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步天下的藝術神品——成化御瓷

獨步天下的藝術神品——成化御瓷

獨步天下的藝術神品——成化御瓷

明成化年間瓷器製品,質精秀雅,世無倫比。其胎質瑩潤,造型秀奇,青花鬥彩淡雅幽靜,上承永宣雄健精粹,下開嘉萬彩繪風尚,影響甚為深遠。成窯製品傳世不多,素為歷代鑒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時已有「成杯一雙,價值十萬」之說。公元1465至1487年,是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統治中國的23年,成化帝和他的高祖永樂帝以及其祖父宣德帝相比,幾乎沒有文治武功可言,然而成化帝在景德鎮御器廠所燒造的瓷器卻精美異常,其成就決不會在永宣官窯之下。明沈德符1578~1642年《敝帚齋新語》謂:「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清人王棠《知新祿》談到明朝官窯的成就時,也認為:「首成窯,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萬間亦有佳者。」

明成化瓷器從景德鎮龍珠閣御廠地層遺存考察來看,成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以晚期成就最高。而從遺址斷層出土堆積物可知,其高質精美之器,即被歷朝所稱讚的成窯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後燒制的鬥彩、青花瓷。這一時期的成窯,創造了極其輝煌的成就。

溫潤似玉的瓷質,小巧典雅的造型和別緻的紋飾

成化晚期所燒造的青花、鬥彩器皿,完全可用「獨步天下,後無來者」以概之。其時的青花與鬥彩的瓷胎比宣德更為細膩,瑩潤之質可比玉類。其瓷釉有的雖有白里閃灰青或牙黃,但白度比宣德高;特別是光澤度比宣德柔潤溫和,玉質感極強。如果放在30倍放大鏡下觀察宣、成二窯的製品,宣德釉中所含釉泡大而疏,分布並示勻均,而成窯器瓷釉中所含氣泡卻細小密集,分布十分均勻,釉泡小而密的成化器在光的散射作用下,其釉層的溫潤感必為宣德器所不及。這是由於成窯器胎中的氧化鐵含量比宣德少,三氧化二鋁又比宣德高,故成化瓷胎較宣德純度高,其外觀效果就更為潔白緻密。這種現象的出現亦表明成化官窯對胎釉原料的選擇與控制,遠比元代、明初乃至晚明官窯更為嚴格,故成化官窯晚期作品的瓷質為明官窯之冠。

以成窯瓷器尤其是十七年以後的作品而論,其造型竭盡小巧雅緻,有「小可盈握」之譽。無論是從景德鎮珠山御廠遺址出土物還是傳世品,宣德燒造的大件器物極多,而成化窯尤其是後期大件極少,僅以形體小巧的杯碟盞盤為多。如在珠山出土的宣德青花螭龍紋大蓋罐高達60厘米,而成化後期最大的蓋罐大號「天」字罐僅為13厘米;成化靶盞最大的才7厘米,其中以6厘米以下小杯、11厘米口徑小碟最多。故後世稱,宣器氣勢雄偉,多屬廳堂陳設之器,成化則小巧精細,多為手中把玩之物。

在具體繪畫手法上,無論青花、鬥彩,其紋樣主要採用勾勒平塗的工藝而成。畫花朵只繪正面,人物衣著都是有表無里的一色單衣,山石無凹凸之感,樹葉只有陽面,無陰陽向背之分,樹不皴皮,畫面古樸典雅,情趣盎然。紋樣豐富多變,有人物、嬰戲、鴛鴦、蓮池、花鳥、纏枝蓮、瓜果、葡萄、團花、靈芝、靈雲、山石花草、團龍、螭龍、海水、子母雞等,無論青花鬥彩,都追求一種清淡的靈動感。如鬥彩小杯上的子母雞、高士、三秋、花鳥、葡萄以及各式各樣的團花、靈雲,青花器皿上的花鳥草蟲、山茶湖石、十六子、池塘蓮荷,無不畫意清新,賞心悅目。

