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西北王童貫使遼,卻無意打開了北宋帝國滅亡的潘多拉魔盒

西北王童貫使遼,卻無意打開了北宋帝國滅亡的潘多拉魔盒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北宋帝國按慣例派出前往遼國給遼主天祚帝慶祝生辰的使團。

原本一次普通的出使,卻因為出使團上的名單有一個人的名單,使得這次常規性的出使顯得與眾不同。

童貫!

為什麼童貫好好的放著自己的西北王不當,要不遠千里的去遼國當一個副使呢?

目的很簡單,剌探軍情。

這充分顯示了童公公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經過神宗哲宗徽宗三代對西夏人的強勢用兵,偏居西北一偶的西夏是越來越顯弱勢,對北宋帝國的軍事打擊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童大帥為什麼不再接再厲將西夏人吞掉呢?

其一党項人不好吞,從來就是游擊戰高手,西北環境又如此惡劣,真想一口吞掉西夏人,童貫還沒有這個好胃口。

事實上童貫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西夏人生命力之頑強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北宋人、契丹人、女真人都沒有這個好胃口,即使後來不可一世橫掃歐亞的成吉思汗也被嗑掉了大牙。

其二則包藏著童貫的私心了,西北軍就是為了對付西夏人而存在的,真把西夏人吞掉了,狡兔亡走狗烹,那他童貫還當什麼西北王。

想再立殊勛,他童貫得開拓別的市場。

他想到了遼國,想到了神宗皇帝趙頊死前的遺詔——能復幽雲者雖異姓可封王。

所以他到趙佶面前,自告奮勇前向遼國,實地考察「市場行情」。

未出使前,童公公當副使就在朝廷一石激起千層浪,帝國的文臣說一個太監怎麼能代表一個國家出使別國,雖然只是一個副使。

這個說法顯得沒有說服力,既然童公公能領兵打仗都能官拜太尉了,當一個小小的使團副職,應該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何況使團一把手正使還是由正宗的文人——當時的端明殿學士鄭允中來擔任。

趙佶最後給出的官方解釋是近年童太尉在西北讓党項人聞風喪膽,遼人特意來函希望童太尉有時間到遼國考察旅遊,讓天祚帝一睹西北王風采。

這次出使,正使鄭允中徹底成為了擺設,所有的目光和焦點都集中到了副使童貫的身上。

關於這次出使的結局,正史上說得很不堪,說遼人一見童貫其人,大失所望,都嘲笑南朝無人,童公公一時很沒有面子,天祚帝一看怕傷了友邦的面子,賞賜了出使團很多東西。

但此行的真正收穫為非遼帝的賞賜,則是一個人,足以使童貫覺得不虛此行,哪怕為此受到了帝國文人的辱罵和北朝人的嘲笑。

那個人叫馬植,遼國國內的漢族大戶,曾經在遼國做過光祿卿的高官,童貫使遼,馬植嗅到了其中不同尋常的味道,夜訪童大帥,向童貫出售了很多關於遼帝國的高級軍事情報。

拋開以後的帝國的行動是否為昏招不說,馬植提供的軍事情報對於北宋帝國來說是真實而珍貴的。

相比較於南朝趙佶皇帝當家十餘年來的「太平盛世」,公元1111年的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日子並不好過,朝廷內訌不斷,國內各族人民起義不斷,而經濟上也是上下窮困,庫無積余。

更可怕的是女真人的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亦或是旅途的風光 的精彩文章:

她們都為光明,一個卻成大老虎情婦,另一個卻把功夫下在「屁股」
假如:世上再也沒有米飯,你會選擇哪種主食來代替米飯的位置

TAG:亦或是旅途的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