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里到底有沒有好官?細思極恐!

《水滸》里到底有沒有好官?細思極恐!

《水滸》展示了北宋末年的官場生態,上至京城太師、太尉等高官,下至州府等地方長官,多是貪官污吏、魚肉百姓之徒。如搜刮民財為老丈人慶生日的梁中書、為搶民女害得對方家破人亡的賀太守、充當黑社會保護傘的張督監、張團練等等。這些人不僅搞壞了官場風氣,也是造成社會匪患叢生、官逼民反的直接原因。雖然作者也曾塑造了幾個「好官」的形象,可是他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官」呢?











能力有限的「好官」縣令時文彬




說到「好官」,先看「好官」的標準是什麼?《水滸》里第一個敲名叫響的好官是鄆城縣新到任的知縣時文彬。書中這樣評價:「此人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懷惻隱之心,常有仁慈之念。爭天奪地,辯曲直而後施行;閑毆相爭,分輕重方才決斷。閑暇時撫琴會客,忙迫里飛筆判詞。名為縣之宰官,實乃民之父母。」由此可知時知縣不貪不賄,判案能寬則寬,對百姓仁慈。這個標準放在封建社會確實是「好官」。宋江、朱仝、雷橫這些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都曾在時知縣手下當差。




可是,從客觀立場上看時知縣處理宋江殺閻婆惜的案件,明顯偏袒,有失公允。「知縣卻和宋江最好,有心要出脫他,只把唐牛兒來再三推問。」唐牛兒不過是個打醬油的無辜人物,可是「知縣明知他不知情,一心要救宋江,只把他來勘問。」可憐的唐牛兒就成了宋江的「背鍋俠」。這是時知縣親手造成的「冤假錯案」,怎麼還能說是「辯曲直而後施行」呢?




張文遠不斷上訴,施加壓力,死磕真兇宋江不放時,「知縣吃他三回五次來稟,遮掩不住,只得差人去宋江下處捉拿。」宋江早已逃跑,時知縣就讓拿宋家鄰居問事兒,而放著宋江父親弟弟不問。這種偏袒簡直就太說不過去了。「知縣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唐牛兒身上,日後自慢慢地出他。」最後在張文遠的堅持下,「知縣情知阻當不住,只得押紙公文,差三兩個做公的,去宋家莊勾追宋太公並兄弟宋清。」時知縣千方百計,不惜徇情枉法都要為宋江的案情開脫,從側面可看出宋江平時對這位上司下的功夫有多麼到位!











再看看時知縣的治安管理能力:他新來此地,鑒於該地下轄的水泊梁山有強人聚眾打劫,因此「亦恐各處鄉村盜賊猖狂,小人甚多」,讓手下的兩個專管擒拿賊盜的都頭加強巡邏。




他對巡邏工作的考核標準很有意思:東溪村山上有株獨一無二的大紅葉樹,要求巡邏至此務必采樹葉來呈報,證明「你們曾巡到那裡」。這種「證據」作假實在太容易了!紅葉可以讓手下人去采,也可以多採集幾片頂幾天的用……可是維護治安僅僅靠巡邏一遍就完成了嗎?這明顯是應付的態度。事實證明,時知縣管轄的地方為梁山泊輸送了眾多「人才骨幹」,就連幹部隊伍里的宋江、朱仝、雷橫都入伙梁山。而且朱仝放晁蓋、放宋江都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他事後從沒有懷疑過。因此可見時知縣的理政能力、所帶的幹部隊伍,都不敢恭維。



只為與政敵作對的太尉宿元景




宋江的招安工程最後是通過朝中宿元景太尉從中牽線搭成的。宿太尉在宋江等一干梁山好漢眼裡是個「好心的人」,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中大部分人實現了「當官夢想」。




宿太尉到底是不是個好官呢?宿太尉與朝中高俅、蔡京等奸佞政見不同,按照「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邏輯,那麼,宿太尉只要與蔡、高之流作對就理所當然成為梁山人眼裡的「好官」。










跟奸佞作對的都是好官嗎?昔年徐階與嚴嵩父子勢不兩立,計除奸臣,得到了「首輔」的位置。可是徐階退休回家後,在松江老家就有幾十萬畝地,貪污水平比嚴嵩父子還要高。所以不能因為宿太尉與高太尉不合就立判前者為忠臣。宿太尉熱心招安一事也是他打擊政敵的一種手段,政敵反對的我們就支持。



當初在華山計賺金鈴一節中,宿太尉首次出場,讓梁山人殺賀太守的計謀順利得逞。朝廷命官在宿太尉眼皮底下被殺這種事不知宿太尉回去後如何圓場交待,總之是不了了之。這都是皇帝昏庸不追究給下官留下了可鑽的空子。




當初宋江第一次見到宿太尉時,就曾表招安之心:「權借梁山水泊避難,專等朝廷招安,與國家出力。」宿太尉並沒有聽在耳朵里。直到幾年後梁山人帶著禮物找上門來求他,他才開始幫助招安。後來朝中奸佞建議把宋江隊伍解散後再各個擊破剿滅時,他義憤填膺地從屏風後面走出來,慷慨陳詞,說什麼國家內憂外患正是用人之際,宋江等應為國出力balabala……為梁山人爭取來了東征西討的立功機會,也正因為這些「機會」讓梁山人折損大半,對朝廷不再構成威脅。從這個角度講,宿太尉心機更深,手段更為毒辣。










時知縣、宿太尉都是作者根據情節虛構的小說人物。書中提到的曾兩次招安宋江的太守張叔夜,卻是歷史真實存在。




宋江有一盤金銀想送張太守,「些少微物,聊表寸心。若事畢之後,尚容圖報。」張太守執意不收,「『深感義士厚意,且留於大寨,卻來請領,亦未為晚。』太守可謂廉以律己者矣!有詩為證:濟州太守世無雙,不愛黃金愛宋江。信是清廉能服眾,非關威勢可招降。」比起宿太尉收取了梁山人奉上的金銀寶物,張太守「清廉」得多了。



這位張太守後來為抵抗金兵浴血奮戰。在隨徽宗、欽宗一同被金人擄去的途中自縊身亡,取義成仁,「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

劉櫻姝,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有個城市的名字很特殊,竟是為了紀念2000多年前的他,還有……
我們為何自稱「漢人」,而非夏人、商人、周人或秦人?原來起源於一場歷經多年的血淚戰爭史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