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戲為什麼這麼火|大象公會
中國有那麼多朝代,為何古裝劇創作者獨獨熱愛清朝,尤其是清朝的宮廷呢?
文 / 劉思遙
繼抗日劇、諜戰劇靠政策壟斷屏幕數年之久、讓觀眾們徹底審丑疲勞後,令人熟悉的清宮戲又回來了。
8月13日,最新的清宮宮斗劇《延禧攻略》以單日播放量6.5億,刷新了全網電視劇+網劇的播放記錄。
?
?
●
全網電視劇+網劇的播放記錄被延禧攻略在8月13日刷新
唯一能對《延禧攻略》構成威脅的,是8月20日開播的《如懿傳》。跟《延禧攻略》一樣,它也是一部「清宮戲」。
近30年來,「清宮戲出爆款」算得上中國影視行業的共識。而且,從早先的《康熙微服私訪記》《還珠格格》,到近年的《甄嬛傳》,熱門清宮戲都不會火上一時,而是不斷重播,長期霸佔著中國人的熒幕。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清宮便已成為古裝劇導演編劇的富礦。豆瓣網友「時光荏苒」匯總了大陸90年代製作的926部電視劇,其中古裝劇185部,而以清朝為背景的就有63部,佔了三分之一。
?
?
●
和清朝相比,有些朝代的古裝戲題材少的可憐,比如五代十國,僅有南唐後主李煜的故事被搬上了熒屏
在《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乾隆王朝》交相轟擊觀眾視網膜的2000年代,對清宮戲熱潮難以理解的人們,甚至一度提出中國演藝圈被滿族壟斷,因而樂於吹捧其祖先的陰謀論。
除了捕風捉影,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可靠依據。但問題依然存在:中國有那麼多朝代,為何古裝劇創作者獨好清朝,尤其是清朝的宮廷呢?
大清完了,大家來看清宮戲
1912年,宣統退位,清朝滅亡,中國從帝制走向了共和。
相比於歷代政權更迭必然伴隨的大洪水,大清的死相實屬安詳,除了武漢、南京等少數城市經歷戰事,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在安穩的日常生活中走進了新時代,既無戰禍,也無需顛沛流離。
因此,這次政體變化對於社會的影響,主要在於思潮解放方面。而對於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們的八卦心。
這一次,新政府不再壟斷前朝的資料、信息和解釋,民間只要願意,可以以諸多方式搜羅和大肆傳播昔日王公貴族的秘聞,無論它是否靠譜,都不用擔心大逆不道的罪名。
民國初年,清廷禁史是坊間最愛的話題。剛剛被消解的權威永遠具有最高的談資價值,無論法國大革命後的凡爾賽宮荒淫故事、蘇聯解體後的克林姆林宮往事,還是改開後流傳的主席秘聞,都是同樣邏輯。
大量離開紫禁城的前宦官、宮女也熱衷於接受媒體採訪,把他們在後宮所見所聞當做一種可以變賣的無形資產。關於前清的野史筆記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其中以1915年中華書局排印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觀》搜羅最廣。
?
?
●
印刷於1917年的《清朝野史大觀》
在12卷,共計一百多萬字的《清朝野史大觀》里,你可以找到幾乎所有清宮戲常用的經典橋段原型。比如順治為妓女董小宛出家、雍正把傳位詔書中「十四子」改成「於四子」、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是為了看望生父,二是為了泡妞。
這種野史大合集初看不顯眼,但到日後並未學習過傳統文史的劇本作家開始寫戲說歷史戲時,就立即凸顯出了意義。
唐宋以來的野史,大多以文人筆記彙編,或單篇文章的方式傳世。搜羅這些零碎記載拼接成一部劇作,需要作者有相當的文獻學功底,而且勞神費力。所以,你能在電視熒幕上看到的清代之前的歷朝歷史人物故事,大多出自傳統戲曲、話本小說里現成的人物設定。
例如,楊家將故事出自明代話本小說《楊家府演義》,包青天的故事出自清代的《三俠五義》、《七俠五義》。而說王安石是狸貓精的段子,雖然非常符合近年的玄幻風潮,但由於出自文人筆記,而少有人提起。
清朝野史的爆紅改寫了這一規律,這些有模有樣的真實大人物的野史,真是比套路化的戲曲小說好玩多了。就在它們誕生的當年,這些野史為材料創作的文學、戲劇作品就已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1914年8月,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濮蘭德依據他掌握的資料撰寫的小說《慈禧外紀》在中國翻譯出版。到1915年4月,該書已經補印2版,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1913年,劇社民鳴社推出文明戲《李蓮英》,大獲成功。看到編演清宮戲巨大收益的民鳴社,隨後又推出了更大製作的《西太后》,講述從咸豐選秀到慈禧西狩的秘史趣聞,共計32本。正是憑藉這部清宮戲,民鳴社成為了當時最走紅、最龐大的劇團。
?
