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麥凱恩家族,全景式展現「美國夢」

麥凱恩家族,全景式展現「美國夢」

【文/ 觀察者網風聞 岑少宇】

麥凱恩走了。

因為腦癌病情早已透支了人們的熱情,又是主動「放棄治療」,所以總體而言不算怎麼轟動,絕大部分媒體和社交媒體用戶,只是發出早已準備好的言辭,有些還言不由衷。

在2008年總統競選後,麥凱恩三世在中國媒體上只是「靠著」對中國放硬話、「挺台灣」,才有點存在感。要不是和特朗普斗到死,這個美國政壇大佬,對中國網民來說早就沒什麼看頭了。

即使在中國民眾最了解他的2008年,人們往往也對其越戰被俘一事津津樂道,之後有些人沉浸在奧巴馬「黑人當總統、喜提美國夢」的「民主同理心」中,徹底忘卻了麥凱恩家族,今天不妨就聊聊陳年往事吧。

「根正苗紅」

從美國南方白人的視角看,麥凱恩家族可謂「根正苗紅」,參與過印第安戰爭、獨立戰爭、1812年戰爭等。

不過狹義的麥凱恩參議員的家族,其真正可靠詳細的記載也就追溯到曾曾祖父William Alexander McCain,他在密西西比州Carroll郡擁有2000英畝(8平方千米)的種植園,參與奴隸交易,根據官方記錄至少蓄有52個奴隸。

(來源:Tamiko G. Muhammad, Slavery Illustration courtesy, answersinhistory.files.wordpress.com)

麥凱恩的曾曾祖父參加了南北戰爭,也算是保衛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種說法稱,他成了戰俘死於1864年,但那個人是在Attala參軍的,應該不是正主。整個密州同名的參軍者有3人,一個在Attala參軍,一個在Choctaw參軍,第三個沒記錄縣名,也許就是麥家祖先。

蓄奴使家族裡產生了一批混血麥凱恩,也有「黑色麥凱恩」。2008年競選期間,美國媒體採訪了數十年來一直回到種植園聚會的各種膚色的「麥凱恩」們。雖然麥凱恩三世的兄弟也出席了聚會,但他本人似乎還是不大願意和那些人攀親戚,親民主黨媒體當然趁機為奧巴馬好好地拉了把票。

麥凱恩號稱三世,因為他爸爸、爺爺都叫John Sidney McCain,但其實他的曾祖父也叫這名,麥凱恩為什麼不是四世呢?這數學是不是太差了?大概是因為曾祖父江湖人稱J.S. McCain,所以就沒有統計在內。

作為種植園主,南北戰爭之後似乎要被國家拋棄……拉倒吧,地頭蛇還是地頭蛇,曾祖父當個治安官什麼還是不在話下的。

而且內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人中,相當一部分已經完全不受國讎家恨的影響,J.S. McCain的一個兄弟, 1861年出生的Henry Pinckney McCain,居然去了「北佬」的西點軍校,參加美西戰爭,進攻馬尼拉,最終官拜少將。

(Henry McCain)

到了第二代,更是感受到新興大國的精氣神正在勃發,麥一世的哥哥威廉(也叫William Alexander McCain)效仿叔叔去了西點軍校,以准將退役。

麥一世讀了兩年大學,也坐不住了,準備投筆從戎。為了準備,他先拿美國海軍的考試練手,沒想到順利通過,就乾脆去了海軍學校。

初代海將

麥一世在學院里學得不怎麼樣,而且聽力有點問題導致體檢沒過,但他趕上了國運昌隆的好時候,由於缺乏軍官,最終還是讓他過關了。

一戰爆發時,他才剛畢業8年,在太平洋服役,本來挺清閑,但裝甲巡洋艦「聖迭戈」號1915年調到大西洋護航。熟悉一戰史的朋友可能知道,這艘軍艦是美國參戰後唯一損失的大艦,想看麥一世倒霉么?對不起,這傢伙運氣不錯,在軍艦沉沒前兩個月,就跑路了,派到美海軍導航局工作。

