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因何留下李白在此捉月淹死的傳說

這裡因何留下李白在此捉月淹死的傳說

采石磯,三磯之首,絕壁臨江,水湍石奇,風景瑰麗,自然景觀獨特,文化內涵豐富,文物古迹更是遍山鋪陳。以山水之險、風景秀麗獨領風騷。相傳李白在此飲酒賦詩,最後因醉酒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離公園大門很遠就能看到郭沫若題的「采石磯」三個字,顯示出激情洋溢的浪漫風采。采石磯的風景「千古一秀」之譽,春天各種花競相綻放浪漫迷人,夏日荷花靜靜漂在水上清雅脫俗,秋天點綴在山中的紅葉喧騰非凡,冬日翠螺山掩雪寂靜蒼遼。游采石磯風景只是其次,更多的是體驗這一方的文化,感悟一種心境,自由漫步於這裡的每個角落,體驗感悟這裡的深刻文化內涵。

首先來到的便是延園。依山背陰,院落式布局,緩坡屋頂,大氣伸展,簡潔淡雅,唐風建築。擁有各式各樣的珍惜古硯72方和當代著名書畫藝術精品218幅。

出延園過清風橋便是萬竹塢。斑竹、薪竹、粉竹、龍鱗竹等等120多種竹子在此安家,春雷筍破土,如萬箭齊發,生機勃勃,美不勝收。是夏來消暑納涼好去處,漫步竹林深處,微風拂過竹海騷動,竹葉沙沙作響,沁人肺腑的竹葉清香讓人心曠神怡。陽光透過竹葉,一束束光照在竹海中的道路上情趣盎然。

竹塢內有一座圓夢園,這是一座精彩紛呈的文化園林,展示著徽派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獨特魅力。

穿過竹林,來到林散之藝術館。建築風格古樸典雅的藝術館更是透著新穎獨特。無數的知名人士和中外遊客都是慕名而來,主館有書畫藝術精品百餘幅。副館陳列著林散之的印章、物品及其老師、友人們的作品。學術廳主要是學術研究和接待賓客的場所。

從林散之紀念堂出來,便來到博採橋,太白樓就在近前,有著「風月江天貯一樓」美譽的太白樓,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長江著名的「三樓一閣」。 這裡有著全國建樓最早、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紀念館,由太白樓和東側的建築合璧而成。

東側的謫仙園位以江南園林為風格,以李白在安徽、當塗和採石的故事為內容,採用多種表現手法。設計上,巧妙利用地形落差,中心是瀑布和深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亭台樓閣點綴,配以多樣的雕塑,使整個園區充滿豐富的情趣。

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三元洞,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緻,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在這裡可以遠眺采石磯,在這裡長江水由東西走向突然變成南北走向。

這裡是沿江棧道的起點,凌空飛架與懸崖峭壁的棧道,依山就勢,起伏綿延,穿行於棧道之上可以仰望絕壁、俯察江流,探奇懷古,思飄天地之外。

采石磯這裡隨意的一個風景,便是一個美妙的故事;無意腳踏的一塊石頭,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石壁上、古碑上一句句詩詞,背後便是一個名聞遐邇的文化泰斗。時間在這裡是多層次的,立體化的,你彷彿能看見詩人吟誦著面朝的長江,文士寫文石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人青 的精彩文章:

這裡的夜晚如此驚艷,其他區縣紛紛趕來取經

TAG:王人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