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誰在把音樂「廢柴」送進音樂學院?

誰在把音樂「廢柴」送進音樂學院?

文 | 張燚

一年一度的音樂高考季再次來臨,在2018年又將有重多學子進入大學的音樂院系。在你心目中,音樂專業的大學生應該什麼模樣?別管是不是音樂天才,總不至於是五音不全亂跑調的音樂「廢柴」吧?總不至於磕磕巴巴不識譜吧?總不至於學了半年鋼琴、手指跑不動就考上鋼琴專業吧?

不好意思,音樂學院中(現在絕大多數音樂系都已在名稱上升級為「音樂學院」),有著大量這樣「不至於」的大學生。在這裡,教師教得艱難、沒有成就感,學生更是學得痛苦,不僅生命中最寶貴的青春被耽誤數載,甚至人生道路都被往壞處扭轉。

音樂專業具有特殊性,它需要從業者在先天上就具有音樂才能,在兒時就具有優渥的音樂環境(9歲之後再想提高音樂商數幾乎沒有可能)。其對天分和童子功的要求不僅不同於經濟、醫療、法律等行業,甚至也遠比同為藝術門類的美術、表演要苛刻。但現實卻很揪心,全國音樂學院、音樂系中絕大多數學生都不符合上述要求,甚至根本不喜歡音樂,在音樂中找不到存在感。

誰在把音樂「廢柴」送進音樂學院?

那麼,是誰把根本就不適合以音樂為專業的孩子送到音樂學院?答案很可怕,因為這並不是某個人偶然犯下的錯誤,而是有強大的系統作為支撐和保障。

首先是教育管理部門。教育管理部門主導的大學擴招並沒有伴隨著教育轉型,不過是單一的人數劇增。藝術教育更是大學擴招的重災區,因為它不需要多少硬體的投入,其教學質量也很難評估。大家都知道音樂考生的文化分數線要比普通考生低很多,這當然有道理講:一個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優秀,音樂天才不見得文化課成績也好,音樂學習佔用大量時間會影響文化課的成績……然而,實際上卻是隨著大擴招以及花樣百出的賄考,音樂學院招來大量奔著超低文化分數線而來的五音不全的大學生。

其次是音樂學院。無論是獨立的音樂學院還是綜合大學中的音樂學院,都希望自己多招學生,因為多招一個學生就多一份財政撥款和學費,多招一個學生就在學校中多一點話語權、在社會中多一點影響力。隨著高等教育中音樂學院數量的自少而多、規模的由小變大,為了達到招生數額只好放寬專業標準,以爭取越來越少的音樂考生。

第三是音樂培訓機構。音樂培訓機構沒有公帑可花,一定要賺錢才能維持運營。賺錢就要有學生,於是它們的大量精力都用在了招生、市場營銷方面,充斥虛假宣傳,比如包上大學、畢業出路多等。事實上現在大專劃線已低至200分以下、本科線多在300多分,不用學習音樂也能包上大學;就業所謂的教育部、文化部、公安廳以及創辦傳媒公司等不過是罔顧概率的瞎扯。更可怕的是,培訓機構都會為音樂高考評委進行利益輸送,同時把不適合學習音樂的學生輸送到音樂學院。

第四是高中教師。音樂培訓機構利益輸送的對象還包括高中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機構在教學方面不作為——因為這很難並且見效慢,在招生方面卻很下功夫,請高中班主任、老師代為招生,招一個學生的回扣就達到數千甚至數萬元。高中生對大學幾乎一無所知,在老師「循循善誘」下很容易「被從藝」「走上藝術道路」。

第五是高中。高中的使命絕不是其宣傳的教書育人,而是心照不宣的「升學」。大家都知道藝術院校文化分數線低,所以很多高中、尤其是生源差的高中都會辦「音樂特長班」。「特長班」學生的共有特點是文化課成績差,至於「特長」怎麼樣卻沒人管,反正專業考試都能過關,而且是高分過關。

為什麼音樂考生都能考高分?這就涉及到系統的第六個方面:評委。高考中賄考最嚴重的就是音樂專業,因為其必須面試,因為其考生規模比同樣需要面試的影視表演規模要大很多。這個「破財免災」的五音不全學生專業考到95,那個沒打招呼的五音不全的學生怎麼辦?給個80吧。於是在分數上大家都成為優秀的音樂人才了。當然,評委也有「用心良苦」的說辭:「如果不給高分,學生都不『音考』了,音樂學院不就辦不下去了嗎?」

第七是以自行授課的音樂教師(包括音樂學院的教師)。他們為了賺取課時費,也會和音樂培訓機構一樣進行虛假宣傳,並在考試時「打點評委」,同時再於學生身上薅一把羊毛。

第八,學生(或監護人)當然也不是完全無辜。自己喜不喜歡音樂自己最清楚,自己是不是五音不全稍有自我評價能力就知道。輕輕鬆鬆上更好的大學、輕輕鬆鬆當明星,這世界哪有這麼簡單的事?全國這麼多音樂學院、每年畢業十幾萬音樂學生,成為明星的有幾個?萬中無一。虛榮再加上不懂簡單的邏輯和概率,就等於在臉上寫下「易騙型人格」。

八害合力,終成面前惡果、苦果。大多數音樂專業學生不僅沒有童子功,並且算不上「半路出家」,而是臨到高二甚至高三才想到「音樂捷徑」。然而生命本沒有捷徑,即便你拿到更好一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果沒天分、不喜歡、不擅長,最終不過是多走一段彎路甚至一輩子誤入歧途。

教育是良心活兒,物慾強的人去街上「碰瓷」去偷也不要涉足教育——當然筆者絕非在鼓勵偷盜和「碰瓷」。被「碰瓷」或被偷不過是一時一物之失,被教育引偏卻會貽誤終生。現在招生規模這麼大,音樂學院中當然不可能都是音樂天才,但是,音樂專業大學生必須有基本的樂感、對專業有基本的興趣,千萬別把不適合從事音樂專業的人送進音樂學院。這是音樂學院招生的底線,也是音樂教育從業者良心的底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