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梁實秋:沉默,是心靈最後的自由

梁實秋:沉默,是心靈最後的自由

文 | 梁實秋 · 主播 | 常浩

本文摘自《浮生如夢》

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

有一回他來看我,嘴邊綻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見禮,我肅客入座,他欣然就席。

我有意要考驗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於是我也打破我的習慣,我也守口如瓶。

二人默對,不交一語,壁上的時鐘嘀嗒嘀嗒的聲音特別響。

我忍耐不住,打開一聽香煙遞過去,他便一支接一支地抽了起來,吧嗒吧嗒之聲可聞。

我獻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地翕呷,左右顧盼,意態蕭然。等到茶盡三碗,煙罄半聽,主人並未欠伸,客人興起告辭,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話。

這位朋友,現在已歸道山,這一回無言造訪,我至今不忘。

想不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的那種六朝人的風度,於今之世,尚得見之。

東晉時代,鍾會仰慕嵇康,約人一起去拜訪他。到了以後,嵇康在樹下打鐵,並不理會他們。鍾會起身離開,嵇康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出自《世說新語》)

明張鼎思《瑯琊代醉編》有一段記載:

劉器之待制對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談,至於終日,客意甚倦,或請去,輒不聽,至留之再三。有問之者,曰:『人能終日危坐,而不欠伸欹側,蓋百無一二,其能之者必貴人也。』以其言試之,人皆驗。

可見對客默坐之事,過去亦不乏其例。

不過所謂「主貴」之說,倒頗耐人尋味,所謂貴,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縱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要令人生莫測高深之感.

所以處大居貴之士多半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兩眼望天,面部無表情,縱然你問他一句話,他也能聽若無聞,不置可否。

處大居貴:位高權重。

這樣的人,如何能不貴?因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飾內部的空虛,這樣的人最宜於擺在廟堂之上。

《孔子家語》明明地寫著,孔子「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這廟堂右階的金人,不是為市井細民做榜樣的。

謇諤之臣,骨鯁在喉,一吐為快,其實他是根本負有諍諫之責,並不是圖一時之快。

謇諤:亦作「謇愕」。正直敢言。

雞鳴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鉗口結舌,寧不有愧於雞犬?

至於一般的仁人君子,沒有不憤世憂時的,其中大部分憫默無言,但間或也有「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人,這樣的人可使當世的人為之感喟,為之擊節,他不能全名養壽,他只能在將來歷史上享受他應得的清譽罷了。

在有「不發言的自由」的時候而甘願放棄這一項自由,這也是個人的自由。

在如今這個時代,沉默是最後的一項自由。

有道之士,對於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

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寂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這會心微笑勝似千言萬語。

蓮池大師說得好:「世間釅醯醇醴,藏而彌久而彌美者,皆由封錮牢密不泄氣故。古人云,『二十年不開口說話,向後佛也奈何你不得。』旨哉言乎!」

釅(yàn )醯(xī )醇(chún )醴(lǐ ):世上所有酒、茶、醋等味道醇厚的東西,儲藏越久味道越美,都是因為密封牢固不致泄氣的原因。意指人應多思少說,想好了再說。

二十年不開口說話,也許要把口悶臭,但是吾言道斷之後,性水澄清,心珠自現,沒有饒舌的必要。

基督教Carthnsian 教派也是以沉默靜居為修行法門,經常彼此不許說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Carthnsian:加爾都西會。天主教隱修院修會之一,又稱苦修會。因創始於法國加爾都西山中而得名。1084 年由法國人聖布魯諾創立。規定修行者必須獨居一室,苦身、默想、誦經,終身嚴守靜默,只許每周六聚談一次。

莊子說:「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現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

內容簡介

精選一代文宗58篇經典佳作,配以齊白石先生32幅傳世畫作,圖文雙璧。作家蘇辛獨撰231條注釋,幫你讀透書中暗藏的中外典故。

-音樂&圖片-

背景音樂 | 張國榮《沉默是金》

圖片來源 | 微博@林小意_

-作者-

梁實秋,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國文學史》《莎士比亞全集》等。本文原標題《沉默》,十點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主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兒子,和那個胖女人離婚吧。」這封婆婆的信火了
回家後2小時,是決定你一生的關鍵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