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妻藏屍冰箱案:嫌犯被判死刑,兇手如何「煉成」?
今天上午,備受關注的上海殺妻藏屍案一審宣判。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後一審判處被告人朱曉東死刑。罪犯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正義得到了伸張。但我們不應該就此打住,如何避免類似悲劇重演,是我們應該繼續去思考的。犯罪嫌疑人朱曉東從一名可愛的嬰兒,最終成為一名遭人唾棄的殺人犯。其中看似偶然,卻暗藏著必然。
原生態家庭帶來低自尊和情緒壓抑
朱曉東母親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陪伴他長大,最後也是母親帶著他去自首。
朱曉東10歲那年,父母離婚,他跟著母親生活。據法制日報報道,朱媽媽說,在她眼裡,兒子很乖,從小不願意多說話,吃苦、吃虧都不和媽媽說,怕母親擔心。
婚前,一家三口在一起,一定不幸福,要不也不會走到離婚這一步。離婚之後,朱曉東不願多說話,很乖,從這種表現也可以看出,朱曉東在父母離異後過得也不太好。
他可能將家庭不幸福的責任歸因於自己,認為自己不可愛,是負擔。有了這種認識,他才會表現得很乖,很聽話,不給父母添麻煩。但實際上,朱曉東選擇了封閉自己,他的不良情緒從此沒有了出口,他假裝對外界不在乎,以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
一旦一個孩子封閉自己,他就不再尋求從父母那裡獲得正面的讚揚和肯定,而正是這些正面的回應和讚賞,才讓孩子獲得自尊和力量。否則孩子得到將是羞恥感,這些痛苦感受包括覺得自己是另類、有缺陷、無價值、可憐,以及抑鬱和絕望。
這可以從案發後,朱曉東和母親的互動得到印證。在案發105天後,實在瞞不過去了,朱曉東才想到尋求母親的幫助。而且在自首當天,朱曉東一直跟著父母,但幾乎一言不發。
在朱曉東自首之後,朱曉東與父母幾乎沒有交流。雖然處於在押狀態,但探視和寫信總是可以的。他母親告訴記者, 「除了轉達了他需要什麼信息以外,連他寫的一片紙都沒有再看到過。」
可見親子之間的溝通多麼缺乏,這也充分說明了朱曉東的家庭屬於典型的情緒壓抑型。這種類型家庭的成員往往壓抑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和困難很少找親人傾述,或者尋求親人的幫助。這也導致情緒壓抑型的人,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不能自拔,容易走極端。
低收入和高期望的衝突
朱曉東小時候自我封閉,情緒壓抑,學習成績不太好,上了一個職高之後,就參加工作了。由於學歷不高,只能去做商場去做商品陳列員之類的工作,收入比較低,但朱曉東對自己的期望值還是挺高的。
20歲的時候,朱曉東報名參加了東方衛視的一檔選秀節目。節目組介紹他是上天派來的孩子,擁有「乾淨得讓人心動的臉龐,純凈如初的眼神,眉宇間,還透漏些內心的細膩」。參加選秀最終沒能改變朱曉東的命運,他還是回到商場,不是做陳列員就是做促銷員。然而,他心中依然對自己有著理想化的定位。
所以,雖然收入不高,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破舊小房子里,但朱曉東生活標準不低,他只喝瓶裝礦泉水,穿名牌,出入夜店。他經常換工作,平時很少與同事交流溝通,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中。朱曉東靠著對自己理想化的臆想,來抵消低自尊帶來的挫敗感和羞恥感。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幹。所以,朱曉東活得很分裂。唯一可以讓他感覺良好的,是上天給了他一副好皮囊。這讓他能夠出入夜店不花自己的錢,女友換了一個又一個。
結婚讓曾經傷痛浮現
就在這分裂痛苦的時候,一個死心塌地的獵物出現了。
楊儷萍,同樣是上海本地人,是親友眼中的「乖乖女」,從小聽話懂事,從不讓父母操心,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任教於重點小學,收入也比朱曉東高出幾倍。
也許朱曉東剛開始只是把楊儷萍當作一個艷遇來對待,卻不料楊儷萍跟他玩真的。她長得漂亮,有學歷,收入高,寧可自己網上買便宜衣服,也捨得花錢給朱曉東買奢侈品。最關鍵,還對他言聽計從。
這給朱曉東帶來了幻覺,他感覺自己遇到了公主,公主可以滿足他的所有需求,甘心為他撫平所有傷痛。這種完美戀人勾起了他心底沉睡的記憶。很小的時候,他感到孤獨、弱小、無助,希望與母親成為一體,以獲得力量和全能的感覺,他向母親傾述、祈求甚至哭訴,但很少獲得及時的回應和撫慰,於是他絕望了,關閉了自己的內心,將傷痛深深埋在心底,以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直到這個完美戀人出現,喚醒了他沉睡的記憶,復活了他曾經的傷痛。但一個完美的公主畢竟是不存在的,在最初的激情之後,他迎來了幻滅。
壞小孩的絕望帶來毀滅
朱曉東與楊儷萍的確曾經把對方當作完美的戀人,否則,這兩個在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家庭環境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的人,不會最終走到一起,並結下一個永遠打不開的死結。
朱曉東起初將妻子當寶貝一樣寵著,他極力表現,做家務不遺餘力,哄老婆開心也是下足本錢。他像個小孩子一樣,擔心別人搶走了自己的寶貝,所以對老婆跟得很緊,將老婆的微信微博關閉了,每個電話都查得清清楚楚。
這多麼像朱曉東嬰兒期的表現啊,他很無力,很沮喪,希望與母親融為一體,希望從她那裡獲得力量和撫慰。只不過,現在他是一個成年人了,但思維還停留在嬰兒時期。這就是典型的巨嬰。
理想戀人的幻想破滅後,他選擇了對抗和逃避。5月28日,兩人結婚。6月,朱曉東外遇被發現,他給老婆寫下保證書。8月,朱曉東再次外遇出軌,並被妻子發現。兩人於是去離婚,但是妻子在民政局「以死相逼」拒絕離婚,所以沒離成。
據朱曉東供述,10月15日,兩人去杭州旅行,但由於自己沒有訂到滿意的酒店,引起了楊儷萍的不滿;後來返程時,朱曉東又沒買到高鐵票,楊儷萍和他吵了一架。
一路上,他都試圖安撫楊儷萍的情緒,但直到10月17日早上,楊儷萍還在抱怨。事發時,楊儷萍半靠在床上,朱曉東站在床邊,左腳跨在床上,雙手掐住了她的脖子。一條鮮活的生命就此隕滅。
朱曉東此時的表現,真的像一個弱智的孩子,他聽不下去了,而妻子一直在嘮叨,怎麼辦?讓她閉嘴咯,於是悲劇發生了。這就像一個絕望的孩子,狠心地將一件惱人的玩具毀滅。
從朱曉東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他今天的悲劇,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埋下了種子。在舉國上下追求成功人生的大背景下,希望這起案件能夠帶給社會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去真正關心每一個成員的心理健康。這是多麼緊迫又多有意義的事情啊。
延伸閱讀
殺妻藏屍冰櫃案:兇手之外還有禍首!


※三大視頻網站,六大影視公司,聯手抵制天價片酬,不能超過5000萬
TAG:慘淡愛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