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會更好,還是更壞?

未來會更好,還是更壞?

放在Kindle里幾個月的書,終於在家躺的兩天里一口氣看完了。《未來簡史》,以人類的歷史和現有科技的發現相結合,描繪了未來無數種可能中,現在看起來最有可能的一種。讀罷,嘆為觀止。

結合書所說的和自己的感悟,下面開始口胡。

人類的無盡慾望

現代科技的發展、大規模生產與國際貿易,現在絕大部分的人類已經告別飢餓;全球化與核威懾的制衡,世界性的戰爭不復存在;隨著基因檢測、納米機器人技術、器官3D列印技術的發展,利用基因檢測來發現可能有的疾病,利用納米機器人來替代人類的免疫器官來消滅病毒或者運送靶向藥物,重建人體器官並更換,人類的未來很可能消滅疾病,甚至實現永生。

人類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永遠追求更好、更大、更美好的,當人類解決了困擾已久的難題後,人類已經可以擺脫掙扎求生的動物性需求,人類將更希望自己更接近神,實現永生。擁有巨額財富的人更有可能成為技術的受益者,實現人生,當富人與廣大非富人之間的生存權出現巨大差異,社會的高層精英分子可能永遠佔據高位,社會流動性消失,將會積聚巨大的社會衝突的可能。人類不會滿足於依靠極度緩慢的突變進化,人類很可能選擇改造自己的基因,產生出超級嬰兒,產生一批新人類,他們具有更強的能力。但是作為新人類的創造者的舊人類,與新人類又可能存在這能力上的巨大差異,社會有可能因此而分層,我們很有可能又是我們自己的掘墓者。

什麼是真實?什麼是意識?

隨著人類對於腦科學的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我們的行為決策的產生都由一種神奇的演算法決定,這種演算法由我們的基因決定,受我們的成長環境所影響。通過抑制部分腦區域的活躍程度,增強某一部分的活躍程度,我們可以能夠更為專註;通過抑制海馬體,我們無法形成長期記憶;通過多巴胺激素的輸入,影響部分神經元的活躍程度,我們可以感到快樂與痛苦……記憶的不保真,由心理學上的「峰終定律」,就是說人類對於一件事情結束後的評價主要受到的是過程中體驗(如快快樂程度的極值)與最後我們的體驗的感覺。(也是常見於一些銀行會在繁多手續的結束後送用戶小禮品能夠大幅提高用戶的滿意度的做法的依據)

回憶一件事並對之作出的評價並不能反映事情的真實情況,而且假如我們在大腦中加入大量的電極,人為的去控制神經元的興奮程度,可以直接干預我們的感受,甚至直接影響到預判與決策。另外,我們一早就否認了靈魂的存在,但是意識,這個我們一直用以批判人工智慧的點,說人工智慧只有智能,沒有意識,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意識真的存在嗎?人體至少有兩種自我:一種是體驗自我,一種是敘事自我。前者就像感測器,獲取各個時刻自身的感受。後者是把體驗自我的數據進行整合處理,產生事件的故事性表達。我們的判斷多數依靠於敘事表達作評價。但由前面提到的峰終定律,還有「我們的孩子不會白白犧牲」綜合征(對於抉擇所做的沉沒成本越多,越加深我們對抉擇的正面評價),我們的結論可能與過程的感受大相徑庭,再加上受到各種宣傳影響,人們所做的決策並不能反映長期的感受,更像是一個演算法,通過將各種影響的因素加權計算得出結果。

生命只是演算法的有機體現?


個人數據保護?

我們知道個人對自身的感受的記憶是不能反映現實的,但是數據能夠清晰反應,那麼我們應該向演算法暴露我們的想法,貢獻更多的數據,從而讓它更理解我,然後為我更好的服務嗎?比如,通過記錄用戶的生理反應,情緒和姐粗的事物,可以知道用戶對於哪些事物是感興趣的,對什麼是厭惡的。通過記錄用戶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可以知道用戶的預期壽命或者生活改善建議,甚至干預用戶做某些決策。

我們希望個人數據只作用於我們自己,方便我們生活,但是不希望被商家用來做用戶描繪來誘惑我買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可,沒有如果產品供應者沒有獲得大量消費者充足的數據,是不可能做好演算法的調整。我們要麼忍受比較差的演算法保護自己的數據,要麼追求方便,提供更多的數據。當演算法比你更懂你,當某一天,百度、騰訊、阿里都能夠很好的描繪出你的用戶畫像,你做過什麼,將要做什麼,都會被記錄下或者預測到,毫無隱私,當然也可能更加方便。但是要是壟斷的企業起了歹心,我們在其面前完全透明,只能任其魚肉。但如果,政府加強了監管,掌控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數據,是不是1984了?

人類:自己的掘墓者?


未來會更好還是更壞?世界會更好,也會更壞。但我們自己會更好嗎?up to yo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幾維Dimensions 的精彩文章:

TAG:幾維Dimens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