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打造科技產業高地,匯聚人氣集聚商氣
第二屆華強北文化消費節之汽車文化節吸引眾多客商。
華強北地鐵商業街開街營業,科技感十足的中庭設計。
深圳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提出「要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瞄準高端高新向上突圍,優化重構產業政策體系,進一步保障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目前,深圳在釋放空間和空間高效利用上實現攻堅突破,著力打造標杆示範。
華強北,用短短30年時間,從土丘荒地發展為中國南方最大的商圈,崛起為「中國電子第一街」,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電子商業街。這條街上的「一米櫃檯」曾經讓不少人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4年後重新開街的華強北,在努力挖掘產業空間的同時,更是推出扶持政策吸引高端產業落戶,利用「騰籠換鳥」強化優勢產業帶。
「強勢回歸」:挖掘地下產業空間、打造品牌產業帶
2017年年初,因地鐵施工圍擋4年之久的華強北路,變身成為商業步行街正式開街迎客,向世人展示「新穎、時尚、科技、創新」的全新形象。
如果說過去的華強北步行街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如今,大量的客流已經被引入地下。全國最長的地鐵商業街、連接4條地鐵線、3個換乘站、42個出入口、最高日客流量達30萬人次……這些疊加起來的優勢,於7月18日出現在了華強北商圈,華強北地鐵商業街正式開業。在空間面積約5萬㎡的商業街,規划出一座由「五個中庭廣場、四大組合業態、多處體驗場景」交織組合的商場。
地下空間的打造,讓華強北的人流密集度再次達到了高峰。事實上,產業升級才是華強北轉型的內核所在。說起華強北最終揚名世界,就不得不提手機。2005年,大大小小的手機專業市場在華強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年也是深圳山寨手機產業鏈形成的一年,山寨成為華強北的代名詞。2010年,隨著品牌手機的規範化,山寨機步入衰敗期。
經過近8年的發展變化,如今的華強北,依然是全國第一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集散地,但業態逐漸走向高端。8月10日一早,位於振華路的一家手機店門口就站滿了排隊等候進店的人。原來,這是OPPO全球第二家超級旗艦店正式落戶深圳,同時OPPO Find X蘭博基尼版也在店內進行深圳地區首發。曾經的「一米櫃檯」逐步向高端業態轉移。
破解空間不足瓶頸:政策扶持為創新產業騰空間
空間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基與未來。事實上,不論是最長地鐵商業街的開設,亦或是品牌手機旗艦店的落成,都與產業扶持政策分不開。早在2017年10月,福田區委就印發了《華強北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7-2019年)》,其中提出要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科學謀劃華強北的產業布局,3年內區政府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開展「十大工程」,打造2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型產業空間。
為加快推進資金政策的實施,不斷優化福田營商環境,今年5月,《深圳市福田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系列政策》出台,在福田區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中給予的落戶支持中顯示,對華強北商圈內現有購物中心、專業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創新發展,發展消費新也帶,引入品牌旗艦店、體驗店、主力店等,項目經專項審計後,可按項目實際投資額的30%,給予最高200萬元的支持。由此可見為產業騰空間的發展決心。
三步走:打造低成本產業空間實現供給側改革
據了解,為促進華強上步片區轉型發展,引入創新資源,降低企業成本,加快產業聚集,華強北街道堅持「市場主體、政府引導,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的原則,開展整合低成本產業空間工作。2018年上半年,已梳理出5.66萬平方米低成本產業空間。
通過制定出台《華強上步片區產業空間供給側改革專項政策》,提供租金補貼60%、裝修補貼50%,還有各種融資配套獎勵、經濟貢獻獎勵等運營支持,為眾創空間、創客團隊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5月18日,雲創智谷正式開園,4300平方米空間實現100%入駐,邁出華強北低成本產業空間供給側改革的第一步;7月17日,華強北中電智谷·中瑞先進創新創業中心正式揭牌,落實低成本產業空間供給側改革第二步。而O PPO超級旗艦店落戶華強北,則是華強北依靠從單純依賴櫃檯市場,轉向體驗式消費的高端業態,站穩低成本產業空間供給側改革第三步。
針對高端品牌的入駐,華強北街道不僅提供產業空間,更為企業提供對接服務,為產業發展提供土壤。在華強北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曉中看來,這不僅是華強北產業空間升級的體現,同時也是「中國電子第一街」騰籠換鳥的過程,「藉助華強北與世界電子消費前沿緊密相連的優勢,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深圳城市櫥窗。」
統籌:張馨怡
文:張馨怡 馬華 周震
圖:張馨怡 張兆興
製版:肖友若 章玲
王娟娟 黃熾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