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匱乏的父母,才把孩子當面子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楊槍槍
01
「
你剛結婚就離婚,我的臉往哪擱?
」我認識艾麗超過二十年,她一直獨立、要強,非常優秀,是我們一群女同學心中的榜樣。
大學畢業後沒多久,她就向銀行貸款給父母買了一套房子,改善了家庭的經濟,而且也
一直以家用的方式,將每月的部分工資上交,支持父母的生活
。她的父母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雖然我們到她家玩的時候,她父母從不誇讚自己的女兒,但臉上溢出的幸福感,能看出他們還是很為女兒自豪的。
艾麗在很多年裡,都很想讓自己的父母生活過得更好些,所以自己的終身大事拖了好幾年,終於在
32
歲時遇到了真命天子。
我滿心以為她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卻在某一個深夜,接到了她的電話,說她的先生對她家暴。
一向堅強的艾麗情緒崩潰地大哭了起來
,讓我意外的是,她並不是在控訴她的先生。
她告訴我,她打電話跟父母講這件事的時候,母親特別緊張,那一瞬間她感覺有點愧疚,母親心臟不好,遠隔千里,是不是不應該告訴她。
可在艾麗準備反過來寬慰母親時,母親接下來的反應,讓她如同澆了一盆冷水。
這件事不要聲張,傳出去名聲不好,對你們倆以後的感情也不好恢復,
不要一衝動就想離婚的事,
你小的時候我那麼難,也沒說離婚的事
。
你剛結婚就離婚,讓我的臉往哪擱?人家說這當媽的究竟怎麼教育的?!我是為了你好。
類似於這樣的話,她的母親大概持續念叨了十多分鐘,艾麗說她就像是被點了穴一樣,僵硬地拿著手機,不知道如何回復,也不知道該不該掛掉。
全程,母親只問過一句:「他打傷你了嗎?」更多的關心再也聽不到了。
艾麗說掛了那個電話後,她哭了兩個多小時。想起了很多事,突然也頓悟了很多。
從小為了父母的期待去努力,當自己想要爭取自己想做的事情時,父母告訴她的都是:
感受不重要,成功最重要,你成功了,咱們家就光宗耀祖了
。她的需求從未得到過滿足,在婚姻里也沒有得到尊重。
之後的一年時間裡,艾麗積極調整自己的狀態,將情感暫時冰凍起來,還要經常去安慰父母「你們放心,我會處理好的,不會讓你們丟臉的。」辦完財產分割,順利簽字離婚之後,艾麗給父母發了微信告知他們這件事。
「
我們婚禮上給你的十萬塊嫁妝,你拿回來了嗎
?
」這是她收到的父母的回復。艾麗笑了一下,刪掉了它。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要不是你,我早離婚了。」這是艾麗母親的台詞,而艾麗也被自己的母親「女人離婚傷風敗俗」的面子控制著。
02
「話都說出去了,我怎麼回絕
?
」單身姑娘小晴,過完25歲生日後,就一直被母親催促相親,她一直想按照自己的節奏找對象,但無奈母親特別著急。
母親在熟人圈裡經常推銷自己的女兒,就像推銷快到保質期的產品一樣
。終於在母親的努力下,小晴和母親單位同事的兒子,一起相親見了個面。
她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絲毫的感覺,回來後就跟母親說這個不合適。
母親瞬間就發起了大火,對女兒大動肝火。
小晴問母親:「你為什麼要勉強我接受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 」
她的母親回答:「我這一輩子做的事情,都為了讓人家看得起我,從來沒讓誰因為我而丟過臉。現在我話都說出去了,你人都見了,
我怎麼好意思回絕人家?你讓我這臉往哪兒擱?」
母親的回答深深刺痛了小晴,原來,
自己的幸福,遠沒有母親的面子來得重要。
03
家有愛面子的父母,該怎麼成長?
