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有整理過自己的人生,才能成為真正的整理師

只有整理過自己的人生,才能成為真正的整理師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明明剛剛整理好衣櫃,拿完一件衣服後,瞬間又亂了;前兩天剛整理好的房間,很快又亂得不成樣子;廚房的檯面上,好像永遠都堆著各種瓶瓶罐罐;客廳更是重災區,孩子玩兒一下午,就跟打了一場仗一樣……

其實,讓家裡乾淨整潔起來並沒有那麼難,用整理師Coco的話說,只要做好規劃,你也可以擁有「理想的家」!

文|Coco Zhang 圖|方銥霏編輯|曹新星

整理與思考

總會有朋友問我:「在你開始學習整理之後,家裡有哪些變化?」我會翻出手機里的照片,給她們看我家裡現在寬敞明亮的客廳:

檯面無物的廚房:

寬度只有1米卻能裝下四季衣服不用換季的衣櫃:

......

看著她們驚訝的表情,我會說:「只要你們願意整理,家裡也可以這樣啊!」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在一次次斷舍離的過程中,我是怎樣忍受著心底的煎熬整理著過去四十年間的過往,一次次地撿起,一次次地放下,終於可以與它們說再見。

在世界五百強外企市場部工作十幾年後,我站在40歲的關口,忽然迷惘起來。自己在公司里的職位還沒有高到可以在若干年後榮退,越來越多的獵頭在聊過我的年齡與薪水之後再沒有了下文,90後的小朋友們拿著我幾分之一的薪水準備把我們這一代人拍碎在沙灘上。不能免俗的,我開始擔心起未來,這份工作能像自己原來想的那樣做一輩子嗎?

想不通,索性就休息一陣子。我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用這段時間獨自去了先生一直沒能陪我去的法國,和家人一起去了兩次我鍾愛的日本,重新撿起了英語口語,學習了烘焙,看了好多存在硬碟里沒來得及看的美劇……但我還是沒想好40歲以後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從日本回來後,我把從吉卜力博物館買的可愛的龍貓保溫杯收進儲物櫃,美滋滋地想著這個冬天總算有個保溫杯可以拿來喝熱水了。然而,我發現自己在柜子里已經存放了好幾個膳魔師、象印和星巴克的保溫杯。

我坐在一旁想了好久,才想清楚每一個杯子的來歷和被自己收在柜子里的時間。我忽然覺得,我的人生就和這一柜子保溫杯一樣,不知不覺地被裝進了太多東西: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世界排名首位的個人護理用品公司……一個個光鮮的從業經歷像標籤一樣貼在自己的身上,卻不再記得人生中每個階段的夢想。

於是,一個個放下。

世界五百強女白領?這個身份為我帶來的只有忙碌的工作、頻繁的出差、糟糕的身體,那它就沒有什麼可值得留戀的。

賢妻良母?我先生一直鼓勵我不要把孩子和家庭的優先順序置於自我之上,這個身份也可以丟在一邊。

思考良久,我終於找到了自己內心深處不願輕易觸及的一些記憶。

兒時,父母忙於工作,我在外婆家長大。她家住在幾十年前統一分配的一幢老樓里,房間的採光不好,格局也不理想,在家中玩耍時,我總要擔心被各種傢具撞到。那時,我想要的是一個「擁有合理動線」的空間。

上小學時,我被父母接回家中。幾十平米的兩居室空間有限,我只好和弟弟共用一間卧室,青春期的女孩子自然覺得有諸多不便。那時,我想要的是相對隱私的自我空間。

上了大學,一間寢室八個女生,每人只有一個小小的儲物櫃。別說秘密,就連生活中基本的隱私都無從保證。那時,我想要的是一個大而獨立的衣櫃。

想到這兒,我心中的小鈴鐺響了一下!我終於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了,我要的是與「家」相關的一切,從空間規划到整理收納,所有的一切,給自己和那些像我一樣的人一個與當下完全不一樣的家!