(聖迭戈號)

應該說,麥凱恩家族到這會兒,還完全沒有看見什麼起色。雖然歷史進程滾滾前行,但麥一世個人還要不斷地努力。

他第一次指揮的只是美國海軍天狼星號貨船(AK-15),區區一條貨船啊……這起點實在不能算高,混資歷的日子有的好熬了。

(天狼星號)

1935年,麥一世果斷參加了飛行訓練,次年,以52歲的高齡畢業,創下當時美國海軍的年齡紀錄。又過了一年,他成為美國突擊者號航母的艦長(估計參加飛行訓練也是早就定好的,你練就讓你上)。1941年,他終於晉陞少將,出任大西洋艦隊航空偵察部隊司令。

1942年5月,他調任南太平洋海軍飛行部隊司令,有力支持了瓜島戰役。10月,他回到岸上領導海軍航空局,1943年升為中將,1944年8月重返太平洋上。

他在米徹爾手下指揮一個航母戰鬥群,在萊特灣海戰時,沒等命令就果斷在極限距離放飛艦載機,支援被日軍襲擊的「塔菲3」小隊。

萊特灣海戰剛結束,他便升任TF38的指揮官。其實TF38和米徹爾的TF58,與更大的第3艦隊、第5艦隊的關係一樣,只是一支艦隊兩套班子,斯普魯恩斯率領第5艦隊時,主力航母編隊就是TF58,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時,主力航母就是TF38。

可見麥凱恩在臨近戰爭結束時,已經是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將領之一,未來升任上將,已可預期,米徹爾、金凱德等耳熟能詳的名字,最後都是上將。

雖然曾經嗜酒嗜賭,但因在瓜島和西太平洋的出色表現,以及性格上剛硬、不妥協的特徵,哈爾西對他頗為看重。1945年8月底,麥一世已經積勞成疾,體重只有100磅(45公斤),他當年在海軍學院的畢業冊里就被稱為「骷髏」,可現在這體重也太輕了點。

他想要休假,但哈爾西堅持要他出席日本投降儀式。沒想到,在儀式4天後,他就因心臟病去世,1949年被追認為海軍上將。

(哈爾西與麥凱恩一世)

再續輝煌?

麥二世討厭海軍學院的嚴格規矩,留下了一堆不良記錄,差點畢不了業,最終在1931年以倒數19名的成績過關,比他老爸倒數38名的成績還慘得多。

他和老爸一樣,似乎容易掉體重,這種軍隊里絕對不是什麼值得羨慕的技能,1934年還在間戰期,就因此入院治療。1941年4月,第一次當艇長,指揮重新服役的老舊潛艇O-8,該艇充當訓練潛艇使用,顯然也是大戰帶來的「機遇」,否則還不知道二世會得到什麼樣的指揮崗位。

1942年,他終於得以指揮作戰潛艇,率領Gunnel號前往北非掩護登陸,還和許多其他潛艇一樣,遭到盟軍飛機的誤擊。

麥家第一次接近中國,是1943年6月,由麥二世帶著Gunnel在東海巡邏。雖然此時日軍江河日下,但潛艇還是個高危工作。不過,已經在岸上工作、方便走路子的麥一世,身板雖小,終究「武德充沛」,只知舍家報國,並沒有護兒子、調崗位的意思。

6月15日,Gunnel在對馬海峽擊沉一艘6400噸的貨船,19日,發現駛往上海的運輸船團。她擊沉了一艘7000噸貨船,擊傷一艘較小的船。在被護航艦隻追擊幾小時後,Gunnel浮上水面,麥二世「冒著敵人的炮火」在上面指揮,發射魚雷回擊,居然擊沉了燕號敷設艇。

可日本人緊追不捨,Gunnel只能再次下潛。日艦的追擊總長達36小時,Gunnel大部分時間都躲在水下,電池、空氣的狀況極度糟糕,麥二世被迫上浮,準備炮戰,但日艦也許脫離船團太久,主動返航了。

