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清史黑了400年的皇帝,在朝鮮卻被稱作明君,曾出軍大敗日寇

讓清史黑了400年的皇帝,在朝鮮卻被稱作明君,曾出軍大敗日寇

中國人從歷史上一直推崇三皇五帝的功績,尤其是秦皇漢武更是人們最為熟知的帝王,不過中國歷史上也有不少帝王留下的印象卻並不怎麼好,比如萬曆皇帝,就經常因為在位期間的政治不作為為人詬病,但是和國人的貶低不同,在朝鮮人們對於萬曆皇帝的印象卻頗為敬重,甚至今天提起仍舊會讚頌不已,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國內對於萬曆的印象,是在大明史上得來的,但這部歷史其實是清朝人編寫,所以難免有偏頗的地方,其實雖然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曾經有三十年不理朝政,但是在其從政生涯中,發動的三次戰爭,卻是真正讓明朝在亞洲地區確立了大國強國地位的象徵。而這幾場戰爭的主戰場,就在朝鮮,當時作為朝鮮的宗主國,聽聞朝鮮受到日本入侵之後,明軍迅即出動,進入朝鮮境內幫助朝鮮皇帝抵抗侵略。

當時的日本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的勢力,尤其在海戰經驗上更是相當豐富,因為自身的島國處境所以一直希望能夠向外擴張,最為狂妄的一點是,日本居然希望先吞併朝鮮,然後進攻中國,打下印度,達到自己佔領亞洲成為霸王的夢想。

但是大明朝的軍隊可絕對不是擺設,火器的興盛讓明軍的戰鬥力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日軍,無論是火炮還是火槍,都是明軍更為先進,在加上朝鮮當地的軍民共同抗敵,軍隊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卻相當具有頑強的拼搏精神,讓日軍雖然前期取得了豐富的戰果,卻卡在了朝鮮境內。

戰爭的結局最終以明朝率領的軍隊全殲在朝鮮境內的日軍告終,剩餘日軍也紛紛逃竄回國,可是這一場戰役耗時多年,同時對大明朝的國庫也形成了極大的影響,更是讓軍隊數量銳減,最終才在後金入侵的時候缺乏抵抗力。

所以萬曆皇帝雖然在國內口碑不高,但是在朝鮮卻經常被人供奉。歷史上的功績不一定全都要依靠史書來編寫,很多時候真正流傳下來的故事才是最具有事實依據的,雖然萬曆在位期間曾經長期不理朝政,但是他所出動軍隊的這三次戰爭,維護了大明朝乃至中國在亞洲的強大地位,是為民族爭氣的戰爭,是真正能夠代表中國當時的鼎盛國力的正義戰鬥,所以從歷史上來說,他是功大於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識史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下場最慘的王朝,百萬皇族子孫幾乎被斬草除根,皆因民怨過深
清朝丟掉的這個廢地,其實資源豐富,甚稱聚寶盆,可惜回不來了

TAG:師識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