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意見箱里沒意見」困境:不敢提,怕被報復;不想提,提了沒用

「意見箱里沒意見」困境:不敢提,怕被報復;不想提,提了沒用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王曉東

設立意見箱是政府部門和服務機構徵詢公眾意見和建議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基層巡視等工作廣泛開展,意見箱正在重回公眾視野。但新華社記者在部分地區調查卻發現,有些地方的實體意見箱已成為擺設,甚至淪為「垃圾箱」;而一些網路意見箱同樣因為相對隱蔽、疏於維護、反饋不及時等原因而飽受詬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見箱是黨和政府傾聽社情民意、密切聯繫群眾的重要渠道,也是下情上達的重要紐帶。一些地方出現「意見箱里沒意見」的尷尬,除了如今公眾更習慣通過網路途徑反饋意見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有些人有了意見「不想提」「不敢提」。相較而言,後一種現象更值得重視。

為何有意見卻「不想提」?原因很簡單,現實讓一些群眾有了「提不提意見都一樣」的感覺。不少群眾反映,有些職能部門對來自基層的意見不夠重視或解決不及時,動輒用「踢皮球」或「拖字訣」應付。

為何有意見卻「不敢提」?原因也不複雜,害怕被打擊報復,「寧願讓意見爛在肚子里」。一些群眾也反映,在提意見、說建議之前確實會考慮到風險後果,尤其給單位領導、上級部門和一些機關提意見時,會擔心被打擊報復。此前,有些單位在意見箱周圍裝監控、提意見被「穿小鞋」的案例,就曾引發輿論熱議。

從某種意義上講,意見箱承載著社會穩定器和解壓閥的功能。意見箱雖小,承載的卻是滿滿的民意期待。要做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讓實體和虛擬意見箱充分發揮作用,應是題中之義。

一方面,有關部門要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勢,進一步讓網路意見箱、網路問政渠道更暢通,提高民意觸達率和反饋速度;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管理制度,採取激勵措施,鼓勵基層政府積極收集群眾真實需求和建議。同時,對阻撓群眾提意見甚至打擊報復者,要在巡視整改中嚴肅處理。多措並舉,讓意見箱不空,民情民意才更暢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陝南地區220萬群眾搬遷「溢出效應」調查:挪窮窩 移窮業 斷窮根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