最成功的二戰小說之一《戰爭與回憶》中,也描寫了身為海軍將軍的父親,以及擔任潛艇艇長的兒子,與麥家頗為相似。那位艇長拜倫·亨利在小說中也被迫上浮,但他「真的」與日艦展開炮戰,命中艦橋後,導致敵艦混亂,得以一邊掃射一邊脫險。

儘管麥二世不得不早早地結束此次巡航,但他還是取得了當月太平洋上第二高的潛艇戰績,並拿到了銀星勳章。之後的服役經歷相對平淡,兩次遭遇日航母,但護航森嚴,麥二世的攻擊都沒有成功。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麥凱恩一世二世父子合影)

1950年,作為重巡洋艦聖保羅號的副艦長,隨TF77闖入台灣海峽,悍然阻斷兩岸統一。再度來到中國海域,卻已是敵手,這算是麥凱恩家族第一次與中國「交手」。同年起直到1953年,擔任水下戰爭研發部門主任。

1958年,二世在平淡的混資歷中,熬到了少將,在海軍部長辦公室工作,任首席立法聯絡官,得以認識很多政客、將軍。他們都是他在華盛頓府邸的常客,後來成了共和黨人的國會山俱樂部的活動地點。他「迷人」和「真棒」(charming and wonderful)的老婆也為社交活動加分不少。麥三世耳濡目染,從小就學到些政壇基本功。

很難說這個美差為何落到麥二世頭上,也許有父親老朋友的幫助也未可知。但在此任上,是討人喜歡,還是得罪人,終究還是看二世個人的造化,畢竟也不是每個軍人都樂意去和議員們打交道。

冷戰期間,核潛艇無疑是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可再次下部隊的麥二世轉往了兩棲部隊。這也許和一世學飛行一樣,是個趕上時代步伐的好決策。核潛艇再重要,不打核大戰,就很難有突出表現。而冷戰期間其實熱戰不斷,作為新興超級大國,美國要執行大量的干涉任務,兩棲部隊反而有活干。

1963年麥二世升任中將,擔任大西洋艦隊兩棲部隊司令。1965年,終於等來了作戰的機會,麥二世作為TF124司令,指揮入侵多米尼加的行動。在這些年間,他仍然在為海軍發展鼓與呼,被人稱為「海權先生」(seapower)。

(入侵多米尼加)

然而,「戰功」沒有給他帶來好運。隨後他同時擔任美國駐聯合國軍事參謀團的代表團副主席、東部海區司令、大西洋預備役艦隊司令,看上去都是閑差。特別是聯合國的職務,簡直是晉陞的棺材板,但麥二世還有通過政治關係迴轉的餘地。

1965年起,共和党參議院領袖Dirksen開始鼓動總統約翰遜給麥二世升上將。作為一個一戰陸軍老兵,他和麥一世顯然沒有什麼交集,這層關係還是麥二世自己掙來的。但在海軍內部也有反對者,而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則認為麥二世不是強有力的將領。可約翰遜在立法問題上欠Dirksen一筆,所以他指示麥克納馬拉想辦法。

(Dirksen與約翰遜)

1967年,麥二世終於得償所願,晉陞上將,麥凱恩家族就此產生了美國海軍歷史上首對上將父子。雖然有些曲折,但吃相還不算太難看,至少同年晉陞的其他上將,也都是太平洋戰爭初期指揮潛艇、驅逐艦等,有的也是1963年升中將,麥二世沒有給人「火箭提拔」的感覺。而且他在國會裡搞好關係,對海軍來說,也是大功一件。

很多國內媒體說麥二世在越戰期間指揮太平洋上所有海軍力量云云,然後說麥三世被揍下來的事情。其實是麥三世1967年10月被俘在先,當時二世還在倫敦任美國駐歐洲海軍總司令,對消息處置平靜,還是有些「大將風度」的。

