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夜市,失去的不止是陸客

台灣夜市,失去的不止是陸客

六合夜市的這個老闆,以前每天要備400斤蚵仔煎,但現在只需備200斤了

支付寶二維碼還在,只是掃碼的陸客沒了

陸客少了,店鋪不斷轉租,夾娃娃機乘機搶進

「士林夜市在逐漸沒落,以往文林路店面一店難求,但現在卻有8個店面同時招租夜市。」

近日,台北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的一番感嘆,引起台灣輿論熱議。

夜市,曾是陸客心中「台灣最美的風景」之一,但它似乎已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很久了,偶爾從新聞上看到,也往往是天價宰客、空鋪招租、品質崩壞等負面新聞。

導報駐台記者走訪全台幾家夜市,發現隨著陸客的減少,台灣夜市不只是人潮和營收的縮水,而且正在經歷根本性的「生態崩壞」。

台灣夜市,陸客還剩多少?

以前每天賣400斤蚵仔煎,現在減半

大名鼎鼎的六合夜市,曾是陸客游高雄的必到之處。六合夜市發展促進會的辦公室,就在夜市入口處。載著陸客的遊覽車,都在這裡上下客,熱鬧的景象透過辦公室二樓的窗戶一覽無餘。

「陸客最多的時候,樓下的遊覽車每天都有100多部。」詹金翰是六合夜市發展促進會的常務理事,嚮導報記者介紹情況的話語里,充滿了對昔日勝景的懷念。他說,目前每天到六合夜市的陸客團遊覽車,縮水到了二三十部。

導報記者實地走訪後,感覺情況或許更不樂觀。也許是非周末的關係,當晚六合夜市人潮只能用稀稀拉拉來形容。而這稀稀拉拉的人潮中,幾乎沒有陸客團,只是極少數自由行陸客。

這番景象從2016年就開始存在,陸客潮最盛時,六合夜市的蚵仔煎攤子春節期間每天光食材就要準備400斤(台斤,下同),「這兩年,老闆發現只需要準備200斤了」,詹金翰滿臉都是無奈。

比起連人都沒有多少的六合夜市,台中的逢甲夜市看上去「正常」些。特別是周末的逢甲夜市,黃昏時分就熙熙攘攘。但這攢動的人潮中,留心去聽就能發現,很少聽見陸客的口音。就在兩三年前,陸客的口音在這裡隨處都能聽到。

家住台中、在大陸工作的台青羅健育陪同導報記者走訪逢甲夜市。在他看來,「我每次回台中,確實都能感受到逢甲夜市陸客變少了,增加的是東南亞遊客的面孔」。

至於台北的士林夜市,由於各種負面新聞「名聲在外」,被陸客「嫌棄」已經很長時間了。還願意來台灣觀光的陸客,更願意選擇口碑不錯的饒河夜市。

少了陸客,夜市還剩什麼?

店鋪轉讓頻繁,夾娃娃機乘機搶進

台灣觀光夜市的特殊生態,有其形成的獨特背景。大批陸客的到來,則迅速改變進而「重塑」了這種生態。而當陸客消失之後,台灣夜市還留存著種種「遺迹」。

作為台灣夜市中規範管理的代表,其實六合夜市的每個攤子上都貼著支付寶的二維碼,只是如今沒有了掃碼的陸客。除了隨處可見的支付寶二維碼,還有看上去其實不太像夜市小吃的海鮮熱炒。

據詹金翰介紹,六合夜市有多達四五家海鮮熱炒,都是當時為了適應陸客需求而開張的。「陸客來夜市喜歡吃海鮮,所以這類業態迅速從原本的一兩家擴張到了四五家。」類似的還有各種伴手禮店和葯妝店,都是為了陸客消費需求應運而生。一路穿行六合夜市,路邊最醒目的,就是裝修光鮮的葯妝店。

除了「遺迹」,士林夜市和逢甲夜市在失去陸客之後,還出現了一種非常詭異的「娃娃機現象」。特別是逢甲夜市,短短一條200米左右的巷子里,夾娃娃機竟然就多達10家。是消費者忽然沉迷於夾娃娃嗎?其實不是,這些店內幾乎看不到消費者,空寂的店鋪與街上的人潮形成了非常荒誕的對比。羅健育告訴導報記者,台灣的夾娃娃機經常是多人合夥,交了加盟費之後就坐等賺錢。事實上根本沒有多少客源,導致店鋪不斷轉租,夜市商圈生態不穩。台灣旅行同業公會召集人李奇岳也認為,消費環境變差,致使攤商退場,「賺快錢」的夾娃娃機業者藉機進駐,這無疑是個警訊。

陸客不來,其他觀光客彌補不了嗎?