?
●
民鳴社《西太后》的演出廣告
20年代後期,新生的電影公司開始陸續將清宮戲搬上銀幕。以「乾隆下江南」為賣點的《乾隆游江南》、講述「呂四娘刺殺雍正」的《血滴子》、以順治皇帝為男主角的《董小宛》都獲得了票房的極大成功。
1929年,《申報》描述《血滴子》的觀影風潮道:「雖寒風刺發,賣座特盛,日夜座為之滿。」
?
?
●
《董小宛》劇照
?
?
●
1939年出品的影片《香妃》,講述了乾隆年間回部女子香妃被擄入京後忠貞節烈,毅然赴死的故事。在歷史上,乾隆根本沒有名叫「香妃」的妃嬪,香妃的傳奇,完全脫胎於野史
可以說,自誕生之日起,清宮戲就已具有了壓倒其他朝代的身段和票房號召力。
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更迭,難逃封建主義帽子的清宮戲也跟著陷入沉寂。它的主要製作地,從上海轉移到了港台。
邵氏電影公司尤其熱衷此道,「西太后」和「乾隆下江南」的故事都被翻拍數次。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彩色電影《深宮怨》,講述順治、孝庄、多爾袞、洪承疇和董小宛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在第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優秀劇情片、最佳剪輯、最佳錄音三項大獎。
?
●
《深宮怨》劇照
90年代,得益於海峽兩岸關係解凍,兩岸三地開始合拍電視劇,他們合作的第一部電視劇就是一部清宮戲:《戲說乾隆》。
雖然仍以「下江南」作為背景,《戲說乾隆》沒有讓這位風流皇帝專註於泡妞,他兩度以「四爺」的假身份微服私訪,查明貪腐,剷除惡霸。這套模式刺中了大陸觀眾的爽點,製造了萬人空巷的觀劇熱潮。
?
?
●
《戲說乾隆》三個單元里,風流皇帝追求的民間女子都由趙雅芝飾演
熱播的同時,《戲說乾隆》還在中國大陸開啟了一種新的古裝劇類型:「戲說」
。
此前,大陸拍攝的古裝劇要麼由古典名著改編,要麼是特別注重「忠實再現」的所謂歷史正劇。如1993年播出的《康熙大帝》,就一再強調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都是真實的,為此還惹來了「過度歌頌封建帝王」的非議。
這樣的創作局限也束縛了大陸製作者模仿港台的手腳。
同樣是90年代初,台灣中視版《一代女皇》被引進大陸,激發了武則天熱,央視也趁熱拍攝了自己的《武則天》,製作相當精良。然而與台版不同,央視不敢把武則天一味美化為柔弱善良的「媚娘」,而是將掐死親生女陷害王皇后等橋段原樣保留,讓期盼善有善報的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
?
●
台版《一代女皇》開播前暫定名為《一代女暴君》,潘迎紫扮演的武則天卻柔弱堪憐,對政敵也長期忍讓
「戲說」的興起令大陸影視工作者發現:原來成功的捷徑就在自己身邊。
他們重新啟用民國遺留的素材,借鑒《戲說乾隆》的手法,開拍民間故事、野史、民間文藝改編的電視劇。其中第一個成功者,就是改編自民國時期長篇單口相聲《官場斗》的《宰相劉羅鍋》。
?