直到次年4月,在越南戰爭最高潮的時候,麥凱恩才被任命為太平洋戰區總司令,而且7月才正式就任,所有越南戰區的部隊也都歸他指揮。這是讓他為子「報仇」?還是他有兩棲部隊的履歷,更熟悉如何「以海制陸」?也許兼而有之吧。他也需要證明自己是真正合格的上將。

麥二世深信所謂的「多米諾理論」,在歐洲積極反蘇,到太平洋又擔心越南成為共產黨推倒的第一塊骨牌。他在面對媒體時展示了一副地圖:紅色中國向越南伸出紅色爪子。可人們對這位樂於和媒體打交道的將軍依舊褒貶不一。

當時流行的反戰口號是「做愛,不要作戰」,麥二世則對海軍學院的學生說「你們兩件事都能幹好」。但麥二世自己幹得並不好,美國捲入柬埔寨的戰事,他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他向尼克松特彆強調了北約在柬埔寨和寮國的行動帶來的風險,陸軍將軍艾布拉姆斯(對,就是M1A1紀念的那個)也附和他,最終促成了尼克松繼續在柬埔寨作戰的決定。基辛格事後對另一個將軍說:「我們得提防麥凱恩老是繞在總統周圍,因為他在煽動總統。」

戰爭拖到1972年,尼克松失去耐心,終於換將。麥二世還試圖請求留任到戰爭結束,但被總統無視了。尼克松在交接儀式上,表揚了三代麥凱恩的貢獻,稱通過他們能「見證美國的偉大」。基辛格後來評價說:「麥凱恩出於本能和個人經歷,為勝利而戰,但現實政治條件不允許。」

美國海軍有兩艘軍艦被命名為John S. McCain,米徹爾級導彈驅逐領艦DL-3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DDG-56。後者在2017年發生撞船事故,觀察者網指出恰是被中國造半潛船抱回的,算是一個黑色幽默式的註腳。

70年代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麥三世的姐姐Jean,成為了小Henry Sturgis Morgan的妻子。摩根的爸爸老Henry Morgan,是摩根斯坦利的聯合創始人,他的爺爺是JP摩根的創始人。小Henry Morgan在離婚後,很快娶了Jean,相伴終老。

不過小Henry Morgan沒有親自掌握摩根的商業帝國,而是轉往海軍。1942年加入海軍,最終做到海軍少將,曾仍駐韓國海軍部隊司令。儘管如此,麥凱恩家族畢竟還是與摩根這樣的豪門建立了姻親關係。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麥三世在越南如何被俘,是「堅貞不屈」還是「有辱國家」,2008年時已經說得很的多了。這裡補充點其他故事。

三世延續了前輩的排名下滑紀錄,1958年從海軍學院畢業時,排名倒數第6……雖然和老爸一樣不愛循規蹈矩,但更多地頂撞高級別軍官,似乎已經有點「將門之後」的脾氣出來了。麥二世當時是海軍上校,多次前往學院訓誡三世。

其他同學也不傻,知道他的身份,這也許是很多人願意和他交朋友,讓他當頭的重要原因。

他隨後走上了祖父的航空之路,在航母上服役,一直沒有什麼作戰機會。直到1967年隨福萊斯特號航母,被派往越南前線。

在他被擊落前,就遭了一次大難。福萊斯特號航母上發生重大事故,導致134死161傷,而麥凱恩就在事故中心區域。

停放在甲板上的一枚火箭意外發射,命中了一架A-4天鷹的油箱,油箱破裂,燃油四處流淌燃燒,最終引爆了炸彈。

麥凱恩在《父輩的信念》一書中,提到了這次事故,聲稱火箭命中了自己416號座機的油箱,後續很多記述也都沿襲了此版本。不過根據海軍調查的記錄,中彈的是旁邊的405號天鷹。

不管命中的是誰,很多讀者可能要問,火箭命中油箱,怎麼沒把這個反華反共分子炸死呢?因為Zuni火箭的彈頭有保護機制,所以並沒有爆炸,只是擊破了油箱,火箭碎片點燃了燃油。麥三世迅速爬到機鼻上,從加油管跳下來。