如果回到這兩個例子中父母的背景去看,艾麗和小晴,都一直活在他們父母的面子里。
父母把委屈和不甘帶給了孩子,然後用相同的方法,複製了一個自己。
孩子小的時候,出於本能,無限地忠誠於父母,將父母所說的一切視為真理,包括為他們的面子去爭取一切。
因為對父母的愛,很多時候自動犧牲了自己的感受,也許在小的時候曾經抗爭過,但一句「光宗耀祖」便可以將孩子控制住。
在中國這樣講究孝道的文化下,往往這樣的孩子在成人後,
已經失去了自己,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發現真正的自己一直沒有被尊重過,或者在中年危機時,才活出自己的叛逆。
不管你是已婚未婚,當你意識到你的父母關心他們的面子,比關心你本人的感受更在意時,這個領悟無疑是心痛的,但這也是你自己加速成長的機會。
與父母之間的磨合,需要跳脫出為父母的面子而活的狀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情緒上的不成熟和人格上的不完整,
這是
個持久戰,越早開始越好。
擺脫為父母的面子而活,最重要的是,從小事上一點點建立界限
。
在這裡,有些日常處理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首先,
辨別出父母愛面子的行為。
在與他們的日常溝通中,你要覺察到那些被「為了你好」偽裝的實際是「為了他們面子」的行為
,分辨的標準就是,觀察自己的內心的感受有沒有得到尊重。
當然,如果你一直生活在感受不被重視的環境里,一開始去連接感受的確有點難,但這肯定是個開始。
一旦你感覺到心口不舒服,想說什麼說不出,你應該意識到,
如果這件事情照著父母的心意做,就違背了我的感受,而我的感受其實是最值得被尊重的
。
其次,
守住自己的邊界。
當父母意識到你不為了他們的面子繼續爭取時,肯定會有很多情緒化的言語和行為,這時你要穩定住自己的情緒,守住自己的邊界。
有一個心理防禦機制叫做理智化,
就是將內在的感受暫時切斷,用理智的言語和行為去跟他們成熟的回應。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定會激起你的內疚感,這正是鍛煉自己的時候。
情緒宣洩或者反彈都是不可取的。你要在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面前,成熟的應對事情。告訴他們,照你們這樣做我感受不好,而我不願意去做我感受不好的事。
第三,
放下對父母的期待
。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期待已經被打壓了,也不要存在更多的幻想父母會來滿足你的期待。
很多的父母的自尊是建立在孩子的服從上,一旦你打破了這個前提,他們可能會有更多的反彈行為,那時你可能倒覺得他們更像孩子。
看到自己的父母呈現出孩子的狀態時,你去調整一下自己的角色,想像一下自己需要父母如何對待自己,那就去扮演那個理想父母的樣子。
在這個過程中,
把你的父母想像成你自己的內在小孩,滋養他抱持他
,時間久了,他們也就不再哭鬧了。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自己也要進行一些長期的心靈療愈,修復和面對自己的內在創傷,
以成熟的姿態重新構建自我和新的家庭關係。
只有
這樣,才能
建立一種更為健康的家庭邊界,
找回屬於你自己的內在力量。
其實我們這代人,很多時候是沒有後路的。感到失敗和望不到頭的時候,沒有那個溫暖的避風港,那個港灣里只有對你的要求和期待。
家,並不是我們的退路,有時,還是更大的壓力。
在身後沒有燈火時,自我成長才是唯一的出路。
···
作者:周麗瑗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親密關係輔導專家。微信公眾號:周麗瑗親密關係學。新書《親密關係,在愛中找回自己》熱賣中。
主播 |
楊槍槍,電視台主持人,公眾號:小楊說事兒。
今日話題
親愛的,你的父母曾因為「愛面子」,做出過什麼傷害你的事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課程費用】
原價888元/人
拼團價788元/人
(限8月13日-9月2日)
第02期
限招
500人
○
【報名方式】
1.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免費試聽,
贏取報名優惠價,打造你的強大磁場。
2.點擊
閱讀
原文,
立即報名
。


※每一種大自然的氣味,都有獨特的療愈力量
※最長久的愛情,是一點崇拜加一點疼愛
TAG:張德芬空間 |