淡雅型青花瓷的創造,別具一格的「淡雅型」青花

如果說明成化之前的元、永宣青花以進口蘇麻離青釉色取勝,屬於深沉凝重風格的話,那麼從成化後期開始,風格則以清新淡雅為特色。縱觀成化後期青花器物,均採用國產平等青料,發色淡雅溫潤。曾有一種觀點認為,至成化朝,進口料己耗盡,再無來源。主要據明《廣志繹》卷四謂:「本朝以宣、成二窯為佳,宣窯的青花勝……宣窯之青,其蘇勃泥青也,成窯時皆用盡,故成不及宣。」其實,據可查資料考證,成化朝並非進口料已用盡,只不過是當朝皇帝個人喜好而已。成化帝由於個人偏愛、審美趣味與明初及晚明人不同,喜淡雅型青花,認為比深藍凝重的明初青花更美,否則,不會棄進口料不用,而選用國產料製作宮廷用瓷。為何不用昂貴的進口料,以成化帝對瓷器的偏愛,絕非是為了節省資金。從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各朝遺存物考察可知,終其明、清各朝各代,對御用瓷最為講究、最不惜工本的可推兩位皇帝,一是永樂帝,喜甜白,因而永樂地層這類堆積殘片累累如山;二是成化帝,尤後期青花、鬥彩稍有瑕疵即打碎深埋。從這一角度分析,以成化帝這樣一位藝術修養頗高,審美意趣又較有個性的帝王,棄進口料不用而用平等青,自然不會是節省的緣故了,究其原因,一者是成化後期高級瓷器器型均十分小巧,用進口料多容易出現暈散,渲染處易產生黑斑,從而會導致小而薄的瓷器顯得粗糙,而用呈色淡雅的平等青則發色均勻,恰到好處;二是鬥彩上的青花,以淡雅的平等青料勾勒,搭配得當,不易暈散,與釉上彩釉構成一種極為協調的搭配,相得益彰,如果用凝重暈散的進口蘇勃泥青料搭配,效果就不一定理想了。

明代彩瓷的巔峰之作

成化後期,成化帝在宣德五彩有說是鬥彩的基礎上,成功地創燒了一種空前絕後,達到彩瓷藝術巔峰的瓷品——成化鬥彩。所謂鬥彩,其「斗」者,亦與「湊」意同。宋晏殊《漁家傲詞》就有「落葉荷花相間斗,紅嬌綠掩新妝就」一詞。而瓷器上的「鬥彩」,又稱之為「逗彩」,是指一種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結合而成的品種。即用釉下青花勾勒出青花輪廓,釉上用彩填色,分兩次入窯燒造而成,從而達到一種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斗」艷的藝術效果。如果說宣德一朝已初燒成了五彩或鬥彩的話傳世僅數件而己,那麼,成化鬥彩是在基礎上進一步推陳出新,達到了鬥彩的極致。與宣德年初創的五彩或鬥彩相比,在諸多方面有大的改進。宣德鬥彩用沒骨法彩繪花紋,其青花用料多濃藍發黑,且散而不收,幾乎看不到青花輪廓,釉上的紅綠諸彩與青花含混不清,其視覺效果粗而艷,不夠協調,而成化鬥彩之花紋採用淡雅青花雙線勾繪,其紋飾線條有如遊絲,凡釉上諸色均在青花線條之內,釉上諸色均被釉下遊絲所圍繞,故青花與釉上彩色較為統一,視覺效果靜而雅;宣德鬥彩釉上諸色堆填濃厚,大綠與紅色偏沉濃,且用料極大,而成化鬥彩之釉上色彩以苦綠、草綠、水綠色為主,廓填薄而均勻,故宣彩色凝重濃濁,成斗色淡而透明;此外,宣斗釉上彩僅有紅、綠、紫、黃諸色,但綠色僅有大綠一種,紫色也僅重紫一色,色階顯單一,而成斗諸色甚多,設色極為豐富,大多透明鮮亮,一件器物上多有三到四種色階,有的多達六種之多,同一種彩又有深淺濃淡的變化。根據孫瀛洲先生總結,其色階主要有:「鮮紅,色艷如血,厚薄勻均:油紅,色艷而有光,鵝黃,色嬌嫩透明而閃微綠,杏黃,色潤微紅,水綠、山子綠、葉子綠等皆透明而閃微黃,松綠色,深濃而閃青,蜜蠟黃,色稍透明,奼紫,色濃而無光,孔雀藍,淺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葡萄而透明,美黃,色濃光弱。」其中,「奼紫」是成化鬥彩釉色的獨特品種,而孔雀蘊在成斗傳世器中至今未見使用。成化鬥彩在色彩上運用十分靈動自如,設色精當,配料協調,素雅與明艷兼而有之,充分表明成化後期制瓷選料配備之熟練,以及高超的制瓷工藝,都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地。