炸彈被引爆時,麥三世被轟出3米遠,受了傷,405號的飛行員雖然也得以逃出飛機,但還是被炸身亡。大部分傷亡都發生在甲板下,是後續炸彈爆炸造成的。但比起被北越俘虜,這場事故的死亡率似乎更高些,更為兇險。

不管怎麼說麥二世至少這點還是和麥一世旗鼓相當,沒有把孩子調離危險崗位。

回過頭說說麥凱恩三世的第一段婚姻。29歲的他,在1965年才和Carol Shepp結婚。Shepp家境平平,噹噹秘書和泳裝、T台模特。她早就在麥凱恩在海軍學院時就認識了他,可先嫁給了他的同學Alasdair Swanson。後者在學校里是橄欖球、籃球明星,和模特倒也算是郎才女貌。到了1964年,Carol控訴丈夫不忠而離婚。

Carol和麥凱恩談了一年戀愛,於1965年7月結婚,麥凱恩收養了同學留下的兩個孩子。

與Carol的婚姻應該沒有太多政治上的考慮。兩人早年相識,又是同學的前妻,再次相遇最終走到一起,還是充滿真愛的。

前面提到,1965年時,麥二世正積極謀劃升上將,但還沒有什麼眉目。從麥三世的角度看,他早就已經熟悉老爸在華盛頓的待客之道,此時也許會對這套交際藝術是否管用有所懷疑。而在家裡搞點聚會,作為模特的妻子,應該也足夠得到「迷人」「真棒」的頭銜。雖然他曾對Carol說要做點青史留名的要事,但當時他的暢想恐怕仍更多地局限在軍事領域。

Carol在麥凱恩被俘期間,在冰天雪地里出了次嚴重的車禍,終身都受影響。等到麥凱恩被釋放回到家裡,她依然不得不坐在輪椅里或者拄拐杖,人都矮了10厘米。

重新團聚的夫妻作為將門之後、「戰爭英雄」成了加州州長里根的座上賓,在1976年總統大選中,Carol也得以成為里根在Clay縣競選團隊的主管。從政治功利性的角度考慮,Carol得到的也許更多。

(夫妻團聚)

麥凱恩回國後,一開始還是留在部隊里,到1976年成為一支訓練中隊的指揮官,提高了安全飛行紀錄等,為中隊取得了第一次「單位嘉獎」。在反戰浪潮之後的和平年代裡,確實也很難取得什麼更高的成就。

1977年,麥三世也走上了老爸的道路在海軍的立法事務部門工作,與議員們打交道。麥凱恩二世1972年被從越南戰場上換下後,當年就退役了,可以說是失意的,但他在軍中無疑還有不小的影響力,當然具體過程為何,恐怕沒有人能說明白了。三世的道路可能是二世根據自己的經驗精心打造的,也可能是家族友誼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慣性,自有人主動幫其鋪路。

Carol則在為議員Rousselot工作,看上去小家庭為進入政壇所做的準備已經完全駛入正軌。但1979年婚變發生了。

這場婚變始於中國之旅。4月,麥凱恩隨一個國會代表團前往中國,途徑夏威夷,遇到了在那裡度假的Cindy Hensley。

按照朋友們的回憶,兩人確實是狠狠熱戀了一番,Cindy在友人的信里寫的都是他,「喜歡年紀大一點、父親般的人」。但一段熱烈的婚外戀是否必然要結束婚姻?如果Cindy Hensley不是亞利桑那州知名企業主的女兒,麥凱恩會如何選擇?

