有意思?(一首《涼涼》送給你的Body!)

人生短短數十載,每個人都要學會更好的認知自己,這樣才會讓自己此生無憾。可是,物質生活逐漸滿足的當下,很多人卻開始迷失了自己。很多人為了追求精神境界,過著佛系般的生活,自認為只要遵守自然法則,順應自然規律,守住自己的慾望,就可以規避疾病的發生。我想說,「大哥大姐,你是夠佛系,但是你還沒能成佛,好嗎?你每天還要吃喝拉撒(你要接觸大量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和飲用水),你每天還要活在芸芸眾生之中(你依然會受到身邊人對你情緒的不良影響),你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你依然會有壓力對身體潛在的影響),你每天都會像其他人一樣呼吸在同一片不太藍的天空之下(空氣污染、紫外線照射等)……」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殊不知你的富貴正是有你曾經一半的奮鬥。所以,看似是佛系,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如果說,人真的可以修行成佛,那麼認清當下的自己,認清當下外界環境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和變化,這不正是修行之道嗎?正如佛教星雲大師所云,人健康的時候,要學會尊重生命,生病的時候,要學會與病為友。尊重生命意味著要學會儘可能有品質的活著,與病為友意味著要有善待和包容自己的心態。

把人的屬性活到極致!

所以,人活在當下,他就是個人,具有人的一切屬性,追求把人的屬性活到極致,這才是完美無憾的人生,至於能不能成佛,那是生死之外的事情,人可以心有佛性,但不要早早活成佛的樣子。既然要把人的屬性活到極致,就在於你必須要好好認知自己,必須要給自己的人生做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

就像很多企業家在經營企業一樣,如果只是把企業定位於短期利益,不注重品牌發展,不注重社會責任,不注重研發和管理的投入,或許可以在短短的兩三年賺足很多錢,但是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就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相應的投入,要認知當下的每一步發展形態,儘可能規避潛在風險,防微杜漸,長治久安。

我們活在新時代!

曾經瑪雅預言,2012年之後,人類將進入全新的生命時代。時至今天,我們可以看到高科技像煙花一樣綻放。科技是為了人類美好生活服務的。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通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逐漸由對GDP的追求改變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可以預見,20年後的未來,拼的可能不再是「你有沒有錢」,而是「你有沒有一個看似依然還年輕的身體」。

人生在世,我們所做的一切,實際上都是為了快樂,而健康是快樂的必要條件。健康不僅是代表身體沒有疾病,更是代表一種積極樂觀、蓬勃向上和精神飽滿的生命狀態。所以,我們到底要不要體檢,答案不在於體檢本身,而是在於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自己!

Ps:有人會說,我都混到吃泡麵了,哪還會注重健康!是的,健康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文明基礎之上的,不過還是那句話,關鍵在於你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A先森 的精彩文章:

TAG:大A先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