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版天空之鏡,堆滿了地球人的垃圾

中國版天空之鏡,堆滿了地球人的垃圾

作者 | 鶴本

新媒體編輯 | 尚洛克

多年以後,茶卡鎮居民站在4萬個遊客面前,準會想起父親第一次帶他們去茶卡鹽湖溜達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茶卡鹽湖,一片白色蒼茫,沒有紅色的絲巾和紗裙隨風飄蕩。

十幾年來,茶卡鹽湖憑著一己之力,一步一步除魔殺怪,逆天登上了網紅之巔。它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偏遠不問世事的鹽湖了。它現在可是在網紅風暴的漩渦中心。

寧靜蒼茫的茶卡鹽湖 圖/攜程、馬蜂窩

成為網紅之後,茶卡鹽湖每天需要面對的,除了幾萬遊客,還有源源不斷的垃圾——新聞爆出,旅遊旺季,遊客無視垃圾桶,鞋套遍地亂扔,在高峰期,垃圾日產高達12噸,環衛工人每天工作13個小時,都清掃不過來。

現實就是如此艱難,一入網紅圈深似海。

——「什麼鬼天空之鏡,明明是個垃圾場?」

茶卡鹽湖的網紅之路

這,已經不是茶卡鹽湖的第一次遇上這種破事兒。

三年前,一篇控訴「天空之鏡」變成了臭水溝的文章出世,照片里的茶卡鹽湖遊客擠擠挨挨,原本應泛著鹽結晶映出的白光的湖面,湖水灰濁,雙腳一踩滿腳淤泥,哪裡有網紅照片里那股不吃人間煙火的仙味兒。

「天空之鏡」的眼淚 圖/網易

有網友感嘆自己來晚了,見不到茶卡鹽湖最原本的樣子。

2015年10月,茶卡第一次關閉景區,一直到2016的6月1日,才重新對外開放。2016年10月又再次關閉,歷經半年改造。2017年11月繼續休養生息,今年4月重新開放——相當於旅遊界的休漁期,休息好身子骨再接客。

重新開張的茶卡鹽湖,多了好些旅遊配套措施,每日限流5萬人,並網路門票預售,監測遊客人數,但似乎還是沒法消化烏壓壓的人群。常住人口只有2000人的茶卡小鎮,旺季高峰每天要接納4萬名遊客。

接踵而至的遊人 圖/網易

據資料顯示:

2011年茶卡旅遊接待人數2.64萬人,

2012年接待人數5.42萬人,

2013年上升為16.02萬人,

2014年增長為48.15萬人。

2015年遊客達到130萬人次

2016年達到195萬人次

2017年達到276萬人次。

2018年從4月26日至6月25日,與去年同期相比,遊客量增長71%。

天時、地利、人多 圖/騰訊

茶卡鹽湖可以說是見過世面的網紅了,經歷了名副其實的爆發性增長。

老藝術家第一次聽說茶卡鹽湖,大概是在2012年。那時它還算是個小眾景點,旅遊達人們拍的茶卡鹽湖攝影攻略傳遍網路,中國版的「天空之鏡」由此打出名堂。

中國版的「天空之鏡」 圖/攜程

其實比較古早、旅遊界公認的天空之境,是南美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但中國版的「天空之鏡」出現得太及時,正好切中中國遊客的「短時間旅遊」的需求——畢竟也沒那麼多假期。青海沒那麼貴,也沒那麼遠,就在家門口,幾個小時就可到達「天空之鏡」。

天地交融的烏尤尼鹽沼 圖/馬蜂窩

與此同時一大波旅遊雞湯風靡網路,什麼「不受塵世污染」「人間仙境」「人一生必去的N個地方」……老藝術家對這些煽情的辭彙有著天然的警惕。

生活在都市叢林里的居民,渴望被自然的力量感化和征服,但當人們逃離了都市,去到所謂的世外桃源,又會猛然發現都不過只是人間——天堂,一樣會有垃圾。

到底是這一屆遊客不行

還是旅遊景點不行

茶卡鹽湖的垃圾事件,有人大懟中國遊客素質不行。

中國遊客熱衷旅遊大概也可以說有十年了吧?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把旅遊的禮儀學習好,乖乖地將垃圾扔到垃圾筒?看看日本,垃圾不落地,自己拿回去扔……

日本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 圖/蜂鳥網

不過這次老藝術家看,也不止是遊客素質的問題,是中國旅遊界常見的通病。

「天空之鏡堆滿了垃圾」,「大理的洱海變成臭水溝」,「麗江的艷遇和酒拖一條街」,「雪鄉的宰客事件」……城市將旅遊資源當成了賺錢工具,可天然的資源也會被消耗。那些旅遊業蓬勃的城市,環境生態紛紛走著下坡路。

國外也是一樣的:威尼斯居民曾上街抗議抗議旅遊嚴重影響生活環境,巴厘島曾處於「垃圾緊急狀態」,秘魯的世界古迹印加步道,還曾警報過度擁擠將導致山體滑坡。

同樣成了網紅的冰島,房價蹭蹭往上漲,成為2017年房價增長最快的國家。而且,人口只有33萬人的冰島,2017年接納220萬遊客,在這輪大潮之中,首先淪陷的是公共廁所——因為廁所實在供不應求,你或許還能在景點找到遊客的便便。

什麼自然資源,都是有限度的呀。

自然生態也有底線 圖/搜狐

那麼,別人家是怎麼把控這個限度的呢?

旅遊大國泰國,可以說是全世界遊客的遊樂場了。它有非常多的海島資源。我去過一些泰國的小島,每天限流幾百人,不允許遊客帶來一丁點垃圾,不可帶走一顆石頭一隻龜,而且定期封島,讓環境自我修復。

比如泰國的瑪雅灣,確實蠻火的,最近泰國關閉了沙灘,讓珊瑚礁和水生生物重新生長。並且重新開放會將人流控制在2000人以內。

直擊心靈的瑪雅灣 圖/搜狐

不丹就更嚴厲了,因為喜馬拉雅山,七八十年代時不丹在背包客當中很火,而現在不丹每年僅接待7500名入境遊客。不丹還將森林覆蓋寫進憲法的國家:森林覆蓋不得低於國土面積的60%。

年輕人不談環保,因為感覺太老土太嚴肅了,可一向調皮的老藝術家,這次想很正經地說一句:不注重自然本身的回復能力與周期,你想看的美景,將來可能一個不剩。

世界那麼大,我還沒來得及去看看呢。

本文經九行授權發布。

九行 |《新周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台

專註於研究一切不正經的旅行的藝術

你的城市有什麼值得觀察?不如來看看診療單

「覓食計」「排行榜」「格調局」「讀城記」

分分鐘十萬靈感

九行

猛戳二維碼,帶你喳火箭雲旅行

| 好文精選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遺產地理 的精彩文章:

貴州梵凈山申遺成功

TAG:世界遺產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