總之,麥凱恩次年提起離婚訴訟,Carol接受了。日後人們當然會翻出這段舊事,麥凱恩還是比較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稱完全歸因於自己的「自私和不成熟」,而不是越戰的影響。這樣也成功地保護了自己的戰爭英雄光環。

Carol與麥凱恩仍然保持良好的關係,而且全力支持他的所有競選活動,怒斥來挖黑料的競爭對手。她本人後來再次為里根家庭服務,一度出任里根夫人的助理,最終負責白宮訪客事務。

政壇往事

麥三世認為自己雖然能做到少將,但估計無望延續家族的輝煌,離開海軍是遲早的事。他具備從事政治活動的潛力,但一是自己沒多少錢,二是作為四處漂泊的海軍人員,沒有地方根基,如果要想辦法在華盛頓或者海軍人員扎堆的地方選舉,也輪不到他。所以與Cindy的婚外戀是「自私」沒錯,但根本不是「不成熟」。

Hensley公司不是什麼全球聞名的企業,只要在亞利桑那州夠大就行了。它的故事也要從二戰講起,不過是另一個版本的美國夢。Jim Hensley在二戰期間是B-17轟炸機飛行員,在北海被擊落後得救,恢復期間發生婚外戀,與新歡Smitty閃電結婚。

出身平平的他走投無路,由哥哥指了條明道,一起在家鄉酒業大亨手下做生意。但政府對商家出售酒類的價格和數量一直有所管制,大亨就往黑市裡動腦筋。Hensley兄弟便和道上的人混起來。

1948年,兄弟倆被認定超量、超價賣酒。Jim被判半年監禁,哥哥判了一年,不過在申訴後,Jim改為緩刑。按照公開的說法,1955年Jim借錢創立了Hensley公司。可現在已沒人能說清,這樣一個前罪犯,如何獲得百威啤酒在鳳凰城的獨家經營權。

到1980年時,Hensley一家已經是當地的大人物。在麥凱恩二婚的婚禮上,年輕參議員William Cohen和Gary Hart作為伴郎出席,而麥凱恩的孩子們都沒有來。也許麥凱恩希望向地方實力派展現自己在華盛頓的影響力,但Cohen回憶說,「Hensley家族非常顯赫,我們兩個議員也許給部分人留下印象,但沒有帶來什麼衝擊……我們只是跑龍套的」。

(新婚夫婦)

無論如何,丈人對麥凱恩的身世還是很滿意的。新婚夫妻的婚前協定將兩人的財務完全分開,婚後也是如此,這恐怕更多地是為從政提供便利而已。Hensley一家不遺餘力地打造政治明星,為了讓麥凱恩結識更多地方要人,Cindy經常出面牽頭。

麥凱恩畢竟在華盛頓耳濡目染過,又和各路議員們打過交道,在亞利桑那州很快贏得了當地主流銀行家、地產商等的政治支持。正好第一選區老議員自己要退休,麥凱恩憑藉當地商界的加成順利拿下。妻子Cindy全身心地投入選舉中,畢竟政治已是兩個家族共同的事業。至於隨後的正式選舉,該選區本來就是共和黨的地盤,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人們大多隻留下麥三世老態龍鐘的印象,當年他也是意氣風發走在時代前列的。他的電視廣告長達兩分鐘,先體現自己的戰俘經歷,說如何鍛煉了自己,然後轉到在沙漠高速上駕車馳騁的鏡頭,體現亞利桑那州地方特色,並說:「如果你像我一樣,6年里都看不到日出日落,你就會真正珍愛我們所擁有的。」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感情油然而生,連競爭對手都說,這無疑是他見過最好的廣告,自己的只是些照片。

剛進國會,麥凱恩就被選為共和黨新入者的領袖,並與總統里根的政策保持一致。1984年的選舉也沒有費什麼力氣。他在華盛頓有人脈,和總統有私交,地方實力派又支持,在民間有榮譽,為他造就了一條多方共贏的坦途。

(里根與Cindy)

後面當上參議員什麼的,也都順理成章,不再贅言。但他在成為參議員之初,也遭遇過真正的挑戰,而且是自找的。1987年,查爾斯·基丁(Keating)的「林肯儲蓄貸款中心」被懷疑賬目有問題,但調查被5個議員阻撓,麥凱恩就是其中之一。最後中心果然倒閉,導致了「儲蓄貸款危機」。