?
後來熱播的《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也都是《戲說乾隆》的壺,裝民間故事的酒。
一部合拍劇,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生產邏輯。以至於宮廷瑪麗蘇劇鼻祖《還珠格格》、宮斗劇先鋒《金枝欲孽》引發收視熱潮時,大陸同行可能是欣喜多過羨慕,因為他們清楚:這樣的成功可以複製!
?
?
●
嚴格地說,不設主角、描畫群像的《金枝欲孽》並沒有多少直接模仿者,它選擇癸酉之變(1813年)前後作為時代背景在清宮戲裡也是少見的
戲說風氣漸開,大陸「文藝工作者」引以為傲的「歷史正劇」、「忠實再現」很快也只剩幌子。
如1999年上映的「歷史正劇」《雍正王朝》,為了激化和突出鬥爭劇情,
不惜給雍正上台不久就被斗死的八阿哥強行續了十年命。
古裝劇的規模效益
清宮戲前輩留下的遺產還不止是一套易於模仿的類型模式。跟這同樣重要的是,它們製造了越來越多觀眾耳熟能詳的清朝名字。
熟悉的人物加陌生的故事,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演義套路。任何一個在民間博得大名的歷史人物,現代文藝工作者都不在乎把他們的故事講了再講。
以皇帝為例,漢武帝一人擁有三部皇帝傳記片,而兩漢其他帝王幾乎無人問津;唐太宗和女皇武則天則瓜分了唐代的同類題材,兩人都不止出過一部爆款。單個清朝皇帝並不比他們更受歡迎,但清廷集體作戰,祖孫五六代均擁有極高知名度,都是熒幕上的紅人。
與其他時代的古裝劇不同,清宮戲形成了明顯的規模效益:幾乎每一部成功的清宮戲,都為同類作品留下了一串熟悉的名字。
如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一來就是一組現成的人物群像,拍完正劇接著拍偶像宮斗劇。《劉羅鍋》里的鐵三角是劉墉和珅乾隆,到《紀曉嵐》系列則讓紀曉嵐取而代之,再補上劉統勛、福康安、豐紳殷德,又能拍個一圈。
具體到戲裡,《還珠格格》里斗得水深火熱的繼皇后與令妃,今天分別是《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的主角。
?
●
繼皇后沒斗過令妃,《如懿傳》也沒斗過《延禧攻略》
大陸宮斗戲代表作《甄嬛傳》,講述的則是《還珠格格》第二、三部里那位難以伺候的「太后老佛爺」的上位史。
?
?
?
?
?
?
?
?
●
從上到下分別為《甄嬛傳》的甄嬛、《如懿傳》的甄嬛、《延禧攻略》的甄嬛和《還珠格格》的甄嬛
清宮戲製作者非常善於利用這一優勢,他們多按完全相同的套路描寫同一組歷史人物,甚至連演員都不更換。
不止一次扮演乾隆的張鐵林,特點是在被臣子、妃嬪討好後哈哈大笑,「朕赦你無罪!」而這位乾隆皇帝的「皇額娘」,也永遠由趙敏芬扮演。
當然他們的入戲程度都比不上「和珅專業戶」王剛,「和大人」連主持綜藝節目時,都不忘叫上「劉全」。
?
?
不過,規模效益雖然有利於清宮戲這個整體,卻未必有利於專長某個人物的演員。
在清朝內部,清宮戲的焦點一直在變,一百年前最被熱衷的西太后故事,今天就不再流行。演員呂中扮演的慈禧雖廣受讚譽,熒幕上卻缺乏效仿者,只是豐富了網民的表情包。
?
?
?


※中國首次發現非洲豬瘟:回顧其肆虐史,真的非常可怕|大象文摘
※戰爭之路上的最後一次剎車|大象公會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