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宗教信仰到學習的意義

從宗教信仰到學習的意義

信仰

信仰指的是對某種思想宗教的信奉,也可理解為對某人某物的敬仰,並以之為準則去為人處世。

很多文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錯了,每個人的信仰,從誕生那一刻生開始就有了,信仰與生俱來但又不是固始不變的。

從父母,師生,社會人文環境,以及際遇學識等等因素,信仰會隨著這些變化而變化。從你嗷嗷待哺父母給你餵養的方式開始,信仰的烙印已經產生,從父母跟你講這個可以,那種不行時,信仰已然逐漸成型。

當你懵懵懂懂站在先生面前,在戒尺下接受啟蒙,你已然接受並開始一種信仰的認知與學習,這種信仰不一定來自老師,也可能是你的同學,或是書本上的某一位哲人的思想。

當你放下手中的書卷,在社會上開始自力更生時,你所處的社會形態以及人文環境,你已經在給自己的信仰做出選擇了。

隨著社會閱歷與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後,你的信仰基本定型,除非有人能給你當頭棒喝,或是發生了足以摧毀你心理的大事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懷疑人生」。

所以說人沒有信仰,或是說自己沒有信仰的人,要麼是大師級別的哲人,能構建自己的思想體系,並身體力行影響一代或是幾代人。要麼是妄人,行思混亂沒有邏輯,對自己的信仰產生懷疑迷茫,看是堅強的張牙舞爪,其實是內心的極度脆弱。

可惜的是哲人不常有,而妄人常有,因為中國的哲人,上下五千年能算得上大師級的哲人,絕對不會超過你碗里的米粒數。

信仰≠迷信

如果你出生在中國這個地方,就別說自己沒有信仰了,諸子百家,朱熹,二程,王守仁....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只是你不自覺而已。

適合普羅大眾的。是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截止清末民國初期,這三家的學說如付骨之髓,深深烙印在普通民眾乃至達官顯貴各個階層的心裡。

信仰是不應該由統治者來推行的,而是應該由民眾自己去適合,封建時代的統治者為了愚民,往往摻雜一些修改一些,以致失去思想上的純粹,以致後來人陷入了邪魔外道,成為傀儡,愚昧無知。

因為不純粹的思想會讓人心智不明,往往信仰的極致是迷信。欲滅其國先斷其文明,欲制人先制其腦誅其心,所以統治者為了偷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建廟樹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你看看滿世界的廟宇教堂,其實是肉食者對你無言的勸說,看,那是榜樣,跪下去,信我你就永生了。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造神危害的是那些容易陷入迷信的人,抹去人的天性,奴役,使人臣服。所有造神誘導誤導的宗教信仰,都不是真正的信仰。該真正信仰的不應該是某個神,是學說,是思想規則,是天道。

太祖一代天驕,雄才偉略,看到眾生愚妄,才會有後來的打倒牛鬼蛇神破除封建的舉動。

其實經是好經,就是歪嘴和尚太多了,念到最後全然歪了,甚至背道而馳。

有人問我,信佛嗎?有人問我信道教嗎?問我信...我說只要是名門正派我都信,因為這些宗教大部分都是導人向善的,是探究生命的終極意義的,是前人先賢的智慧結晶,我為什麼不信?

拿佛教來說,釋迦佛的教義是慈悲濟世,普度眾生。就道家的教義是順應天道,道生一,一分陰陽,三生萬物任其演化生長,又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物競天擇任其自滅,講的是自然。儒家的天下為己任,智啟眾生蒙昧。無一不是講究處世之道,本質都是好的,但如果賦予色彩往往質變。

文化思想的沿襲構成了文明的傳承,所以不管你願不願意,其實你一開始就已經不自覺地傳承了,人是群居動物,周邊的環境人文思想,無一不影響著你左右你的行為。

而我們要做的是沿襲之後,進行更正,從而達到適合自己時代的經世致用。而不是一味地迷信,也不是一味地批評,否定。

學習的意義

怎麼去區分宗教的好壞,怎麼知道自己的信仰,怎麼去蕪存菁甄選適合自己的信仰?這些都是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

學習是為了求知,而真知是在質疑否定後留存下來的,所以學習是一種態度,質疑思考才是學習的本質,這樣的學習才會進步。

................................讀書筆記,寫一半叫吃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故事的豆花哥 的精彩文章:

TAG:有故事的豆花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