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為何不過江?無臉見江東父老?其實還有這個重要原因

項羽為何不過江?無臉見江東父老?其實還有這個重要原因

原標題:項羽為何不過江?無臉見江東父老?其實還有這個重要原因


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一直被看成是英雄壯舉。 《史記·項羽本紀》寫到項羽不肯過江時,傾注了無比激情,成為《史記》最精彩的片段。


《項羽本紀》是這樣寫的: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對項王說:江東地方雖然小,但也有千里,數十萬人,大王足可以重新起兵,還請大王快過江。項羽大笑著說: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而且與我一同起兵的八千江東子弟,今天卻沒有一人回來,就算家鄉父老可憐我,願意接受我,我也沒臉見他們。然後又指著自己的馬說:我這匹馬多年來一直跟著我,是一匹千里馬,還希望你帶過江去。


這段流傳千古的文字,讓多少人為之心潮澎湃,多少人扼腕唏噓。項羽不肯過江一事,自然也成為幾千年來人們議論評說的熱點。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是歌頌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概的,這也是大多數人,對項羽不肯過江的態度。 杜牧的《題烏江亭》一詩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這是認為,項羽應該渡江,以圖東山再起。


現代歷史學家評價項羽時說,項羽英雄一世卻沒能戰勝自己的自尊心!放棄了一線生機。臉皮太薄,太愛面子,不夠"厚黑"。 總而言之,人們認為,項羽是有條件渡江的,只是受不了委屈。


然而,如果我們分析一下當時楚漢形勢,就會發現,即使是項羽渡過烏江,也是不會有好果子吃的,他並不是礙於面子,而是沒有可能性,過江與不過江結果差不多。 自從固陵戰敗後,項羽就連連敗退,一路退到垓下,垓下突圍又逃往東南,一直逃至烏江邊。


由此可見,他早有退守江東之意,並且是一路逃奔。 他跑到江邊也就是這個意思,這是原來的計劃。可嘆的是,迎接項羽的只是一舟一槳一亭長,若是一支大軍,估計他還是要過江的。


這烏江亭長,本意是救項羽,可是項羽一見孤零零的一個小亭長,反倒失去了信心。 考察當時的形勢,項羽即使是過了江,即使是手中尚有一些部隊,過江後也沒有好結果的,因為江東早已不是他起兵時的江東了,這時的江東已經是劉邦的地盤了。


《史記·東越列傳》記載:"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所謂鄱君者也,從諸侯滅秦。當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這已經清清楚楚說出了,楚漢戰爭一開始的時候,東越人已經佔有今湖南、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湖北東南,並且"不附楚";劉邦攻打項羽的時候,東越人是站在劉邦一方的。江南廣大地區已經不是當年項羽起兵時的局面,已經成為劉家天下。項羽手下已經沒有多少軍隊,要在江南重新打下一塊地盤已經是十分困難的事了。這些他項羽自然瞭然於心。


然而,一息尚存,還要掙扎,於是,項羽還有渡江一搏的想法。可是看到了亭長,心又涼了。亭長說的"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明顯是安慰項王的假話。這對項羽反而是一種不良刺激。 項羽見渡江是死,不渡江也是死,還不如死得"丈夫"一些、慷慨一些,於是說出了無顏面見江東父老等話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假如可以重來 的精彩文章:

因別人名號比自己更有震懾力,就起兵造反,劉邦說:他非死不可
這個廚師膽大包天,居然活活餓死國君,但後世稱他為飯館業祖師爺

TAG:歷史假如可以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