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老師——從政53年,升遷28次,被稱讚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陳廷敬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後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於此,故名「皇城」。皇城相府是建於明清時期的官宦宅居建築群,分內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庄巍峨壯觀,斗築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陳廷敬,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山西晉城市人,陳氏家族在明清兩代,科甲鼎盛,人才輩出, 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其中最顯赫的,當然就屬陳廷敬了。順治十五年(1658年)陳廷敬進士及第,後改為庶吉士。康熙即位後,陳廷敬授起居注日講官,累遷翰林院侍講學士,掌院學士,日值弘德殿講經,深受康熙帝器重,被康熙皇帝讚賞道:「每日進講,啟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帝剪除鰲拜勢力之後,朝廷之中的局勢也開始發生改變。此時的康熙朝廷,看似平靜,卻暗潮洶湧。隨著索額圖和明珠兩人的權傾朝野,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索黨和明黨,兩人同樣為康熙重臣,表面上一團和氣,卻各懷野心,巴不得打倒對方,獨掌朝綱,又分別支持皇子以爭奪大位(明珠是大阿哥胤禔的死黨,索額圖則全力支持太子胤礽)。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他們拚命拉攏人才,對於皇上頗為器重的陳廷敬,他們當然不會忘記,紛紛向陳廷敬封官許願以讓其加入自己的陣營。
面對「索」黨和「明」黨的親近拉攏,陳廷敬表現得相當理智和聰明。他知道兩黨相爭,必然是兩敗俱傷,自己唯有清清白白,兩不相幫,一心為皇上著想才是正道。陳廷敬在朝中站穩腳跟後,果然不負康熙重望,在處理政務和上諫時,權衡利弊,考慮周全,很快就成為了康熙帝身邊必不可少的近臣。正是憑著自己的卓越的人品和辦事才能,陳廷敬才能和明珠、索額圖坐到同一個位置之上,也正是因為他心裡只有國家社稷,所以才能不被任何一派拉攏過去。他不同於明珠之滑(有萬花筒之稱),索額圖之奸,陳廷敬表現出的,完全是一種老成謹慎,正直清廉的正面形象。陳廷敬為政清廉,《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評價。他在提倡別人廉潔的同時,也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官居吏部尚書時,陳廷敬曾嚴飭家人,有行為不端者、有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禮部上任,曾立下規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託,禁饋遺。」在掌管戶部期間,陳廷敬曾爬梳積弊,令錢法一清。
陳廷敬是個頗有成就的學者兼詩人。平生勤於寫作,幾無擱筆 。他曾將《午亭文編》送呈康熙御覽,被康熙誇為「擬諸姚房李杜」,所作各體詩「清雅醇厚,非積字累句之學所能窺者」。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政治的風煙遠去,陳廷敬流傳千古,能夠讓大家記住的,卻只有他主持編纂那部《康熙字典》。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下詔,命令張玉書、陳廷敬領導編纂一部大型字典。編纂開始後的第二年,張玉書就病逝了,陳廷敬獨自擔任總裁官。《康熙字典》是我國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辭書,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全書共42卷,計47035字,這部字典的編輯,在文字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為後來字典編纂奠定了基礎。陳廷敬領導編纂這部字典時,已是70多歲高齡,這部中國文化史上首部辭書,是他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之作,也是他給後人留下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陳廷敬從政53年間,歷經28次升遷,一直做到文源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歷任經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成為康熙朝有名的重臣。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 )三月,陳廷敬病劇,康熙帝遣太醫院診視,四月去世。康熙親作輓詩悼之,謚文貞。《清史稿》中載康熙皇帝「深惜之」,親筆為他寫下了輓詩:「世傳詩賦重,名在獨遺榮。去歲傷元輔,連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勵,國典玉衡平。儒雅空階嘆,長嗟光潤生。」康熙皇帝對陳廷敬更廣為人知的評價是八個字:「寬大老成,幾近完人」。王躍文曾這樣讚揚他: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延禧攻略中的納蘭純雪——權臣明珠的曾孫女,家世顯赫卻晚景凄涼
※多次變節而屢獲高位——歷仕十位皇帝的宰相,死後還被追封為王
TAG:歷史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