調查發現,麥凱恩和基丁是私人朋友(在麥凱恩初到亞利桑那州「拜碼頭」時就結識了),在數年間合法收取了11.2萬美元獻金。麥凱恩家人多次搭乘基丁的飛機出遊。而就在麥凱恩阻礙調查前一年,麥凱恩的妻子和丈人還向基丁的一處商業中心投資了35.91萬美元,這都遠大於基丁的獻金了。

(基丁)

看上去麥凱恩家族也成了基丁騙局的犧牲品,官方調查的結論是麥凱恩「判斷力低下」,但沒有違法。麥凱恩償還旅行費用有所延遲,但因為旅行發生在任眾議員時期,所以參議院倫理委員會就沒有追究。眾議院則認為他已經不是眾議院的人,而且最終也還上了錢,就作罷了。兩邊一踢球,麥凱恩名正言順地過關。

麥凱恩的政治基本盤還在,那麼民意呢?似乎沒有損失多少。而且海灣戰爭爆發後,他以前軍官和戰俘的身份頻頻上電視,和媒體拉好關係,也在民眾面前刷臉,保持了很高的支持度。商界的支持一如既往,300萬美元壓倒第二名候選人的35萬。最終在1992年選舉中,他拿下了56%的選票。

本來美國國會議員就少有因為醜聞下馬的,麥凱恩這樣的參議員新星,共和黨肯定要保住。至於後面麥凱恩妻子藥物成癮,弄虛作假為自己搞處方葯的醜聞,就更難傷到他本人了。

(這張照片中的Cindy,頗有些《紙牌屋》女主角Claire的感覺)

到2000年,Hensley公司的啤酒分銷事業也蒸蒸日上,已經成長為全美最大的分銷商之一,年營收2.2億美元,2007年達到3.4億美元。但要讓麥凱恩入主白宮,這點家底還是不夠的,即使亞利桑那州地方商界都算上,也難有勝算。

不過常年擔任參議員,在多個委員會出任要職,已經足以吸引其他人的投資。比如希拉里·柯林頓的朋友琳恩·羅斯柴爾德女士,就成了沙特資助的麥凱恩中心的受託人。這種跨越兩黨的聯繫並不罕見,所以當年特朗普與柯林頓一家的照片曝光時,並沒有什麼好驚訝的。

插一句,琳恩·羅斯柴爾德夫婦,目前還控制了《經濟學人》21%的股份,如果《經濟學人》一併誇讚希拉里和麥凱恩,同樣沒什麼好驚訝的。

根據公開資料可以確定,Eranda Rothschild基金會是麥凱恩中心主要的捐助者之一,維基解密未經證實的文件則稱,2014年一年,中心就從沙特拿了100萬美元,從Eranda Rothschild基金會拿了30萬。

麥凱恩也許是吸取了基丁事件的教訓,在家庭生意方面比較謹慎,2008年選舉前還會主動避嫌,退出與酒類有關的投票。支持民主黨的評論員嘲諷說,「你不能在白宮運營公司」。當然,現在大家已經認識了特朗普……

五世而斬?

麥凱恩家族目前的窘境是沒有合適的接班人。他最大的兩個兒子是Carol二婚帶來的Doug和Andrew,雖然麥凱恩對他們還不錯,老大當了飛行員,老二在Hensley公司當領導,但恐怕不大可能繼承什麼政治遺產,而且兩人今年已經58和56歲了……

與Carol生了個女兒Sidney,已經51歲,在音樂行業工作,應該也沒有從政的打算。

和Cindy生的女兒Meghan,今年33歲,本人也有意願,可她最大的問題是,在同性戀等社會問題上採取「自由主義」的立場。2008年時,積極為老爸助選,爭取年輕人,卻最終因為本人「爭議過大」,而被大大壓縮了戲份。

