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第一面國旗是怎麼誕生的?

清朝第一面國旗是怎麼誕生的?

在古代,皇帝的儀仗鹵簿中有旗,軍隊作戰時有旗,就連農民起來造個反,也要豎立一個大旗。然而,在眾多旗幟中,卻獨獨沒有國旗。可以說,中國國旗的產生,也是在近代歐風美雨的洗禮下,與國際接軌的產物。

自從兩次鴉片戰爭以來,國門被迫打開,在與洋人交涉過程中,晚清官府可謂是吃盡了沒有國旗的虧。一些不逞之徒插著外國國旗駕著船在中國地界上為非所歹,官府卻因證明不了對方的身份,而束手無策。對此,官府鬱悶得腦仁都疼,卻無可奈何。

到了1862年,一個偶然的事件改變了這一尷尬的局面。這一年,在湖北長江水域,英人與清朝水兵發生了衝突,雙方不僅動了手,還導致清方兵船被焚毀。然而在交涉中,英國人非說無法辨認中國兵船,極力推卸責任。

晚清黃龍旗。

經過這一事件,恭親王奕?上奏朝廷添設黃龍旗,他在奏摺中說道:「如我處師船亦一律豎立黃色龍旗,外國果能望而知為官船,不敢輕舉妄動,未始非豫事防維之一法;即或不然,我亦可執彼國之例與之辯論,彼自不能再行曲意狡展」。

這一奏議得到了曾國藩、彭玉麟等地方大員的支持,朝廷便依照奏摺中所奏,規定中國所有兵船「一律添設龍旗一面,其旗用三角尖式,大船直高一丈,小船高七八尺,且斜長及下橫長各從其便,均用黃色畫龍,龍頭向上」。

這樣,第一個代表清朝官方身份的旗幟就誕生了。但是,此時的黃龍旗也主要用於減少中外衝突,尚不具備國旗的意義。

晚清老照片,三角黃龍旗飄揚。

三角黃龍旗誕生之初,也僅僅限於兵船,至於普通官民,根本沒有資格使用。畢竟,黃龍旗上黃色、龍這些代表皇權的符號逼格太高,一般人也hold不住。

1872年以後,三角黃龍旗的使用範圍才開始擴大。這年12月,負責中外交涉的總理衙門發出一份照會,規定福州、上海炮局所製造的船舶及各關口巡河船,均添設三角黃龍旗以為標誌。

三角黃龍旗最早出現外交場合,則可追溯到1868年。這一年,美國人蒲安臣被清政府任命為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帶領使團出訪西方各國。在出訪過程中,英美諸國國旗飛揚,清政府卻無旗可掛,這真是一種難以言說的尷尬。

晚清在日本的留學生,他們身後左為日本旗,右為黃龍旗。

蒲安臣急中生智,便用三角黃龍旗暫時充當清朝的國旗。然而,該旗不僅與當時西方通行的國旗在形制、圖案上格格不入,而且製作難度大、缺乏美觀性。於是,蒲安臣擅自做主,將其改成四方黃龍旗。

此後,這一形制在國外被默認為中國的國旗。1877年,何如璋出使日本時,對方就曾升起黃龍旗。但是,清朝國內在舉行外事活動時,黃龍旗卻甚少使用。1869年,英國王子到上海訪問,清朝海關舉行迎接活動時,掛有二十多面旗幟,卻獨獨不見黃龍旗。可見,至少在同治年間,黃龍旗尚未被官方當作國旗。

博物館收藏的黃龍旗。

官方文件中出現國旗這一概念,已經遲至光緒年間。1888年,李鴻章在《北洋海軍章程》中提及:「今中國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時與各國交接,自應重訂旗式,以崇體制。應將兵船國旗改為長方式,照舊黃色,中畫青色飛龍。」次年,出使美、日等國的張蔭桓上奏朝廷:「懸掛國旗,請分別等級,定為方式。俾與商旗區別,」清政府予以批准。

據史料記載,充當清朝國旗的四角黃龍旗按照尺寸分為大小四號:「頭號橫長一丈五尺六寸,直寬一丈六寸五分;二號橫長一丈三尺九寸,直寬九尺五寸;三號橫長一丈一尺五寸,直寬七尺六寸;四號橫長九尺六寸,直寬六尺三寸。旗為羽紗質地,正黃色。因畫龍不能經久,改用藍羽紗鑲嵌青色五爪飛龍,龍頭向上。」

至此,統一大小、統一圖案、統一質地的清國國旗誕生了,從1889年開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這面國旗飄揚了23年。

參考資料:《籌辦夷務始末》卷九;《清德宗實錄》卷二六五;施愛東《哀旗不幸 怒旗不爭:大清龍旗5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紅色攝影師拍攝的抗日根據地:日軍洗劫後的村莊一片狼藉
同治皇帝統治下的帝都老照片,你願意生活其中嗎?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