既然已經想得通透,那麼就要坐言起行,開始為自己的過往「瘦身」。


所有的一切從斷舍離開始。

那些在外企工作時穿著並不舒適、以後也不會再穿的套裝,被我送給了在大學做教授的閨蜜,成了她出鏡率很高的日常穿著。

那些買了以後只穿了一季、一天乃至一次的衣服,送人,或者捐掉。

那些在各種景點買的紀念品、小飾品,統統丟掉。

那些出於對付一下的心理添置的傢具、家居用品,統統送人,換成那些過去真心喜歡卻因為價格太貴而不捨得購入的產品,每天看著、用著它們真心歡喜。

從我那經歷過物資匱乏年代的老媽處學來的把冰箱填得滿滿的習慣,改!冰箱里只留幾天的儲備,之前填滿冷凍格的食品要麼儘快吃掉,要麼索性丟掉。

和初戀男友一起買下卻從未看過的書,丟掉!免得那位裝作很大度的男同學偶爾吃個小醋。

所有與我即將展開的新生活沒有關係的、不開心的過往,一一拋棄。

老公……還是先留著吧,看看他的表現。

三個月之後,我不僅整理了家中的冗餘物品,還整理了自己的人生。

現在,我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早起,做早飯,和家人一起吃早餐。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每天早上起來手忙腳亂地張羅點東西吃,然後趕緊出門上班,唯恐遲到。

然後,步行五分鐘送兒子上學。我喜歡和他拉著手在晨風中邊走路邊聊天,誰知道哪天他就長大了呢。送完孩子,在小區里散步一小時。我終於有時間開始低強度的運動,有閑暇去看看鄰居們在各自院子里種下的鮮花,這段時間,我也是開心的。

上午,我開始靜心思考本周的公眾號應該推送什麼主題的文章,選題策劃完成後做提綱,晚上和家中那位做了十幾年主編的男同學開選題會。選題會的過程是痛苦的,職業病發作的先生總是不讓我開心,但事後想想,我也喜歡這樣。

中午,給自己做頓簡單卻營養均衡的午飯,不用像上班時那樣忙到只吃外賣,我喜歡。下午是充電時間,讀書,訪問幾個我喜歡的日本整理師的網站與社交賬號,看看她們有什麼新的奇思妙想,我也喜歡。

快到傍晚,安排好當天的晚餐,再去學校把兒子接回來。一路上我們聊聊今天發生了哪些好玩的事。到家以後,一張大桌子,他寫作業,我在對面工作。晚飯後,我們散步、騎車、玩耍。

好啦,以上……不能全信。


我沒想到,選擇這種「退休」生活方式,我會依舊忙得沒有空閑的時間。

最早的時候,我完成了衣服、書籍、文件和廚房的整理,會陸續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曬一下。意外的是,我收到了大家踴躍的互動和回復,甚至有幾個朋友強烈要求我分享一下經驗。

於是,我在家裡的客廳開始了第一次的「整理分享會」,分享整理的知識和心得。最直接的後果是,我所在的小區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整理熱潮,小區里建了3個跳蚤市場群,每天大家都在甩賣各種閑置物品。

2016年4月起,我開始通過原創微信公眾號「整理專家Coco」和大家交流整理方面的信息。後來,我又應學了整理術卻還是不能獨自完成整理的同學邀請,開始提供「一對一」的上門指導服務。這種形式更有針對性,讓大家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再後來,我開始幫朋友的公司開講座,從十幾人到幾十人、上百人,大家對整理的熱情超出了我的想像。

2016年12月,我通過知識技能共享平台「在行」的嚴格審查,成為了一名整理行家,開始通過平台接觸客戶。

2017年2月27日,我受邀參加北京電視台《暖暖的新家》節目,幫助空巢老人進行收納規劃,還在「核桃Live」錄製了國內第一套系統的整理視頻節目(賣得居然還不錯)。今年,我又和「三聯松果」合作了一檔音頻節目,三八節同步在「喜馬拉雅」推出。2018年6月17日開始,我啟動了線下課程,開始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和大家溝通。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不斷地學習、充電。我先是拿到了日本規劃整理協會的一級生活規劃資格證,也成為了中國第一批築基課講師和上門導師。之後,我又完成了P.E.T父母效能訓練和韓國的收納二級課程。這期間又穿插著無數次的上門整理、遠程諮詢、新房規劃、舊房改造等等。


在幫助客戶的過程中,我發現日式的整理術不能拿來就用。因為日式住宅在設計之初就將收納考慮在內,但在中國,住宅就算不是毛坯房,精裝修的時候人們更多地也是在家電、衛浴方面下功夫,收納空間的設計往往不盡如人意。

以衣櫃為例,日式整理術往往會強調如何疊衣服。但中國的媽媽們往往又要上班又要帶娃,沒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做家務。那怎麼辦呢?

很簡單,我們可以通過懸掛來減少家務量。能掛的統統掛起來,實在不便於懸掛的內衣、襪子等,再放到抽屜里。

以我家小糰子的衣櫃為例,我把它從上到下分成了三部分,最上面三個白色收納盒裝的是被子、床單等物品。中間懸掛了非當季的衣服,下面小朋友自己能拿到的部分是當季衣物。一個不用換季、小朋友能自己找到衣服、每天花一分鐘把洗好晾乾的衣服掛上就行的衣櫃,真的好省力!

