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電影《讓子彈飛》中的鐵血十八星陸軍,真的存在嗎

電影《讓子彈飛》中的鐵血十八星陸軍,真的存在嗎

原標題:電影《讓子彈飛》中的鐵血十八星陸軍,真的存在嗎


在電影開頭,馬縣長打開車廂內的門,對著另一節車廂里的護送官兵大聲說:起來起來起來,一起吃!一起唱!


官兵頭兒扯著嗓子喊:報告縣長!我們鐵血十八星陸軍護送縣長安全上任,我們不吃飯!


那麼這個鐵血十八星陸軍,是一什麼樣的軍隊?


我們都知道在晚清時期有北洋新軍,在當時,清朝還有一支南洋新軍,同樣是戰鬥力非常的強悍。創建這支隊伍的就是大名遠揚的張之洞。


南洋新軍主將是張彪 ,為張之洞女婿,副將為黎元洪 ,張彪是師長 黎元洪為旅長。張彪忠於清朝 ,但是軍事能力不如黎元洪 實際操掌多依賴黎元洪。

武昌起義以後,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用鐵血18星旗做旗幟。



鐵血十八星旗,由紅黃黑三色組成,紅底與黑九角象徵「血」與「鐵」,即革命須抱鐵血主義;黑九角代表《禹貢》中記載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內外兩圈各九顆共十八顆圓星,代表關內漢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黃色,表示與滿清對立之漢族炎黃子孫。


此旗只有代表漢人居住的18個行省,是因為晚清時期的革命家對革命有「上下兩策」,上策是革命政府收復清朝的全部領土;下策是革命政府收復中原十八個漢族人省份的主權,把滿蒙疆藏「出賣」給列強,以換取他們對革命的支持。清朝政府直到19世紀為止只准許漢族在內地十八省居住。不允許漢族隨便遷入居住的有關外的滿洲(東三省)、西藏(青海)、蒙古(內外蒙)、新疆。當時革命黨人的「野心」並不大,只想「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就是在十八個省份中恢復漢人的主權。


鐵血十八星是陸軍軍旗

1911年12月4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的部分留滬代表與江、浙、滬都督等人在上海開會,研究籌組中央政府事宜。討論國旗時,湖北代表提議用鐵血旗,福建代表提議用青天白日旗,江浙方面提議用五色旗。最後形成了以五色旗為國旗、鐵血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的折衷方案。



十八星變十九星


1912年5月臨時參議院在北京提出「國旗統一案」。參議員們一致通過以五色旗為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而在審議鐵血旗為陸軍旗時,發生了激烈爭論。多數東三省籍參議員表示「絕對不承認」。反對的理由是:鐵血旗的十八星如指關內十八省,全然不能代表南北統一後的全國版圖。變通辦法被提了出來:鐵血旗的十八星既有暗指十八省的嫌疑,可在旗中「添一較大黃色之星,既免誤會,且眾星圍繞,足以表示民國為統一國家之意」。隨即又有議員修正:旗中之星應與其他諸星相同,以免側重中央。最後議長以在原鐵血旗中心增加一同樣之星的十九星旗交付表決,多數議員投票贊成,以十九星旗為陸軍旗的議案得以通過。


6月11日大總統袁世凱發布命令,正式公布中華民國第一個具有法律意義的國旗方案:以五色旗為國旗,十九星鐵血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要強調的是此鐵血旗已非彼鐵血旗,雖然一星之差,意義迥然不同。鐵血旗作為陸軍旗存世十餘年,北伐戰爭以後,它與五色旗同時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取代。



上文已經說了,鐵血十八星是陸軍軍旗,而《讓子彈飛》的年代是1920年,所以不應該叫「鐵血十八星陸軍」應該叫「鐵血十九星陸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事件 的精彩文章:

近代歷史上亞洲最慘的三位皇后,可惜中國有一位上榜

TAG:歷史人物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