連日韓遊客都沒法跟陸客的消費力比

乍一看,「陸客不來導致夜市衰敗」似乎很合邏輯,畢竟陸客彪悍的消費力人所共知。不過,再細想一下就能發現問題所在。其一,在陸客赴台觀光之前,這些夜市難道就不做生意了嗎?其二,蔡當局聲嘶力竭推動「新南向」,祭出各種招數吸引日韓及東南亞遊客,為何補不上陸客的缺?

夜市是消費鏈條的末端,很多真相都藏在細節里,業內人士自然能見微知著。王國星是台中人,在廈門工作多年,前兩年回家鄉養老,目前在開計程車,時常載客到逢甲夜市。「不要看逢甲夜市現在人潮還不少,那是因為商圈範圍已經比兩年前縮水了兩條街!」據他觀察,夜市衰退的真正原因,除了陸客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沒有了內需動力。「年輕人這麼苦,擺脫不了低薪;中老年人遭遇年金改革,消費意願也大大降低。」

而對蔡當局不要陸客轉攻日韓及東南亞觀光客的做法,詹金翰相當不以為然。據他觀察,消費力最高的是陸客團,其次是自由行陸客,日韓及東南亞客人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台北市商圈產業聯合會副理事長、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理事會理事長蘇文山也認為,東南亞客人多是自由行,消費能力不要說跟陸客比,比在地的台北市民還不如,一個陸客的消費量搞不好可以抵一個東南亞團。詹金翰還提及,東南亞遊客是拿了蔡當局的補貼來觀光的,抱的是隨便逛逛沒什麼好買的心態,消費能力當然讓人「捉急」。

手記

台灣夜市成也觀光敗也觀光?

事實上,蔡當局政策和兩岸關係影響,對台灣夜市的發展來說都是「外因」,一切盛極而衰都有其內在的必然。那麼,這種「內在的必然」,對台灣夜市來說是什麼呢?或許可以從「觀光」二字去找找原因。

若說夜市這種事物,當然不是台灣獨有,大陸夜市遍地都是。台灣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是把面向在地居民的夜市,變成了面向境外遊客的「觀光夜市」。無論士林夜市還是六合夜市,都高度「觀光化」,在迎來大批觀光人潮的同時,也都存在著天價宰客、本地人「逃離」的負面新聞。這種高度依存遊客的生態,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旦遊客不去,夜市營收立刻一落千丈。

高度「觀光化」的夜市生態,還會造成產品雷同、同質性高等問題。走訪數家夜市之後,導報記者發現,幾大觀光夜市雖然知名度高,但賣的食物如同互相剋隆,很難找到真正在地化、代表性的小吃。蚵仔煎、木瓜牛奶、火焰骰子牛……幾乎是觀光夜市的標配,很容易就產生審美疲勞。

另外,「觀光夜市」雖然曾讓台灣的夜市文化走在亞洲前列,但隨著遊客對消費體驗的需求提升,夜市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消費升級。在這一點上,台灣的觀光夜市顯然落後了許多。台灣入境旅遊協會王全玉就對媒體直言,台灣雖然具有美食優勢,但千萬別再打夜市牌,因為東南亞國家的夜市文化早已提升為餐廳文化,相較之下台灣夜市只能讓境外旅客觀感不佳。

可以說,台灣夜市所經歷的,遠不止「陸客不去」。作為台灣觀光曾經的招牌,台灣夜市所失去的,也絕對不止是陸客,恐怕還有創意和企圖心。

導報駐台記者 燕子 文/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