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艦、釁端和阻止覲見,再度成為清政府的外交「勝利」

軍艦、釁端和阻止覲見,再度成為清政府的外交「勝利」

覲見,再次成為法方壓迫清政府屈服的利器。大皇帝「一視同仁」的原則再度被運用。消弭隨之而來的,是1844年9月開始的中法談判。由耆英與法國專使拉萼尼進行的中法談判,完全是中美談判的重演。軍艦和釁端和阻止覲見,再度成為清政府的外交「勝利」。為了取得這一「勝利」,清政府談判代表欽差大臣耆英,不僅於1844年10月24日與法國專使拉萼尼,在廣州城郊的黃埔簽訂了共36款的中法《五口通商章程》,即《中法黃埔條約》,使法國取得了與英、美同等的權益;而且,耆英還因法國對華貿易額較小,從通商中所獲不多,恐其不會善罷甘休,特別請求道光帝同意對天主教解禁。1844年11月11日,道光帝批准天主教弛禁。爾後,耆英又將馳禁範圍擴大到基督教的各教派。

耆英像

道光皇帝像

廣州黃埔

從此,被明令禁止了120年的基督教,復甦於中國大地,並以猛烈的勢頭持續發展。《中法黃埔條約》第22款規定,在各通商口岸,「法蘭西人亦一體可以建造禮拜堂、醫人院、周急院、學房、墳地各項……倘有中國人將法蘭西禮拜堂、墳地觸犯毀壞,地方官照例嚴拘重懲。」由此,西方的傳教士可以自由地在各通商口岸傳教。他們中間固然不乏真正的傳播「福音」的使者,但不少是從事侵略活動的偽善者。他們的活動,以大量的教徒和不間斷的教案為後果,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風浪。

毫無疑問,清政府並不是由於「一視同仁」而主動與美國、法國簽訂條約的,而是迫於美、法的壓力。在引起釁端、進京覲見與損害中國權益條約比較中,清政府按照其陳腐的標準,「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了簽約的道路。但是,在談判過程中,「一視同仁」的原則又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清政府官員對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片面最惠國待遇、軍艦進入中國港口等項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的條款,並未引起關注,毫無顧惜。這也反襯出清政府此時對作為中美、中法條約藍本的《中英虎門條約》及其附件,仍然沒有清醒的認識。傳統的對外體制和外交觀念,依舊左右著他們的思想,這使得中國人民的權益繼續遭到損害。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茅海建:《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吉田松陰亞洲侵略思想的形成:亞洲或成為日本對抗西方的第一線?
狂熱的特殊主義道德觀,侵略亞洲竟成「仁者之業」?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