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失去了自信

日本失去了自信

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到明年就30年了。這30年來,日本經濟始終處於疲軟低迷狀態,歷屆政府招數出盡,就是不見效。於是,先後有「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之說……

在此過程中,日本人的心態也相應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過去經濟持續增長時期,日本人是非常低調的,從來無意炫耀自己的成就,相反總是注意查找自己還有哪些短板、不足,以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年日本全國上下都保持了強烈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外國人到訪,東道主總是請他們指出日本存在的問題。出國訪問,日本人也非常關注外國有哪些做法,值得日本學習和借鑒。正是這種虛懷若谷的心態和拿來主義,使得毫無資源和能源、國內市場又相當有限的日本得以屢屢化險為夷,經濟一路高歌猛進,令全世界側目。

日本經濟的巨大成功,在全世界引起強烈關注。早在1979年,美國著名東亞問題專家傅高義就推出其名著《日本第一》。此書一經問世,立刻洛陽紙貴,在許多國家翻譯出版,日本理所當然地成為發展中國家後來居上的最佳樣板。此後,1981年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推出「向東看」政策,即呼籲通過仿效日本來發展本國經濟。1987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越美國,日本經濟進入巔峰狀態。

《日本第一》傅高義著

可惜好景不長。就在日本國內一致看好前景之際,1989年股市泡沫率先破滅,隨後樓市泡沫也擠破,日本經濟就此一蹶不振。2010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桂冠也拱手讓給中國。其間,一項項指標下滑,一頂頂王冠落地,尤其是面對少子老齡化的「國難」,如今日本人幾乎對未來完全喪失了信心。

其實,就在日本處於幾乎無堅不克的輝煌時刻,也有人在擔憂日本的未來。出生於日本、上世紀60年代前期出任美國駐日本大使的賴肖爾,當年就鄭重其事地對傅高義提出建議:「那本書(即《日本第一》)最好不在日本出版銷售。」因為根據他對日本人心理的深刻了解,這樣的書對日本而言是弊大於利,會導致日本人無法正確看待自己,由此產生自滿乃至傲慢情緒。

這句話不幸而言中。該書在日本的銷量不下70萬冊,儼然成為暢銷書。但就在該書問世10年後,日本經濟開始掉頭向下,至今仍未能止住下滑勢頭。

近年來,關於日本經濟的討論,幾乎全是負面話題,尤其是去年日本一些中堅企業相繼發生醜聞,令日本在全世界大失顏面。但也就在這些年,日本國內的輿論出現了明顯的轉向,從過去的認真自我檢點,180度轉變為自吹自擂,自我炒作。一些媒體整天就吹噓什麼「日本第一」「厲害了,日本」,儼然今天的日本比當年強多了,國際地位也比以往高得多。

早在2011年1月,日本紅得發紫的右翼作家竹田恆泰在PHP出版社推出一本所謂《日本為什麼在全世界人氣最旺》的書,此後這類書多到令人眼花繚亂。而且這些炒作往往還借外國人之口,以表示這是國際社會對日本的「評價」,而日本人對此都一無所知。甚至連日本經濟貿易工業部也不甘寂寞,去年出了一本小冊子,將這類稱讚日本的表述一股腦兒塞進去,以至該書的編輯也坦承:此書就是跟風而已。

《日本為什麼在全世界人氣最旺》竹田恆泰著

如此與實情迥然相異的炒作,連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日本駐法國和韓國前大使小倉和夫就對此極為不滿,指責人們似乎以為,將「你看你看,日本(多麼了不起)!」的口號繼續吹下去,日本的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日本就會再現昔日輝煌。泡沫破滅前後日本人心態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當年曾對日本發展模式讚賞不已的現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如今也對日本的現狀深感困惑,不知日本當年的神奇如今都消失到哪裡去了?其盟友、前貿工部長拉菲達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如今已是IT時代,日本人如仍像當年一樣,只是勤奮和順從,根本無濟於事。日本人不能沉湎於昔日的輝煌,應該面對現實,輕裝上陣再出發」。

日本究竟處於當今世界的什麼位置,日本人自己有點不明就裡。以汽車為例,日本儼然是屈指可數的汽車生產大國,但就自動駕駛而言,荷蘭在全世界名列榜首,其次是新加坡,而日本僅排名第11。

2006年安倍首次主政日本前夕,推出著作《建設美麗的國家》向全世界表明志向,2012年梅開二度後,又提出「重鑄輝煌」的口號。但2011年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泄漏,至今仍成為日本政府及國民揮之不去的巨大陰影,這對建設「美麗國家」頗具嘲諷意味。至於這些年來日本經濟的表現,連安倍也感到紙包不住火,因此呼籲全國上下「共赴國難」。

《建設美麗的國家》安倍晉三著

在高盛公司前分析員阿特金森看來,日本如今這樣自吹自擂完全於事無補。日本目前的問題是生產力水平太低。日本擁有足夠的人才,卻未能用好這些人才。如今日本的貧富差距拉大,貧困群體不斷擴大。對此視而不見卻妄稱世界第一,這樣的說法令國際社會目瞪口呆,不知今夕是何夕。

有「日元先生」之稱的榊原英資指出,日本既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可妄自尊大,大可不必因經濟下滑就失去信心。因為國民缺乏自信,就採用自我吹噓的手法來樹立信心,這一做派不僅膚淺無知,蒼白無力,而且是更深層次沒有信心的表現。

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來源:聯合早報,8月27日

編輯:張珺、葛介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獨家∣資深潛水醫學人士眼中的普吉島遊船事故救援

TAG: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