越來越多的人在社會問題上轉向「自由主義」立場,確實是一種可能性,但從特朗普的勝選就能看出,由於經濟上的窘迫,共和黨的保守主義基本盤不僅還在,而且頗為「興旺」,麥凱恩家族的年輕一代,至少是走得太快了。

麥凱恩四世(一般稱他為Jack)現年32歲,曾是海軍直升機飛行員,麥凱恩死後,給他鋪路走向政壇的難度估計要增加些。

他的妻子是黑人,空軍預備役軍官,似乎沒有什麼顯赫背景,兩人在關島基地相識,應該也是真愛。

這段婚姻似乎更接近於麥三世與Carol的,但至少從政治功利的角度說,未來有可能為麥四世爭取到一些黑人選票。相比Meghan的激進,與黑人結婚,痛罵歧視黑人的白人,對政治家族而言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步調。

至於最小的James,今年30歲,作為陸戰隊員曾在伊拉克服役,延續了家族沖在前線的傳統。據稱,他不想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去陸戰隊而不是海軍,也許是表現之一。不活在陰影下,他未來從政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富翁、政客即使在大城市活動,或許還能保持自己的保守主義立場,下一代卻可能被「染藍」。共和黨精英本質上已經在貧富等方面脫離基本盤了(比如Cindy,其實在社會問題上也採取「自由主義」立場,對女兒應該也有影響),但很多人好歹還在地方上耕耘經營,然而,二代們的物質基礎往往與基本盤進一步脫離,在思想觀念上當然就更加漸行漸遠。這恐怕是所有共和黨大佬們都要面臨的問題。

自由主義思想是美國管制世界的工具之一,但只有對自身原有的立場具備「道路自信」的人才能真正使用好工具。現實是,大部分人不具備這種條件,工具的濫用會把「自己人」也變成信徒。

美國的選舉學過於發達,導致政客們更容易為了短期選票,販賣觀念,對思潮變動及其後果缺乏深入的洞見。

而那些作為工具的所謂「思想」,往往也和社會實際脫節,或者似是而非,在遇到社會矛盾時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反而加速激化,這是當前美國輿論衝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二代本人是否適合從政,也因人而異。即使像麥凱恩三世夫人那樣積極輔選的人,到了華盛頓也立即感到壓抑,不得不回到老家待了一年。(你說這華盛頓是有多壓抑啊?)

不過,即使麥凱恩政治家族衰落下去了,Hensley公司為基礎的經濟家族還在。只要能掌握住地方,未來還有可能包裝出新的麥凱恩議員。至少有經濟實力在,門生故吏們就不敢過於怠慢麥凱恩家族。

換言之,麥凱恩家族即使難以恢復到三世的政治高度,這個美國夢的活標本,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會延續下去。

從印第安戰爭殺人搶地開始,這算是第一代美國夢,至於印第安人就別做夢了。

狹義的麥凱恩家族當著蓄奴的種植園主,做的是第二代美國夢,那些「黑色麥凱恩」的先祖卻不會有多少好夢。

麥凱恩一世的叔叔參加爭奪殖民地的美西戰爭,搶錢搶地搶女人,已經是第三代美國夢。

麥凱恩一世從一戰打到二戰,見證了大國崛起,個人封官拜將,是第四代美國夢。

麥凱恩二世最終在越南碰了一鼻子灰,沒能看到稱霸全球的實現,但也算實現了個人延續將門輝煌的美國夢。

麥凱恩二世作為將門之後,他的夢已經比較特別了,不太典型。而同齡人、麥凱恩三世的丈人Jim Hersley的夢也許更真實一點,違法經營試圖積累「第一桶金」,說不清道不明地獲得獨家經營權,最終發跡。這種夢恐怕很對中國國內某些人的胃口。

麥凱恩三世的美國夢,綜合了兩個家族的力量和關係網,離巔峰只差一步而已,現在他永遠睡下去了。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的夢,卻不知何時會醒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媒:中國在中東擁有關鍵影響力
性侵嫌犯從日本警察局逃跑 3000人9天也沒抓住:警方鞠躬道歉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