同樣地,傢具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一提起客廳,大家想到的往往就是沙發、電視和茶几的傳統布局。但是,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客廳的「待客」功能其實真的用得不多,電視也早被iPad搶了生意。所以,如何根據自己和家人的需要來設計傢具,才是我們研究的課題。

小朋友小時,我們設計出遊戲區,讓他們可以學爬學走盡情玩耍;

上了幼兒園,保留遊戲區的同時,我們重點突出書籍的陳列,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

準備上小學,我們精心打造了一個學習氣氛濃郁的客廳,配合一整面牆的白板,寫字、畫畫都很方便。


很多人都好奇,整理師的工作是不是簡單地把物品整理歸類、擺放整齊就好?事實上,整理物品只是整理師工作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只是把物品表面整理妥當,不研究物品的使用頻次和使用者習慣的話,整理後的空間很快就會再次陷入混亂的狀態。

溝通,是整理的第一步。在幫助客戶整理的過程中,我一般都會先和對方約好時間做個採訪,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以及待整理空間的功能和客戶的使用習慣。我會根據客戶的使用需求進行規劃,再根據客戶的使用習慣對物品進行整理和歸類,以便他們今後使用和查找歸位,而不是只考慮美觀。

之前一個學區房的案例,就是整理一家六口「蝸居」的學區房。走進他家,我的第一感覺是,狹窄的空間里堆放了太多東西,非常凌亂。不到11平方米的客廳被塞得滿滿當當:西側放著少有人坐的沙發和大兒子寫作業用的電腦桌;東側放著餐桌椅,因為餐桌不大,大家只能分批吃飯;老房子沒有玄關,廚房又小,所以玄關區和冰箱也只能放在客廳。

為了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我先後兩次上門和他們一家人溝通。

最初他們的要求是一定要有沙發,至少也是兩人位的。但實際溝通下來我發現,他們家只是偶爾會有客人來拜訪,反而一家人一天至少有兩餐是要一起吃的。而且,姥姥的衣服沒有地方掛起來,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老大每天放學回來寫作業也是個剛需。

為此,我給客戶做了3個版本的選擇方案,又和他們一起逛宜家,尋找適合小戶型的沙發。與此同時,我也在不斷和他們溝通,明確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最終,客戶主動提出,沙發不要了,按方案一操作。

重新規劃後,客廳西側的沙發換成了整牆儲物櫃,解決了姥姥的衣服、孩子們的書以及食品的收納問題。留出的空間剛好可以放一家人常用的水杯、保溫杯等高頻使用的東西:

東側則改成一張大桌子,一家六口終於可以一起吃飯了。吃完收拾一下,老大可以寫作業,老二雖然才三歲,都有樣學樣地開始學習了!

在玄關區域,我給他們設計了容量充足的鞋櫃,一家人不用滿地找鞋了。鞋櫃門還特地留出兩排的空間,用來放常鞋。旁邊的衣架可以掛外套,地下鞋凳的設計也讓老人和孩子可以從容地坐著穿鞋:

改造之後,客戶一家人都特別滿意,男主人表示:「這就是我想要的家!」

做這樣的諮詢久了,我發現自己並沒有成功「退休」,而是變成了一個整理師與自媒體人的混合體。即便忙得只能看著之前的美容卡、按摩卡、健身卡到期而無能為力,這樣的生活我還是喜歡的。

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人生,這是我用心整理過的人生。


1、少既是多,物品過多會佔據金錢、空間、精力和時間,少買買好把好第一關。

2、定期扔東西能增加幸福感,用喜歡和常用作為標準,留下喜歡又常用的物品,將既不喜歡又不常用的物品進行流通。

3、像管理公司一樣管理家,物品分部門集中收納,這樣即使找也不會花太多時間。

4、每個人的物品都有自己的空間,以衣櫃為例,兩個人分好區域,這樣管理和使用都更方便。

5、經常使用的餐桌桌面、書桌桌面、廚房檯面上盡量減少物品,這樣使用起來才方便。

6、合理使用吸塵器、掃地機器人、小時工,將重複枯燥的家務勞動盡量簡化。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kids北京 的精彩文章:

銀行取現金,意外收穫一張百元「多彩」,真是稀奇呢!
單身爸爸的父親節禮物

TAG:菁kids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