成化年款與成化帝其謎

考察成化瓷器,不能不涉及成化年款的種種難以破解之謎。終明各朝御瓷款,無論明初之濃麗俊朗之體,或晚明至清代館閣之體,一般都中規中矩,珠圓玉潤,且每朝寫款書法多種,體例常變,獨有成化之款「成化年制」終一朝一人書寫,字體顯得十分幼稚且稍嫌笨拙,這一現象,成為古瓷一大謎團。故後人可仿歷朝歷代之款,而成化之款無人能學。這亦為古瓷研究鑒定成瓷尤後期高級瓷的極為重要之參考。孫瀛洲先生經對成化御瓷之款細緻觀察,總結歸納成化年款歌訣:「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尖腰。」成化瓷這種極為特殊罕見的年款,以及為什麼成化官窯十七年以後造型、裝飾會發生突變,成化後期這些精美絕倫的青花、鬥彩器皿何以如此嬌小別緻,曾不斷困惑著一代又一代古瓷研究者。有人認為,成化後期青花、鬥彩小巧幽雅,具有一種「女性」之美,也許是成化帝專為宮中寵妃所制之雅玩。又有人大膽推測成化帝身邊曾有一位很受寵的妃子萬氏,可能是這位萬氏對瓷器之偏愛而專門設計。史料記載,成化帝與萬妃確有一種特殊的關係。但深究起來,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因為萬妃只是前朝遺妃,其年齡比成化帝要大得多,成帝對萬妃之寵,只不過是對父皇的一種眷戀親情之移,並非男女之情,且據史料載萬妃並非那種嬌柔玉葉之軀、琴棋書畫才女,而是一位體健肌肉發達、喜好戎裝舞刀弄槍的女性,以其性格成化皇帝不可能如此傾心去花巨資專門燒制這些極具藝術性、觀賞性極品瓷器。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成化帝本人是一位知識涵博、性格獨特、具有相當深厚藝術修養的帝王,自小對瓷器亦喜愛有加,非常執著,曾多次親督景德鎮御廠制瓷。從這一角度講,以成帝獨特的藝術修養和與眾不同的審美情趣,一反前朝、明初雄渾俊朗的大件瓷器藝術之風,轉而追求一種清靜淡雅、小巧別緻的藝術風格,是符合成化帝性格特徵的,因此,至少創燒、設計這種瓷器,成化帝是很有可能直接乃至全過程參與的,至於成化年款,這種終一朝體例始終如一、稚嫩略顯笨拙的年款,不可能像歷朝年款出自書法名家之手,更非一般御窯工匠敢於書寫,那麼在成化帝如此看重的精巧神品瓷器上能留下手筆的會是誰呢﹖只有成化帝本人才有這個資格。據對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成化斷層遺存物考證,「成化年制」款在成化四年就已定型,且一直未變,故劉新園先生推論此款「極可能出自少年成化帝之手」是可信的,這一推論,也印證了成化帝對成化瓷的研製、設計、燒造自始至終都親自干預,終於在成化十七年以後形成了這一中國古瓷空前絕後的藝術「神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博檢測鑒定 的精彩文章:

TAG:福博檢測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